<p class="ql-block">2025-04-24</p> <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北魏的风烟,从云冈石窟斑驳的佛影里启程,沿着G45天黎高速向东南蜿蜒。窗外黄土高原的沟壑如凝固的时光褶皱,而远方恒山已在天际勾勒出黛青色的轮廓。行至浑源境内,山势骤然陡峭,悬空寺如一只金翅鸟栖在翠屏峰绝壁——1500年前古人用榫卯将信仰钉进悬崖,此刻正被初夏的阳光镀成琥珀色。穿过隧道时,山风裹挟着松香扑进车窗,恍惚间似有梵铃从岩缝间漏下,与导航提示音交织成奇妙的时空二重奏。</p> <p class="ql-block">当车轮碾过最后一个弯道,恒山游客中心突然跃入视野——那一刻,所有疲惫化作对山川的敬畏,仿佛听见真武庙的梵音穿越时空。远远瞥见“我在恒山等你”的标牌,忽然懂得旅途的真意:奔赴山海,只为与自己重逢。</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换乘旅游大巴车,大巴车行至恒山脚下,悬空寺如嵌在岩壁的千年书卷,榫卯木构与山影交错成金色琴弦。"徐霞客曾赞的奇观"此刻正披着薄雾轻纱,三重殿阁在日光中浮空而立,仿佛伸手可触北魏匠人对抗地心的诗意。车轮碾过盘旋山路时,忽见"细柱撑苍穹"的剪影——那是悬空寺用四十根横梁,将四百九十一年的风霜凝成午后一瞬的静默。</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是中国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构摩崖古建。悬空寺由佛堂院、南楼、北楼、悬空栈桥、三身佛殿及寺前平台组成,其中</span>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悬空寺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悬空寺院的建筑群包括了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地藏殿和千手观音殿以及同居一室的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二楼即南、北二楼,北楼为三教殿,南楼主要殿堂有纯阳宫 (二层)、 三官殿 (三层)和雷音殿 (顶层),是悬空寺的主殿, 皆三檐歇山顶, 面阔各三间。南、北楼之间有两层栈道相连。</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赞叹过的险峻此刻就在脚下,北魏的佛音随午后山风掠过耳畔,瓦当上的莲花纹正盛开第1516个夏天。摆渡车停驻时,看见细柱撑起的楼阁将影子烙在岩壁上,如同拓印了一页活着的《营造法式》。</p> <p class="ql-block">午后暑气未消时抵达,榫卯撑起的楼阁在岩壁上投下几何剪影,北魏匠人对抗重力的诗篇此刻触手可及。日影西移时分,悬空寺的飞檐将光阴切成金箔,每一片都写着三教合流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中华民国时期的悬空寺与如今所见基本一致,且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即建于悬崖绝壁半腰间的表面岩层断裂所形成的进深凹陷之中,且整个建筑群体沿山峰的南北走向由南向北逐步升高。悬空寺修建在凹陷的山腰上,一方面可以避免建筑被风雨摧残和太阳暴晒,从而能减缓木材因风蚀、雨蚀、日晒造成的风化和腐烂;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滚石落下来砸到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建筑群主要以凹入崖壁的承台作为承重基础,其外部回廊及外挑结构以插入岩石的悬臂梁为基,该悬臂梁端部同时辅之以立木撑杆共同形成承重结构体系。全寺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以横木为梁者称作“铁扁担” ,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 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此外,南北二楼的底基安稳地坐于悬虚凹陷的下底部岩石之上,其回廊栈道由三分之二部分插入石壁的横梁上的搭板构成,每根梁下另加一根插入石壁的隅托梁,每根梁外端下的装饰性细长立柱从外观上给人以支撑作用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造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站在恒山脚下仰望,悬空寺如一幅被时光遗忘的画卷,轻轻悬挂在翠屏峰的绝壁之间,云雾缭绕时,那些朱红色的檐角若隐若现,仿佛是天宫遗落人间的碎片,又似仙人随手搁置的玲珑阁楼。此刻终于明白,古人所言“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的意境——这哪里是人间建筑,分明是凝固的云霞,是停驻的梵音。</p> <p class="ql-block">离开悬空寺的峭壁佛光,我们乘上蜿蜒山行的大巴,车窗外的云絮正掠过翠屏峰顶,像被风揉碎的经幡,将禅意一路洒向恒山深处。