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龙泉

杨柳轻飏

<p class="ql-block">相聚在龙泉</p> <p class="ql-block">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东邻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南连庆元县,北接遂昌县、松阳县,西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相连。下辖4个街道、8个镇、7个乡,市政府驻地龙渊街道。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2022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286572人。地势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低、中山带占总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p><p class="ql-block">东晋太宁元年置龙渊乡,唐武德三年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乾元二年析遂昌松阳地置龙泉县,1990年撤县设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泉宝剑被誉为“剑中之魁”,“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以农业种植为主,食用菌产业是支柱产业。第二产业:以精密制造、时尚产业以及医药产业为主,其中汽车(空调)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170.32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占比为10.6:35.0:54.4。</p><p class="ql-block">旅游资源自然景观:龙泉山海拔1929米的凤阳山黄茅尖为江浙第一峰,还有“三江汇顶”的披云山等。 人文景观:有大窑、源口等龙泉青瓷古窑址,欧冶子始创龙泉宝剑遗址剑池湖,明代廊桥安仁永和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曾家大屋等。</p> <p class="ql-block">黄步郑同学设晚宴为同学们接风</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日至4日,我们浙江工商大学计22班部分同学,相聚在龙泉市。同学们60多年的深厚同窗感情和共同的爱好和趣向让我们再次相聚在一起,同赏龙泉的美丽风景,品尝龙泉的美味佳肴,共话离情别绪,欢度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午在松阳县城转转,中午由松阳乘火车前往龙泉,在火车上与诸暨寿金淼同学夫妇会合。黄步郑夫妇在龙泉站接送我们入住红豆林酒店。下午四钟多步郑夫妇又到车站接送由安吉来的陈宣钧,斯凤素同学夫妇。</p> <p class="ql-block">相聚在龙泉</p><p class="ql-block">同窗相聚到龙泉,好友重逢笑声喧。</p><p class="ql-block">莫道沧桑两鬓白,杯光摇影亦娇妍。</p> <p class="ql-block">龙泉市夜景</p> <p class="ql-block">游览宝溪乡,参观宋窑遗址。</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始于西晋,创烧于三国两晋时期,五代及北宋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南宋达到鼎盛,元明继续发展,清代逐渐衰落,晚清后曾一度停烧,后又恢复生产。</p><p class="ql-block"> 工艺特色, 原料:主要使用高岭土、绢云母和紫金土。紫金土含铁量不同,可使胎体呈现紫黑色或灰白色,其丰富的铁元素在窑炉高温中,因氧化或还原气氛不同,形成不同釉色。釉料与上釉技术:北宋时继承越窑石灰釉,南宋后使用石灰-碱釉,改进后的釉料与上釉技术提升,使胎体可施两三层釉,烧制后釉层浑厚凝重。 造型装饰:有刻划花、贴塑、露筋和印贴花等工艺。刻划花使纹饰清晰灵动;贴塑和露筋工艺则形成立体装饰;元代的印贴花工艺,纹饰丰富、制作快捷。</p><p class="ql-block"> 主要类型哥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瓷品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幻变见长,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瓷器古色古香,庄重典雅。 弟窑: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温润如玉,有棱线处微露白痕为“出筋”,脚呈红色为“朱砂底”,被誉为“青瓷之花”。 </p><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审美价值:龙泉青瓷的青翠釉色,如玉似冰,符合中国古代道家“无为”、“天人合一”以及儒家简洁素雅的审美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历史价值:见证了中国陶瓷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从五代到明清,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特征和制瓷技术水平。经济价值:宋元时期,龙泉青瓷大量出口,成为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商品,在东亚、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地广受欢迎,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为这次龙泉相聚,步郑同学精心准备了龙泉青瓷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龙泉市</p> <p class="ql-block">参观龙泉宝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龙泉宝剑创制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2600多年历史。由越国人欧冶子在浙江龙泉秦溪山取山中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大剑。因秦溪山旁有7口井排列似星座,故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p><p class="ql-block">制作工艺古代工艺: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炼、锻、铲、铿、刻、嵌、淬、磨等90余道工序,磨工精细,剑成后用当地花梨木制剑鞘剑柄,再用银、铜凿花配鞘。 现代工艺:剑体需经过打坯、热锻、铲、锉、镂花、嵌铜、磨光、装潢等28道工序,包括锤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钢磨等环节。</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 武侠文化:宝剑被赋予了刚正豪迈、坚韧不屈的精神气质,与中国的侠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了侠客们行侠仗义的象征。如李白“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等诗句,以及秋瑾以剑明志,都体现了龙泉宝剑所蕴含的侠义精神。道教文化:被道教认为具有通灵神力,是道士作法仪典、除鬼驱邪的必备法器,常被用作“镇门之宝”。</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外形设计:现在的龙泉宝剑多为清代形式,剑形双锋锐尖直刃,蝶形护手,柄基两面凸出,立形成塔状,柄首有两铜套、二纲箍或三纲箍,配花榈木鞘。纹饰雕刻:剑身常镂刻蛟龙七星等图案,装饰庄重美观,号称七星宝剑,配以花榈木镶铜鞘,古色古香。异光花纹:剑刃上有若隐若现的岩状纹、松针状纹等“异光花纹”,自然炼就,磨之不去,为龙泉宝剑增添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传承发展:2006年,龙泉宝剑锻造技艺入选中国首批非遗。如今,龙泉宝剑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产值突破10亿元,产品从传统刀剑拓展到健身剑、日用刀剑、动漫影视刀剑等领域。</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短暂的相聚是快乐的,一起旅游更是十分开心的,四天行程很快结束了。这次龙泉之行,承蒙步郑同学夫妇,及全家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小棉袄”的精心安排,和盛情款待。我们大家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称心。谢谢步郑同学!谢谢你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一程我们去遂昌,看望另一位老同学,顺道游览遂昌的美景。再见,龙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