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集邮生涯</p><p class="ql-block">我是九岁那年(1967年)开始喜欢上邮票的,那时文革刚刚开始,也就是说我是从收集“文革邮票”(1967年-1970年)开始集邮的。记得那时我奶奶时常带着我去苏州蔡院场邮电大楼买邮票。我的父母亲1965年支援三线建设去了千里之外的贵州工作,在集邮这个动力驱动下我就经常写信给他们,让他们把信封贴邮票的部位剪下来寄回苏州,他们给我们的信也贴上纪念邮票,我收到信后把带有信封纸的邮票放在温水里把邮票漂下来晾干。</p> <p class="ql-block">那几年我生病在家几乎每天会等邮递员送信上门,一旦看到邻居的信上贴有我没有的邮票,我就会马上把信拿到邻居家请求把邮票送给我。那时我没有钱买集邮册,就自己用几张硬纸板粘上一条条剪好的纸片后用来存放邮票。</p><p class="ql-block">文革邮票上没有编号和其他信息,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年代,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根本不知道一套邮票有多少张,也不懂收集的邮票要注重品相不能缺齿缺角揭薄等等,更不知道要集没有用过的新邮票将来才会值钱,再说了那个年代哪有钱集新邮票啊。那时完全就是凭着一种喜欢的热情去收集,每当收集到一张自己没有的邮票时,就会格外开心一段时间。文革时期破四旧,没有多少人集邮,大量的邮票通过通信流失,要收集齐一套枚数多的信销邮票特别不容易,尤其是要想集到那些高面值的信销票更是难上加难,只能是后来有钱以后买没有用过的新邮票。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我不记得我花了多少年和哪一年收集齐全了下面这80枚文革邮票和11枚文普邮票的。</p> <p class="ql-block"> 上初中的时候,新中国邮票进入了“编号邮票”时代(1970年-1973年),邮票上印有发行年份和邮票的编号1,2,3…95。那时每当我遇到特别喜欢的一套邮票时,就会把那套新邮票保留下来,比如1973年发行的一套4张机床邮票我一直不舍得用来寄信,就因为我父亲是机床厂造机床的工程师。所以在我收集的编号邮票中有了为数不多的几套新邮票。</p><p class="ql-block"> 我收集的文革邮票和编号邮票虽然都是信销邮票,但对我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纪念意义,所以之后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些邮票都没有离开过我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 读高中的时候,新中国邮票开始进入“J”、“T”邮票时代(1974年-1991年),邮票上印的J代表纪念邮票, T代表特种邮票,每枚邮票上印有这套邮票的发行年份、一套共有几枚邮票和这枚邮票是第几枚等信息。高中的那几年发行的邮票数量比较多,我写信都用不完那些邮票,所以我集的有些一套邮票中既有信销票又有新邮票。我拿到中学毕业证的1976年,也是文革的最后一年,下面是我高中时期收集的一部分“J”纪念邮票和“T”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中学时期,我开始收集文革之前1949年-1967年期间发行的新中国“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信销邮票。有些信销老邮票是我哥哥给我的,有的是邻居和同学送给我的,记得有一次去中学同学家玩的时候,那位同学给了我一些老纪特邮票,其中有一张1960年的金鱼邮票刚好是我独缺的一张,当时凑成完整一套金鱼邮票后我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而这些邮票依然伴随在我的身边。每每看到这一张张邮票,我就会想起他们。</p> <p class="ql-block">我中学时期收集的一部分老纪特邮票</p> <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工作以后,随着经济上的逐步改善,我的集邮生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严格来说这个阶段已经不是集邮的阶段而是一个买邮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一阶段集的邮票都是花银子买来的邮票,其真正意义和艰难程度完全不能和收集文革及编号邮票那样相提并论。 记得那些年为了挣钱买邮票,我在正常工作之余四处在外找活干,那个时候年轻,不知道什么叫累,一晚上可以画好几张工程设计图纸。十几年下来,居然基本集齐了老纪特邮票、普通邮票和欠资改值邮票,当然还有1974年以后的“J、T邮票”。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早期的“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部分新中国早期的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这几套是文革前发行的几套著名的“特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航空邮票</p> <p class="ql-block">欠资邮票</p> <p class="ql-block">部分改值邮票</p> <p class="ql-block">部分新中国普通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套小型张邮票(1956年1月)</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张小全张邮票(1956年1月)</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1979年之前发行的部分“J”、“T”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套小版张邮票(1980年)</p> <p class="ql-block">成家以后,我的集邮生涯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但买邮集邮资金投入无止境,为了避免在经济上产生家庭矛盾,每当我太太问某套邮票多少钱买的时候,我往往都会说得很便宜,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买了一套1960年发行的菊花邮票,我太太问多少钱买的,我说60元买的,她加了一加18张邮票的面值一共才几元钱,对我说60元是邮票面值的十几倍太贵了!如果我照实说是花600元买的,她指定跳起来跟我急!</p> <p class="ql-block">93年到广州工作以后,当时的广州人民公园邮市,是中国三大邮市之一,那是我周末常去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在别的城市很难见到的邮票,开阔了我的视野。广州天气潮湿,尤其是春季湿度非常的大,严重的时候家里的墙上都是水,这对邮票的保存是个极大的难题。此时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每张邮票装进护邮袋,然后用电烙铁把袋口密封。