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环游之行游记一(北陵公园、张学良旧居、沈阳故宫)

红枫(MH)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6日下午二点,我与闲地乘坐Z172火车到达沈阳、开启了我俩的东北大环游。玉屏旅行社按排我们团住在火车站的沈铁大洒店,我们一下火车就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我俩就直奔北陵公园游玩。</p> <p class="ql-block">  从火车站坐地铁二号线到北陵公园仅三站路,一到地铁站就看到你好沈阳。似乎是刚到的我俩在向沈阳问好!</p> <p class="ql-block">  北陵公园大门外广场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  北陵公园坐落在沈阳城北,占地面积330万平方米,原为皇家陵寝,1927年辟为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位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  北陵公园前部分现在巳是市民公园,汇集了很多景观区,沿主干道东西两侧有荷花湖、儿童乐园、游船码头、皇太极广场、芳秀园、友谊园、柳堤等,园内景色优美,是沈阳市民和孩子休闲游玩的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在主干道上和两侧做了许多人工景观</p> <p class="ql-block">  龙吞水</p> <p class="ql-block">  皇太极广场</p> <p class="ql-block">  皇太极,即清太宗文皇帝。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青年时随父兄創业征战,智勇兼备,屡建功勋,位居后金國四大贝勒之列。1626年其父去世,被拥戴为新汗王于沈阳继位。执政后力革旧弊,创新图强,优礼汉官,兴文重教、统一东北地区,结好蒙古诸部。</p><p class="ql-block"> 1636 年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在位十数年间国力大增,奠定了清入主中原基础。1643年病逝于沈阳皇宮,葬沈阳城北清昭陵。</p> <p class="ql-block"> 初到沈阳</p><p class="ql-block"> 千里出关到沈阳,投宿北站车广场。</p><p class="ql-block"> 慕名昭陵先谒访,一代骄子称清皇。</p><p class="ql-block"> 一闲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进入清昭陵的下马牌坊</p> <p class="ql-block">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其地处沈阳城之北,俗称北陵。</p><p class="ql-block">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同年葬太宗皇太极于陵内,顺治元年(1644年)定陵号称昭陵,顺治七年(1650年)孝端文皇后入葬。此后,康熙、乾隆、嘉庆等朝又多次增建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清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清昭陵占地16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作为清朝兴起之初营造技术水平的代表建筑,清昭陵基本沿袭了明代的皇陵规制,建筑形式又融入了满族兴起时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皇陵建筑中满汉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建造于顺治或康熙年间。此坊为仿木架结构,4柱、3间、3楼歇山式顶子,坊体雕刻各种花卉图案,生动逼真,整个石坊雕琢精细,堪称石雕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望柱</p> <p class="ql-block">  这条是神道,前方是功德碑亭。</p> <p class="ql-block">  功德亭内的功德碑,歌颂皇太极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边是石狮、石像、石马等</p> <p class="ql-block"> 骆驼黑色石料雕成,由于骆驼在皇太极生前的征战中立下很多功劳,所以把骆驼列在陵前,表示它的功绩与主人同在。</p> <p class="ql-block">  大白马汉白玉雕成,大小和真马1:1比例,昂首挺立,英姿勃勃。大白”善于攻破敌阵,可日行五百里。因此马立功无数,多次保护过主人性命,所以立于墓前,用来永远陪伴主人。</p> <p class="ql-block">  这匹马叫小白,大白与小白是皇太极生前心爱的坐骑战马,日行数百里,也曾救过主人,很受主人宠爱。</p> <p class="ql-block">  隆恩门为方城的正门,方台式砖石结构,单体拱形门洞,门楣正中有石刻门额“隆恩门”3字,上面用满、蒙、汉3种文体竖刻,隆恩门上建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门楼俗称五凤楼。</p> <p class="ql-block">  方城内四周城墙围绕,城墙上四角筑有角楼。</p> <p class="ql-block">  隆恩殿是陵寝的享殿,内设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牌位,也是祭拜的场所,享殿前广场分别有左右配殿,用于存放祭品,以及喇嘛颂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隆恩殿后的石柱门</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石祭台,又名二柱门冲天牌楼、照牌,祭台上有五件石雕。</p> <p class="ql-block">  陵宫的月牙门</p> <p class="ql-block">  穿过月牙门正对彩色琉璃照壁</p> <p class="ql-block">  月牙城形状如同一弯新月,故名月牙城。城高约6米,边长96米,北墙正中有彩色琉璃照壁。月牙城是陵寝建筑布局中方城与宝城中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空间,利用两侧磴道上下方城和宝城。</p> <p class="ql-block">  这是明楼,在方城的最后面,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全高23.6米,是昭陵最高建筑。1937年明楼被雷火烧毁,1939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  明楼内的石碑上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明楼上看到的宝顶</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明楼上看到的石祭台、隆恩殿。</p> <p class="ql-block">  宝城又名“罗圈城”,是一座半圆形的城,城高6米,周长202米,青砖垒砌,宝城中间的丘冢叫宝顶。为效仿祖陵(永陵)在宝顶中央栽有榆树一棵,宝顶之下是安葬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地宫。</p> <p class="ql-block">  宝顶城墙与方城城墙相连,我们绕了城墙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清昭陵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代建筑群,很多与古建筑保护、修缮和使用相关的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从中可折射出昭陵百年来的沧桑变幻。