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在耳边飞

谢均焱

<p class="ql-block">子弹,在耳边飞</p><p class="ql-block">一位越战老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硝烟早已散去,但对于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士兵来说,却是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作为那场战争的亲历者,邹厚松同志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仅仅是一个片段,却可以看出战争的凶险与残酷,更应该珍惜和平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战争于1979年2月17日打响,邹厚松所在的部队是20军58师。这支部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围歼美军第1骑兵师的英雄部队,参加过著名上甘岭战役,在国际上赫赫有名。战役一打响,我军以火炮为优势,地毯式轰炸越南前沿阵地。越军死的死伤的伤,没死没伤的也被炮声震得晕了过去。我军攻入越南阵地后,一开始并没有遇到顽强抵抗,因美国和苏联都为越军提供情报,越军知道我军的先头部队是20军,往往望风而逃。</p><p class="ql-block"> 邹厚松时任团直属连炮班班长,属于特种机械化机动部队。冲在他们前面的是武汉军区的一个侦查察连。</p><p class="ql-block"> 邹厚松所在直属连,推进到一个峡口,使用82口径无后座火炮,一番轰炸后,侦察连以一个班的兵力试探性发起冲锋。这个峡口很窄,两旁的山峰陡峭笔直,几乎连躲闪身体的石缝都没有。随着一声枪响,冲在前面的战士应声倒下。又一个战士刚一露头,“啪”的一声,头被打爆了。侦察连连长知道前面有越军的狙击手,便命令士兵卧倒、匍匐前进。但无论采用什么战术姿势前进,只要一进入射程内,最前面的一名战士必被射杀。</p><p class="ql-block"> 后面大部队全都拥挤在这窄长而笔直的山谷中,如果敌机来轰炸,那是无处可逃。不仅阻碍了战役展开,而且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后果相当严重。连长急了,亲自带着一个班的战士,组成敢死队,试图用人墙战术推进,杀出一条血路来。随着敌方狙击手的点射和连发,一个个战士纷纷到下。</p><p class="ql-block"> 眼看前面的尸体堆积起来了,我军仍然无法通过这一200米直线山谷。</p><p class="ql-block"> 恰在这紧急时刻,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声,一架敌机出现了。绝对不能让敌机逼进山谷轰炸!我军高射机枪和高射炮一起向敌机射击,不管打不打的着,就是用交叉的火力网,也要把敌机挡在外面。幸好,敌机只是一架侦察机,如果是重型轰炸机,后果不堪设想。但侦察机要是把这里的情况报告越军司令部,随后来的肯定就是重型轰炸机了。情况到了万分危急时刻,邹厚松接到命令,刻不容缓,一定要迅速用火炮摧毁敌方掩体,为部队炸开前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邹厚松的炮班有三门82炮(82毫米口径无后座力火炮),他命令三门炮成品字型摆开,一起向敌方狙击手掩体开炮。这种炮属于打坦克的穿甲弹,发射后可高速旋转,瞬间产生一万度高温,钻入坦克内爆炸,也可摧毁坚固工事。但它有效射程短,爆炸后弹片少,对士兵杀伤力有限。一阵炮声过后,冲锋在前的战士仍然被敌方狙击手准确无误地射杀。邹厚松急了,一个翻滚,趴在一名牺牲的战士身后,“啪”的一声,这名已经牺牲的战士又身中一枪。邹厚松趁这端口,跳跃到一棵仅有手腕般粗松树后面,正想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方掩体时,随着一声尖锐的枪声,松树被打断了,子弹从耳边飞过,邹厚松应声倒下。</p><p class="ql-block"> 邹厚松的脑袋下顿时一滩鲜血,但他闻到了极其浓烈的血腥味,知道自己还没有受伤,这鲜血是战友流的。他顺势将鲜血涂在脸上,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迷惑敌方狙击手,悄悄地用望远镜察看敌方阵地。后面的战士继续向前冲,敌狙击手忙于狙击,以为邹厚松已被打死,忽略了他,注意力不在他身上。邹厚松趁机观察到了狙击手掩体大小和距离,用手势指挥火炮校正角度。又是一阵猛烈的炮击,战士发起冲锋,再也没有听到狙击枪响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侦查连以牺牲24名战士为代价,终于打开了前进的通道,高兴地跳跃起来,并向后面的部队发出前进的手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谁知又是一阵山崩地裂的炮声,占领阵地的侦查连全被炮火覆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邹厚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炮火在打自己的士兵啊。侦查连隶属于兄弟部队,后面58师的人不认识前面的士兵,误以为敌方增加了阻击兵力。一急之下,使用炮火覆盖。邹厚松因不是冲锋的士兵,他躲过敌方狙击手,也没死在自己部队的炮火下,侥幸活了下来。他所在的直属连派通讯兵向炮兵部队传话,才停止了炮击。</span></p><p class="ql-block"> 当部队全部通过这条峡谷后,打扫战场时,仅仅发现敌人两具狙击手尸体。<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而我方被敌狙击手射杀24人为外,一个侦查连大部分死在自己的炮火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攻克广渊县后,我军抓获一名越军女少校,这名女少校曾在中国上过军校,对我军战术战法有较深研究。在审问她时,她说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中国军队几十年没打战了,依然勇敢;二是没想到,中国炮火这么猛烈;三是没想到中国军队会全线出击<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但她还有一个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通讯系统相当的落后</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这次战役后,邹厚松<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所在的</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军58师撤掉了一位负责炮兵指挥的副师长。</span>他的炮兵班荣立集体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虽是迫不得已,但也是我军一次实战检阅。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提高我军现代化作战能力,提供了宝贵经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录者谢均焱(左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