这是一个大工程,花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来看,这又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来看这些邮票,没有套护邮袋的邮票品相大多数都是惨不忍睹,而有护邮袋的邮票大多保存的很好。比如下面这套1962年的梅兰芳邮票背面没有黄斑没有发霉,原胶完好没有任何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集邮的人都知道,邮票上的金粉很娇气,很容易被空气氧化变黑,难以保存。下面这套六十年前发行的邮票被我使用护邮袋密封30多年以后,毛主席像邮票上的金粉和背胶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从1992年开始,新中国邮票进入了“编年邮票”时代,每枚邮票上印有这枚邮票是哪一年第几套等等的信息。那时的集邮炒邮人数庞大,而邮票发行量也很大,当市场消化不了某种邮票的时候,市场上就会出现一种衍生票品:在邮票上加字的邮票。1993年的龙门石窟和竹子小型张邮票,居然衍生出6张以上不同的加字邮票,恰恰邮人并不看好的这些加字邮票中,有的现在已经难寻真容了。</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要出国了,需要准备在国外的生活费用,没有办法只有忍痛割爱了,把值钱的高档邮票几乎全都出手换钱了。我是被割肉般的痛啊!而我太太看到我以前说的几十元钱买一张(套)的那些邮票居然能换回来那么多钱开心得嘴巴都合不拢,呵呵,开心就好,家和万事兴!现在那些高档邮票是再也买不回来了,实在是太贵了,而且现在的印刷技术假票做得是真假难辨了,即使是真的邮票都可能是下过水二胶后胶、描金补色、修补改小尺寸等等动过手脚,防不胜防了。</p><p class="ql-block">出国以后的那些年,在国外买不到中国邮票,我的集邮生涯被迫就此按下了停止键,我收集的中国邮票停留在了1997年末。头几年曾经集过加拿大邮票,但实在是找不到过去那种喜欢的感觉而罢手了。本来我以为这一生的集邮生涯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出国25年后的一天,在一次网上冲浪时偶然的发现eBay网上有卖各类中国邮票,这又重新燃起了我继续收集中国邮票的兴趣。现在科技和资讯发达了,在家里就能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有关集邮的知识和邮票的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了这二十多年的中国邮票一直是在延续1992年以来的“编年邮票”。不过从2000年开始,除了传统的编年纪念邮票和编年特种邮票之外,中国邮政和集邮总公司广开思路,开发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邮票系列,以供集邮爱好者们不同的需求:短腿邮票;各种加字邮票;特字邮票;丝绸邮票;宣纸邮票;个性化邮票;小版张邮票;双连邮票;四联邮票;评选纪念张邮票;贺年邮票等等。</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在2024年初开始又买中国邮票集邮了,先从收集这二十几年的编年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入手,补齐1998年以后的每年全年邮票和小型张的空缺。然后……,在集邮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要下定决心,继续工作,集邮到底,去争取胜利!</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网购了很多邮票,收获颇丰。下面是收集的编年邮票不同的几个系列:</p><p class="ql-block">1,编年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年票,收集了2005年到2024年的年票,下面是2024年的部分邮票:</p> <p class="ql-block">2,编年短腿邮票,所谓短腿邮票是指邮票年册中没有的邮票,邮票的发行量少。下面是部分编年短腿邮票:</p> <p class="ql-block">3,编年加字邮票分三大系列:PJZ加字邮票系列、PJZ.D 加字邮票系列和无编号加字邮票系列。感觉加字邮票的发行和监管有些乱,尤其是无编号加字邮票,企事业单位的事件都可以在邮票上加字。</p><p class="ql-block">先说说PJZ加字邮票,早期的PJZ邮票加的都是和邮票相关的字,但从PJZ-14开始加的字就基本上和邮票无关了。另外,PJZ-14之前的加字邮票分有带流水号和不带流水号(PJZ-12除外),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PJZ-17是在民族大团结小型张邮票上--加圆戳祖国万岁和国庆55周年,但后来又发行了PJZ-17鸡小版张加字--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50周年,发现编号重叠以后收回,但似乎仍然有不少流向市场。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再说说PJZ.D 加字邮票系列,从2003年开始,2011年以后就没有再发行,这个系列的邮票应该是属于地方加字邮票系列,这个系列的邮票中的PJZ.D2004-1和PJZ.D2011-1非常少见。以下是部分PJZ.D系列加字邮票:</p> <p class="ql-block">2000年以后无编号加字邮票多的数不胜数,下面是部分无编号加字邮票:</p> <p class="ql-block">4, 特字邮票,这个系列的邮票通常是有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时发行的邮票,下面是部分特字邮票:</p> <p class="ql-block">5,丝绸、宣纸邮票:</p> <p class="ql-block">6,个性化邮票是带附票的一种邮票,单位和个人只要出钱就能在附票上印上想要的合法内容,这样一来,这个品种就非常的多了。下面是带原票的部分个性化邮票:</p> <p class="ql-block">这张个性化邮票是2010年发行的,据说是未公开发行</p> <p class="ql-block">7,2000年以后,每年都发行了很多小版张邮票,实在是太多了,只能是选喜欢的收集,下面是我收集的部分小版张邮票:</p> <p class="ql-block">8,2000年以后,开始发行双联邮票,下面是我收集的部分双联邮票:</p> <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集邮了,而且人都已经老了,再集邮没有什么意义了,我认为正是因为人老了,才更应该抓紧时间和机会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到老集到老。再说了今后这些邮票能够留给后代使他们通过中国邮票的方寸之间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和发展,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使他们身在国外心向祖国热爱祖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