</p> <p class="ql-block">  离开北陵公园巳经夕阳西下,我们整整在里面转悠了近三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回到火车站巳是傍晚,我们在火车站看到这组雕塑,在此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5月27日玉屏旅行社带领我们团开启东北大环游,早上八点导游带领我们团来到了张学良旧居游览。</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旧居</p><p class="ql-block"> 门口这对汉白玉石狮,是1927年冯庸大学建校时,张学良将军赠送该校的贺礼,被喻为“醒狮”,放置于冯庸大学校门口,岁月沧桑冯庸大学不复存在,见证其历史的石狮却被保留下来,一直在沈阳燃气集团公司(原冯庸大学旧址)门前得到妥善保管,2018年这对饱经沧桑的石狮落址张学良旧居。</p> <p class="ql-block">  大门的门神与石鼓</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门前上马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问世于1931年5月31日,是在张学良将军支持下,由辽宁迫击炮厂附设的民生工厂生产的,除少数部件如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轮胎等是委托国外厂依照本厂图样代制外,其余部件均有本厂制造。</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2日——10月4日,该辆汽车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全国路市展览会上展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道门叫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  张作霖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张作霖会客室</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于风至住于此,1922年迁居新楼</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为张作霖四夫人许澍杨居住场所,许澍杨(1888——1978)与张作霖成婚1906年,育有怀瞳、学曾、怀㬢、学思四个子女。这里也是张学思将军童年居住过的地方。张学思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海军原参谋长,周恩来评价他是“人民海军的好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  楼前假山既为造景,也为保卫工事。</p> <p class="ql-block">  穿过假山我们来到了大青楼</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建成于1922年,为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因用青砖砌筑,故称大青楼,大青楼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22.45米,是当时沈阳城最高的建筑之一。其建成后,曾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办公与居住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这是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原为第三会客厅,是张学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因当年摆放两只东北虎标本而得名“老虎厅”。</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为宴会厅,是张家聚餐及宴请重要客人的场所。当时张家实行等级分歺制,平时用餐都在自己房间进行,只有节日或举办寿筵等重要活动时才在这里聚餐。</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1928——1931年为张学良办公室,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积极倡导东北建设,支持自建铁路与地方实业,建设东北大学,创办同泽中学和新民小学等,极大推动了东北各项事业现代化进程。</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1928——1931年为张学良于风至夫妇的居室,西侧为臥室,南侧是起居室,中间为盥洗室。</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一块银元”故事发生地。“杨常事件”发生之前,张学良与于凤至曾在这里抛掷银元预测杨、常生死,并由此痛下决心处决杨、常。张学良这块银元保存在保险柜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劫掠大青楼时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  收藏室</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外的假山</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背面</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此房间是张作霖接待知近客人的。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炸成重伤,在此房间去世。当时奉天省省长刘尚清等决定秘不发丧,与张作霖五夫人寿懿商议,让医生和佣人照常换药、送饭,以掩人耳目,避免日本人趁机挑起事端。</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1918—1931年为张作霖五夫人寿懿的臥室与起居室。寿懿(1892——1974)与张作霖成婚于1910年,育有学森、学浚、学英、学铨四个儿子。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她在这里沉着应对,巧妙骗过前来打探消息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的夫人,避免了日本乘虚而入,为张学良回来奔丧赢得宝贵时间。</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东侧大门外,是赵一荻旧居,这位赵四小姐倾心于张学良,那怕没有名份,只能以秘书身份在张身边,她自费建造了自己的住房,于凤至对她多加限制,她住所二楼面对大青楼窗户特别小,不让她多看一眼,她进张府不能走门,要走地下通道。</p> <p class="ql-block">  上二楼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  赵四小姐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下地下通道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  游完张学良旧居我们就接着游览沈阳故宫</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清初时期的宫殿。清入主中原后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作为中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以鲜明的满族特色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是清朝奠基之地,1616年清朝女真建州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都的过程中,于今辽宁新宾境内赫图阿拉城建国称汗,建立大金地方政权,1621年进占辽沈地区,1625年由辽阳迁都到沈阳,并在城内启建宫殿。