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渐远无声

<p class="ql-block">北京工艺美术馆,坐落于古都北京,是展示中国传统艺术与工艺的殿堂。这里珍藏着无数瑰宝,每一件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来的风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苗绣,这一广泛流传于贵州苗族地区的民间刺绣技艺,堪称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的历史与记忆却通过服饰上的绣片图案得以传承。苗绣技法繁多,色彩斑斓且和谐统一,构图讲究对称与和谐,造型大胆而夸张。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几何图形,都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其针法包括平绣、辫绣、结绣等数十种,色彩丰富,追求对称美、充实美与艳丽美。因地域环境的差异,苗绣在针法、原料及图案设计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色。2008年,苗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设计说明</p> <p class="ql-block">毕业设计《元宇宙·人类》由十二张海报拼贴而成,灵感源自对元宇宙中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好奇与关注。作品以赛博朋克风格为基调,将科技与未来社会的主题融入视觉语言,通过解构与重构视觉元素,展现了对元宇宙人类个性特征的视觉感知,引发人们对科技与人性、未来社会的深刻思考。海报创作采用错位、拉伸、扭曲等图形设计手法,凸显电子科技的未来感,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作品借鉴当代美术思潮,以信息爆炸、高对比度、乐观与随性的视觉表达,探讨元宇宙背景下人类的生活态度。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2025届美术与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的一部分,这一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更是一次对未来社会的深刻反思。</p> <p class="ql-block">四海升平餐具,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国宴用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大气的设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套餐具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和平、繁荣与团结,彰显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服彰华夏</p> <p class="ql-block">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华夏”一词的解释为:“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这一深刻论述将服饰之美与礼仪秩序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虽然服饰已不再受古代礼制的严格约束,但古礼中的儒雅风范与委婉风韵却已深深融入传统服饰之中,成为华夏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风”风格的推动下,传统服饰之美得以延续,滋养着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釉下五彩·民国风少女</p> <p class="ql-block">制作:聂磊</p> <p class="ql-block">制作年代:2017年</p> <p class="ql-block">地:湖南</p> <p class="ql-block">这件釉下五彩作品以民国少女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独特风情。作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保留了釉下五彩的古朴韵味,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成为一件跨越时空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青田石雕《葡萄山》,以其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作品以青田石为材,通过细腻的刀工刻画出葡萄藤蔓缠绕、果实累累的景象,仿佛将大自然的馈赠凝固在永恒的艺术之中。</p> <p class="ql-block">青田石雕《生机勃勃》,以生动的造型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生命的律动。作品以青田石为载体,通过雕刻师的巧手,将自然界中的万物生灵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致敬,更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