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娃反向教育的一天:原来焦虑是因为看反了生活的账本

云帆起航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的傍晚,校园褪去了白日的喧嚣,空旷的操场上,只有几缕余晖洒在跑道上。处理完班级事务,我骑着电动车载着儿子踏上回家的路。这本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一幕,却因孩子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在我心里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对生活与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习惯性地问儿子:“作业多吗?”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句普通的询问,带着对孩子课业负担的关切,也暗含着一丝对他能否顺利完成作业的担忧。然而,儿子却用充满童真又略带老成的语气回答:“妈妈你不要那么悲观嘛。多慢慢写不就行了吗?”那一刻,我有些惊讶,惊讶于他小小年纪竟能如此豁达地看待作业这件在很多孩子眼中的“苦差事”。但更让我震撼的还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在帮女儿遛完狗上楼后,我又一次忍不住问儿子:“还剩多少作业没写?”儿子这次的回答,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内心深处的角落:“妈妈你应该问我写了多少,而不应该关注我没有写多少。以后你做事情也应该这样,你做了什么,不要关注自己没有做什么,你这样会很轻松的。”看着儿子认真的小脸,我愣住了。这些话从一个11岁孩子口中说出,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又何尝不是常常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呢?就拿写学生通知书和评语这件事来说,班里56个孩子,每一份评语都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整个学期的综合表现,字斟句酌地撰写。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我挤出了许多休息时间。可当我看到办公桌上还剩下7份没有写完时,脱口而出的却是:“哎呀,怎么还有7份没有写?”那一刻,满心满眼都是未完成的任务,仿佛那7份评语成了压在我心头的巨石,让我忽略了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我已经完成了49份评语!这49份评语里,倾注了我对每个孩子的观察与关爱,记录着他们这一学期的成长与进步。每一份评语的诞生,都意味着我又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但在之前的思维模式下,这些努力和成就都被我选择性地忽视了,我只聚焦于尚未完成的部分,让自己陷入焦虑和疲惫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工作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随处可见。我们总是习惯盯着生活中的缺憾,纠结于自己还没有实现的目标,却很少停下来,认真审视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温馨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懂事的孩子……就像儿子面对作业时的态度,不被任务的总量吓倒,而是专注于已经完成的部分,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剩下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话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往往来自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当我们把目光从“未完成”转向“已完成”,从“缺失”转向“拥有”,会发现原本沉重的压力瞬间减轻了许多。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与其盯着前方无边的黑暗感到恐惧,不如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那些脚印见证着我们的努力,也照亮了我们继续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这番话,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母亲和教师的角色。作为母亲,我总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担忧,希望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完成每一项任务。但这种过度的关注和焦虑,或许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而儿子用他的智慧告诉我,换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和鼓励,或许能让孩子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挑战。</p><p class="ql-block"> 生活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我们每个人都是执笔的画家。如果总是盯着空白的部分,就会忘记已经描绘出的绚丽色彩。从儿子那里学到的这一课,让我懂得了以感恩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工作中的任务,还是生活中的琐事,都应该多关注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学会为自己鼓掌,为每一个小进步喝彩。</p><p class="ql-block"> 这个傍晚,在儿子充满哲理的话语中,我仿佛看到了童真与智慧的完美交融。孩子不仅是我们需要呵护和教导的对象,他们也常常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成年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感谢我的孩子,用最简单的话语,教会了我最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以更轻松、更豁达的心态,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