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美誉。金山岭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走进景区,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塑像、戚继光广场格外引人关注。</div> 金山岭长城东接司马台长城,西连古北口长城,全长10.5公里。距北京市区 130 公里,承德避暑山庄 90 公里,是进出塞内外的咽喉要道,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 地。共有关隘 5 处,敌楼 67 座,烽燧 3 座,组成了一道城关相连、敌楼相望、重城护卫、射界交叉、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有许多军事设施为万里长城所罕见。 金山岭长城有着非常鲜明的建筑特色。特色一是按照 “因地形,用险制塞”原则设计,随山势起伏而修筑,高下相间,突兀参差。 二是形式多样:敌楼形式丰富,从外看,有方形、长方形、扁形、圆形、拐角形等,有单层也有双层,还有三眼敌楼;从楼里看,有平顶、船蓬顶、穹窿顶等,还有四角朝天和八角藻顶的;从用途看,有作战楼、库房楼、铺房楼等,一楼一式,式样繁多。 戚继光的将军楼矗立在山顶,北侧由远及近梯次分布着烽燧、支墙、挡马墙、月墙和敌楼两侧的障墙,构成了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精华。将军楼是拍摄日出的最好机位。 敌楼一般为两层,建筑结构很有特色。 金山岭长城细部结构匠心独具,障墙是其三绝之一 垛口的砌砖是斜角,利于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炮台 挡水砖 支墙挡马墙 金山岭长城上有一段十分独特的城墙,长约500米,几乎完全用带有文字的条砖砌成,条砖上刻有“万历六年镇虏奇兵营造”“万历六年振武营右造”等字样。他们在烧制长城砖的时候,把自己部队的名称和年代,刻字成模,印在了砖坯上。 “文字砖”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清责任,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马上就能确定责任的归属,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罚。由此可见,质量责任终身制自古就有。 历经几百年风雨,一些地段的长城损毁严重,急需保护维修。 夜幕降临,金山岭长城更显壮观。 红衣小伙坐在残破的敌楼上,不知他想到了什么。 (明知道天气不好,拍不到经常看到的最美的金山岭长城,但记录一些细部结构,也算有点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