</p> <p class="ql-block">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续建,并于1636年在这座宫殿中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大清”。1644年清政权定都北京后,对沈阳故宫予以保护、并继续增修扩建。1671——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盛京祭祀祖陵均入故宫驻跸,并于此举行庆贺和祭祀典礼。</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占地六万多平方米,现有建筑114座。东路为努尔哈赤时始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中路皇太极时建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为主体建筑。两侧为乾隆时所建行宫、太庙等。西路为乾隆增建的文溯阁和戏台。</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盛京皇宫正殿,俗称“金銮殿”。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崇德元年(1636)定为崇政殿。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朝会理政、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清迁都北京后,皇帝东巡盛京,祭陵礼成,亦于此举行隆重庆典。</p> <p class="ql-block">  檐上的龙这么张牙舞爪,很像皇太极初创清朝时的精神状态。</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内的正大光明匾</p> <p class="ql-block">  翔风阁原建于崇政殿北,乾隆八年(1743)清高宗弘历东巡盛京后命改建为侧殿。为收藏行宫御用器皿、书画、珍玩等陈设物品之所。现为清宫廷文物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凤凰楼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是后宫读书之处。清迁都北京后,楼内曾收贮清代帝王像及御宝等。</p><p class="ql-block"> 凤凰楼是清代沈阳城内最高建筑,“凤楼晓日”为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建于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6),为盛京皇宫中宫,东稍间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是太宗皇太极与皇后的寝宫和举行萨满祭祀的神堂。</p><p class="ql-block"> 清宁宫东次间开门,统称“口袋房”。东稍间为南阁,内分南北二室均设火炕,为帝后起居之处,西侧外间为清宫举办便宴和萨满祭祀之所。按满族风族,清宁宫外间于南西北三面设炕,俗称“万字炕”,满族尚西,西炕设神位、神龛及祭祀用器。</p><p class="ql-block"> 清宁宫祭祀名目繁多,有日祭、月祭、春祭、秋祭等,入关后,清帝东巡沈阳,均在此举行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板崩逝于清宁宫南坑。</p> <p class="ql-block">  关睢宫,亦称东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6),清崇德元年(1636)定为关睢,是清太宗皇太极宸妃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是中宫皇后侄女,庄妃之姐,她们均出自蒙古科尔沁草原同一部落。</p><p class="ql-block"> 海兰珠26岁时归嫁皇太极深得宠爱,崇德二年(1637)九月海兰珠生皇子,皇太极颁诏大赦天下,蒙古各部及朝鲜均派使臣前来祝贺,子以母贵,该皇子几乎被立为太子,后因夭折未果。崇德六年(1641)九月,海兰珠病逝,皇太极悲痛欲绝,亲自主持葬礼,祭祀有加,追谥为“敏惠恭和元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永福宫亦称西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6),清宗德元年(1636)定名永福,是清太宗皇太极庄妃的寝宫。庄妃为中宫皇后侄女,关睢宫海兰珠之妹。崇德三年(1638)正月,庄妃生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继位为君的顺治皇帝。</p> <p class="ql-block">  后宫之后是一些生活用房,但有一烟囱被赋予特殊含义。这个烟囱共十一级,上面放了三块砖,有人说,当时建宫时就隐喻了清朝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清朝共十二位皇帝,前十一位象征十一级,最后的溥仪皇帝做了三年被赶下台,象征顶上三块砖。</p> <p class="ql-block">  穿过这壁照,就进入东路努尔哈赤时始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沈阳故宫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初,清入关前也称“大殿”或“笃恭殿”。是大典时皇帝御临之处,也作为旗诸王议政之所。清迁北京后,逢朝会及节日庆典,盛京各衙门官员仍于殿前行礼,清帝东巡盛京时,亦于此举行庆贺筵宴。</p><p class="ql-block"> 大政殿建筑造型和装饰融多民族风格于一体,与十王亭的布局组合体现出满族八旗制度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十王亭</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故宫西路的“文漱阁</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1783),是存贮“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p><p class="ql-block"> 建筑形式仿宁波“天一阁”,外观两层,阁内三层,阁名“文溯”取周诗“溯涧求本”之意,以符合沈阳为清朝“发祥之地”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碑亭,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1783),内置滿、汉文合壁石碑,碑阳面为高宗弘历御制“文溯阁记”,记述兴建文溯阁的缘由、北四阁的关系等;碑阴面为清高宗御制“宋孝宗论”,其形制效仿北京故宫文渊阁碑亭。</p> <p class="ql-block">  乾隆年间在此增建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  我俩在故宫内一路游览同时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故宫侧门</p> <p class="ql-block">  走出故宫就步入了沈阳打造的满清一条街,东起抚近门,西起怀远门,整条街都是雕梁画柱,青墙飞檐的仿古建筑。因没时间好好欣赏,只能一路走随手拍了几张街景。</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博物院就在满清一条街上,据说博物院内藏有十余万件珍贵的文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清宫廷艺术珍品。因游览时间紧凑,我们没有进入参观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在沈阳就参观游览了三个历史大景点,就感到这个城市有厚重的历史。但也多少感觉东北这片黑土地是不是天高皇帝远,少了一些门阀宗贵,让草莽英雄有脱颖而出机会……。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近代历史的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还有近代的张家父子。</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