车身轻晃间,金龙峡谷的松涛声渐远,而天峰岭的轮廓在薄雾中缓缓舒展——那黛青色的山脊多像未干的墨痕,正等着我们的足迹去题写新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一说2016.1米,一说2016.8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东西长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宽80公里左右,最高峰为山阴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p> <p class="ql-block">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自明代,被列为北岳,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p> <p class="ql-block">从大巴车的喧嚣中抽离,石阶蜿蜒如一条褪色的绸带,将游人引向云雾缭绕的缆车站——那里悬着通往星辰的铁盒子。</p> <p class="ql-block">当缆车站的红顶从松林间浮现,恍若云端垂落的朱砂印章,嵌在这幅山水长卷。悬空的站台像山神的瞭望台,而我们正走向一场与云海的约会。玻璃幕墙倒映着群峰,现代与古老在此相拥,等待缆车将我们渡往仙境。</p> <p class="ql-block">当铁皮车厢的轮廓从山岚中浮现,那些被台阶丈量过的时间突然悬空——接下来,我们将以鸟的视角重审自己走过的蜿蜒。</p> <p class="ql-block">随着缆车的缓缓启动,我的身体也随之轻轻摇晃,仿佛被一股温柔的力量托起,逐渐远离地面的喧嚣,向着恒山的怀抱飞去。我坐在缆车里,目光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绝美画卷,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随着缆车的缓缓上升,一场梦幻般的旅程展开,脚下,是蜿蜒曲折的山路,逐渐缩小成一幅精致的微观世界图景,而我,正悬浮于这壮丽画卷之上,与恒山的绝美风光同行。</p> <p class="ql-block">缆车攀升的瞬间,我透过玻璃窗,看到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恒山,这座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以其层峦叠翠、悬崖峭壁展现出了无尽的雄浑与壮美。山间的云雾缭绕,如梦似幻,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幅画卷添上的一抹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慵懒地洒进缆车,恒山的轮廓在金色中渐渐柔软,缆车轻颤,我们便成了浮游于山脊的一片云——脚下是万壑松涛在光影里翻涌,苍翠的波浪从寺庙的飞檐一路漫向浑源城的炊烟。石阶如褪色的丝带缠绕山体,偶尔有登山者化作移动的墨点,在赭红色的岩壁上题写生命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海拔渐高时,整座山脉开始吐纳云雾。那些半透明的纱幔掠过古柏的枝桠,惊起几羽山雀,翅膀拍碎的光斑便落进深谷,叮咚成溪流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悬空而上的十分钟里,时间被拉成透明的丝——看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未干的水墨在宣纸上洇开;听缆车与钢索合奏的吱呀声,恍若亘古山灵的低语。当车厢突然穿透最后一道云幕,天峰岭的金顶猛然撞入眼帘,那一瞬,斜阳正将整座山峦熔成流动的鎏金。</p> <p class="ql-block">随着缆车缓缓停靠,门开的瞬间,山风裹挟着松香扑面而来,仿佛整座山脉都在呼吸。脚下云絮如浪,漫过花岗岩的棱角,将群峰雕琢成浮动的岛屿。在金色光晕中舒展着苍劲的脊鿄,恍若一幅被岁月浸染的水墨长卷突然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走出恒山缆车停靠站,一条蜿蜒曲折的石阶如游龙般盘旋而上,直通云雾缭绕的顶峰,青灰色的石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被岁月打磨的琴键,等待旅人踏出攀登的韵律。石阶两侧的苍松翠柏投下斑驳光影,山风掠过时,松涛与石阶的沉默交织成恒山特有的禅意。抬头望去,石阶尽头消失在云霭深处,像一条通往仙境的秘径,每一级台阶都镌刻着“欲上青天搅明月”的邀约。</p> <p class="ql-block">恒山之巅,云雾缭绕似缥缈纱幔,群峰如黛笔勾勒的泼墨山水。古松映雪,寺庙的飞檐刺破云海,梵钟声里藏着千年道教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站在恒山之巅,仿佛触摸到了天空的脉搏,云雾在脚下翻涌,如海浪般轻柔地拍打着群峰的轮廓,远处的山峦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天峰岭上,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松林的清香和千年古刹的梵音,掠过耳畔时,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俯瞰大地,层峦叠嶂的山脉如巨龙盘踞,而悬空寺则像一颗镶嵌在绝壁上的明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云层,在恒山的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拾级而上,青石板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每一块都浸润了千年的时光。