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在长春休息一天,早饭后四位骑友骑上单车开始打卡,首先去看伪满皇宮博物院,旁边就是东北沦陷陈列馆,参观完了后赶往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几百件雕塑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最后打卡长春电影厂旧址!一整天时间骑行🚴五十公里完成了游长春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宫博物院游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院,心情颇为复杂。这座博物院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是溥仪作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旧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踏入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勤民楼,它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建于1911年,是中西结合的折衷主义建筑。溥仪在此依据“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祖训,将其命名为勤民楼,而这里也是他“第三次登极”以及处理政务的场所 ,1932年,溥仪就是在这签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将东北的主权出卖给了日本,楼内的陈设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溥仪被日本关东军操控的无奈与悲哀。</p><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了缉熙楼,这是溥仪及后妃婉容、谭玉龄的寝室 。踏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他们生活的气息。二楼分别是溥仪和婉容的生活区,一楼则有福贵人谭玉龄的住所,房间内的布置、家具等都保持着一定的原状,让人不禁遐想当年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同德殿是整个皇宫中最奢华的建筑,地上地下共三层,建筑面积3707平方米,1935年筹建,1938年建成 。它融合了中、日、西建筑元素,是典型的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也是长春市唯一的一座庑殿顶建筑。殿内设有叩拜间、便见室、中国间、钢琴间、台球间、电影厅等,装饰精美,本是日本为溥仪及家眷设计的集政务、娱乐、居住为一体的临时宫殿,但溥仪深知自己的傀儡身份,对其充满警惕,一天都未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去了御花园。园内景色宜人,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本应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但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凄凉。假山下藏着溥仪的避难所——防空洞,走进去,潮湿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战争的紧张与压迫 。</p><p class="ql-block">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馆内通过大量图片、文物以及场景复原,真实地展现了日本侵略东北的史实,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那段屈辱的历史,也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p class="ql-block">参观完伪满皇宫博物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博物院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对那段不堪回首历史的见证。它时刻警示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断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p> <p class="ql-block">邂逅雕塑与自然:长春世界雕塑公园!</p><p class="ql-block">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踏入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大门,开启了一场艺术与自然交织的奇妙之旅。</p><p class="ql-block">从西门入园,映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罗丹广场。广场上,罗丹的经典之作《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静静伫立,这些由法国罗丹博物馆原模翻制的雕塑,带着岁月沉淀的质感,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艺术的永恒。《思想者》眉头紧锁、托腮沉思,生动的神态让我不禁沉浸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中,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走到公园至高处的春天广场,我被29米高的大型组雕《友谊·和平·春天》震撼。三位身姿婀娜的少女,手托白鸽、鲜花、橄榄枝,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友谊、和平与美好的向往,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在广场上驻足,微风拂面,能感受到雕塑所传递的温暖与希望 。</p><p class="ql-block">除了室外的雕塑,园内的场馆也不容错过。长春雕塑艺术馆外形独特,馆内收藏着众多国内外雕塑大师的精品,从古典风格到现代流派,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里,非洲马孔德木雕的神秘与热情扑面而来,色彩斑斓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展示着非洲独特的文化与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这一天,我在雕塑与自然间穿梭,感受到艺术的震撼与自然的宁静,心灵得到了一场难得的洗礼。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一座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每一件雕塑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等待着更多人来探索、发现 。</p> <p class="ql-block">探秘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邂逅光影旧梦</p><p class="ql-block">怀着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对往昔岁月的好奇,我踏入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这片承载着中国电影辉煌记忆的土地,像一座神秘的艺术殿堂,静静诉说着那些与光影有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走到正门,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瞬间将我拉回旧时光,门口工农兵标识雕塑醒目,它作为新中国首个电影制片厂标志,工农兵三人组合象征着人民电影的创作宗旨,也是长影的独特印记。</p><p class="ql-block">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拓者”雕塑,纪念着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五位核心领导者,他们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定基石,贡献卓越。沿着参观路线,我来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展厅,这里宛如一部生动的中国电影史教科书。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长影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如《白毛女》《英雄儿女》,丰富的图文、实物以及多媒体展示,让我看到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发展的艰辛历程。</p><p class="ql-block">接着,我来到了摄影棚区域,这里曾诞生无数经典场景,如今陈列着的老式道具,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拍摄往事。墙壁上展示的老照片里,演员们专注投入,工作人员忙碌有序,即便拍摄设施简单,却阻挡不了他们对电影的热爱!</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馆内还有拟音互动室,简单道具在游客手中能创造出逼真音效,让人亲身体验电影音效制作的奇妙。第10放映室浏览区,运用先进技术展示珍贵影像,还能自助点播长影影片,满足影迷对经典的回味。手迹展区陈列着老一辈电影人的手迹,透过这些字迹,似乎能触摸到他们对电影的执着与热爱 。</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我仍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长影旧址不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见证者,它激励着新一代电影人继续前行,也让我们这些参观者更加珍视电影艺术带来的精神力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