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动手创造数学之美,实践探索知识奥秘 —景丰中小学数学组学具制作大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我校初中部数学组成功举办了初中数学学具大赛。此次大赛以“动手创造数学之美,实践探索知识奥秘”为主题 ,得到了全体师生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参与。现将本次大赛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活动概况</p><p class="ql-block"> 本次数学学具大赛面向全体初中学生,从筹备到结束历时[2]周。活动初期,数学教研组要求各班数学任课教师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赛要求学生结合初中数学知识,自主设计并制作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数学学具。作品提交阶段,共收到来自七、八年级80余件参赛作品,涵盖几何模型、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中的最短路径,数学公式、定理证明等多个数学方向。经过班级初选、校级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9名,以及参与奖若干。</p> <p class="ql-block">二、活动亮点</p><p class="ql-block">1. 作品创意丰富: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的学具形式多样、创意十足。例如,有的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可活动的立体几何模型,能直观展示棱柱、棱锥的展开与折叠过程;还有学生设计出动态四边形演示仪,七巧板验证勾股定理,等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巧妙设计模型验证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等,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p><p class="ql-block">2. 学科融合巧妙:部分作品巧妙融合了数学与物理、美术等学科知识。一些学具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杠杆原理、齿轮传动等物理知识,保证学具的功能性;还有作品在外观设计上独具匠心,通过精美的图案绘制与色彩搭配,如作品尺子、量角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展现出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三、取得成效</p><p class="ql-block">1.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制作学具,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表示,制作学具的过程让他们发现了数学的魅力,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热情。</p><p class="ql-block">2. 提升实践能力:从设计构思到实际制作,学生们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面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们积极思考、尝试不同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实践探索精神。</p><p class="ql-block">3. 促进教学相长:此次大赛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思维特点,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设计更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此外,优秀学具还可作为课堂教学工具,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优秀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优秀学具制作者获奖感言</p> <p class="ql-block">数学教研组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p> <p class="ql-block">组织全体学生对优秀作品展览学习</p> <p class="ql-block">四、存在不足</p><p class="ql-block">1. 部分作品实用性不足:部分学生过于注重作品的创意与外观,而忽视了学具的实际使用效果。一些学具在课堂演示或知识讲解中的实用性较差,未能充分体现与数学知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2、部分作品制作材料过于粗糙、简单。</p><p class="ql-block">3、部分作品制作有创意,但演示性能较差。</p><p class="ql-block">五、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 加强赛前指导:在今后的活动中,提前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指导,明确学具制作要求,强调实用性与知识关联性,帮助学生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作</p><p class="ql-block"> 此次初中数学学具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活动组织方式,让数学学具大赛成为学校特色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创新实践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