山风裹挟着松香拂面而来,远处传来古寺钟声,在空谷中荡出层层涟漪。</p> <p class="ql-block">眺望远处半山腰的楼阁宛如一幅悬在绝壁上的水墨画,朱红廊柱与与灰白岩壁构成奇妙的平衡。站在山顶俯瞰,云海在脚下翻涌,时而露出深谷的一角,时而又将整座山峰揽入怀中。阳光穿透云隙的瞬间,整片山峦都镀上了金边,连石缝间的野花闪烁着细碎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行至半山腰,怱闻松涛阵阵,抬眼望去,悬挂在山腰的楼阁如一只展翅的玄鸟,凌空栖息在峭壁之间。朱红的廊柱与苍灰的岩壁形成奇妙的呼应,飞檐上铜铃轻颤,将山风谱成清越的梵音。云雾从峡谷深处升腾而起,时而淹没殿角,时而露出斗拱,恍若蓬莱仙镜在云海中浮沉。</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径缓缓前行,脚下是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的石板,它们记录着无数旅人的足迹与心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树叶的清新气息,夹杂着淡淡的松香,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远。</p> <p class="ql-block">青石阶上,松风掠过耳畔,忽见云雾深处飞檐翘角若隐若现——原是九天宫正以丹楹刻桷之姿,静候这场不期而遇。石径旁斑驳的蹄印犹带仙气,恍惚间似见张果老倒骑白驴踏云而去,而朱漆宫门内,九天玄女衣袂翩跹,将道观檐角的风铃摇成一段梵唱。</p> <p class="ql-block">站在恒山九天宫前,时光仿佛凝固成青石阶上的斑驳苔痕。朱红宫墙浸染着千年香火,每一道褪色的漆纹都在低语着道教的玄妙真言。抬眼望,飞檐斗拱托起的不只是琉璃瓦的重量,更是自北魏以来绵延不绝的朝山者虔诚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九天宫是位于恒山风景区内的一处重要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一说清代康熙年间),主奉九天玄女娘娘,建筑布局严谨典雅,是恒山祠庙群的中心庙宇之一。九天宫为四合院式布局,坐东向西,背依山崖,北临深沟,结构严谨典雅,围墙内有前殿、上殿、过廊、楼台等建筑。宫门悬有清代“华青八景”匾额(传为清康熙帝所书),殿前“盘道连云”匾额为慈禧太后题写。</p> <p class="ql-block">九天宫内供奉九天玄女娘娘(道教上古女神,传说助黄帝战蚩尤),配祀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等,当地俗称“奶奶庙”,是求子祈福的场所。恒山为道教第五小洞天,九天宫作为核心庙宇之一,体现了道教女神崇拜与民间信仰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山风掠过《碧峰缀锦》的碑刻,将“凌虚才嗅九天香”的诗意揉进松涛。纯阳宫侧的云霭里,似有张果老骑驴踏过的仙踪,而玄武井栏上凝结的水珠,仍映照着明代道士们汲水炼丹的晨昏。</p> <p class="ql-block">石阶蜿蜒而下,两侧的云絮如流苏般缠绕脚踝,仿佛琼楼玉宇垂落的玉带正轻轻将我送回人间。而足底传来青石微凉的触感,与云端残留的钟磬余韵交织,每一步都踏碎几缕飘散的梵音。那斑驳的石阶被千年香客的足迹磨出釉光,此刻的我成为历史画卷里墨色最浅的一笔,正从道教“洞天福地”缓缓淡出。</p> <p class="ql-block">石阶蜿蜒如垂落的玉带,两侧云雾翻涌似仙袂轻扬,回望时九天宫已隐入苍茫,唯余檐角风铃叮咚,恍若天外梵音。暮色渐起为石阶镀上金边,落叶与飞花逐级飘坠,衣袂拂过阶上残红,仿佛告别一场未醒的梦境。下行时触到冰凉的青铜扶栏,指腹摩挲过历代香客留下的模糊刻痕,刹那间听见钟声穿透暮色,不知来自山顶宫阙,还是记忆中的某个朝代。</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恒宗”巨石旁,看暮色如潮水般漫过山谷,忽然明白古人为何将此山列为北岳——那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心灵可以永远停泊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斜阳穿过古松的缝隙,为石阶上蜷卧的猫儿镀上金边,绒毛间跳动的光斑像是山神撒落的碎星,它们半眯的瞳孔里藏着整座恒山的晨昏。它们卧成青石上的逗号,让匆匆过客的步履,不觉间染了禅意的停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分的阳光最懂温柔,将人影拉长成与山峰告别的姿态,大巴的金属外壳反照着最后一缕绛紫天光。背包里未散的香火气,混着停车场引擎的低鸣,把三小时的仙凡穿越谱成一首慢板。</p> <p class="ql-block">下山大巴转弯的刹那,后视镜里恒山峰峦与县城广告牌重叠——“黄芪之乡”的红色楷体,恰好框住天峰岭最后一缕夕照,现代与古意在此刻完成交接。</p> <p class="ql-block">盘山而下时,雾气忽然漫过松林,将石阶染成流动的绢帛。远处浑源县城的灯火渐次亮起,像散落的星子坠入千年历史的褶皱——文庙的飞檐、州署的砖雕、圆觉寺的塔影,都在薄暮中化作水墨淡痕。</p> <p class="ql-block">暮色四合时,浑源古城披上了一袭温柔的纱衣。青石板路在夕阳余晖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琴键上,发出悠远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浑源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脚下。古城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城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变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浑源古城内的街道布局保留了传统中国城市的风格特点,即以十字形主干道为骨架,辅以众多小巷交错其间,形成独特的龟形空间格局。城中分布着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宅院、庙宇等建筑物,多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设计,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古巷深处,晚风掠过斑驳的砖墙,带着永安禅寺隐约的梵铃声。元代琉璃瓦在暮色里沉淀出幽蓝,与街边渐次亮起的红灯笼交织,恍若时光打翻的调色盘。</p><p class="ql-block">州署衙门的石狮在光影中愈发威严,而转角茶肆飘出的苦荞香,又为这幅古画添了人间烟火。文庙的庑殿顶勾勒出天际线,飞檐上悬着的铜铃正轻轻摇晃,仿佛在应和恒山传来的松涛。</p> <p class="ql-block">浑源县文物古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悬空寺、永安寺、栗毓美陵园、大云寺、文庙、圆觉寺、律吕神祠),“省保”单位6处(恒山庙群、麻庄汉墓群、青磁窑古瓷遗址、界庄古瓷遗址、北岳行宫、麻家大院),“市保”单位5处,“县保”单位11处。其中北岳恒山上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p> <p class="ql-block">来到古城,一定要去看看州署、文庙、寺院等古建筑,那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木雕窗花,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穿梭在古巷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那份穿越时光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当然,浑源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浑源凉粉、北岳恒山村的人气酒楼、当地的特色粮食醋……每一口都是对这座古城的深情告白。</p> <p class="ql-block">坐在古城里的特色小吃店里,来一碗浑源凉粉,颤巍巍的凉粉盛着莲花豆与辣椒油的星芒,冰凉滑嫩的触感从舌尖漫到心底,滑入喉间的清凉瞬间冲散暑气,像吞下了整片恒山的晚风。凉粉的筋颤口感与豆腐干的嚼劲,在唇齿间奏响夏夜序曲,这也是古城用味觉写下的离别诗。</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古镇小巷,仿佛每一步都能踏进历史的深处,而此刻的离别,是向旧梦告别。石板路上踏过的,不仅是脚步,更是岁月的回响和记忆,当最后一盏灯笼在身后熄灭,古城如老者合上的史书,而我,只是它扉页上一粒即将飘远的尘埃。</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缕天光隐去,整座古城便成了灯火中的琥珀——凝固了北魏的砖、辽金的瓦、元代的壁画,还有此刻,衣角掠过的千年晚风…。</p> <p class="ql-block">翌日,当车轮碾过晨光的刹那,牌楼石柱上的斑驳与朝霞同样绚烂。有些离别不必回望,因为记忆会像这六百年的建筑一样,在时间里站成坐标。</p><p class="ql-block">摇下车窗的瞬间,晨风裹挟着牌楼下的槐花香涌入车厢。后视镜里缩小的不止是建筑,还有我们在此地寄存的悲欢。</p><p class="ql-block">发动机的轻响惊飞檐角铜铃下的麻雀,这晨光中的微小骚动,恰似心头那句未能说出口的“珍重”。</p> <p class="ql-block">当浑源的晨雾还未散尽,车轮已碾过晋北的黄土,后视镜里渐远的不仅是恒山 轮廓,更是五千年“三晋文化”的厚重回响。晋地的风沙磨砺了岁月,却让记忆愈发温润。当晨曦把应县木塔的影子拉长,我知道有些告别,是为了把山西酿成陈醋般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十五日的朝夕,足够让汾河的波光、平遥的铜铃、绵山的梵音,在记忆里酿成一杯陈醋——酸涩回甘,余味悠长。而后视镜里缩小的山河,不是终点而是扉页,愿每一程风烟都如山西的窑洞,将故事窖藏成他乡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时车轮轻转,后视镜里 平遥古城 的轮廓渐淡,如一卷褪色的老照片,将十五日的 三晋烟霞 封存心底。恒山的雾霭在朝阳中散作千丝眷恋,车窗摇下的刹那,听见 雁门关 的风替我说了那句未尽的再见。这十五日的旅程啊,比陈醋更醇厚,比 壶口瀑布 更汹涌。此刻晨光铺就归途,我带走一车箱的黄土故事,后视镜里是山西缓缓合上的扉页。清晨的国道像一条泛光的磁带,车轮碾过时,重播着 晋祠 檐角的风铃、 绵山的梵唱,和那些老城墙下晒过太阳的慢时光。别了,这片会讲古话的土地!朝阳给每座山峦别上金黄的纪念章,而我的行囊里,装满你馈赠的——山西陈醋、乔家大院的砖雕,还有老茶馆里那盏永远喝不完的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