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说“富不过三代”,但在河南却有一个家族连续十二代都是超级大富豪,家族兴旺四百余年,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在民间被当作“活财神”祭拜,就连慈禧太后没钱了就来这“借”点钱花。直到现在家族的子孙后代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这在全国都是一个奇迹。前年听郑州曹总介绍康百万家族时特别想到河南巩义市去探访这个河洛康家的庄园,却因冷空气来临错失了机会。今年要到新郑机场送机,绕路也要去补一下这个中国三大庄园之首的康百万庄园。</p> <p class="ql-block"> 有了在山西看皇城相府的经验,这种超大规模的庄园怕自己看不明白,听不到故事,必须要请专业讲解。进大门后边走边从康百万的由来开始了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康百万庄园”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两边对联写着:“富甲神州,帆影物流三千里;德崇河洛,光风霁月四百年。”高度概括了康百万家族的光辉历程。回来才发现有标识和红灯笼遮挡对联看不全,呵呵。</p> <p class="ql-block"> 康百万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更确切地说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清代“三大活财神”年画,分别是沈万三、阮子兰、康百万。</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叫康百万呢?最早有这个说法是康家到十四代传人康应魁的时候,曾经两次被朝廷赐予“良田千顷”金字招牌。千顷土地已经有相当规模了,在古代能够有一块千顷招牌,必定引起十里八乡的轰动。因此康家被称为百万富翁,也就开始有了“康百万”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真正让“康百万”这个名号声名远播的,还是和慈禧太后有关。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逃亡西安,第二年在返京途中路过巩义,由康家出面接待老佛爷,还给慈禧捐了100万两白银。慈禧一句:“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就传开了。</p> <p class="ql-block"> 悬挂在墙上的照片不是很清晰,仔细辨认能看出老佛爷和李莲英,周围太监宫女跟随,逃难也不失皇家礼仪。</p> <p class="ql-block"> 康百万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组成,光是一个住的庄园,占地面积240余亩,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庭院、1300多间楼房,也就是一天睡一个房间,4年也住不完。</p> <p class="ql-block"> 康家究竟有多富呢?家有良田18万亩,富甲河南、山东、陕西三个省,商船遍布黄河、洛河、运河、泾河、渭河、沂河六大河流。“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虽然富可敌国,但康家上不招朝廷猜忌,下不招百姓嫉恨,反而很受人尊敬,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和康家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一进入庄园满满的都是家训柱子和众多御赐牌匾)。</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介绍现在能看到的庄园,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只有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来到这里主要看栈房区、主宅区以及南大院。离大门最近处是康家主要洽谈业务、经济往来的栈房区,抬腿跨过高高的门槛开始了解当年的商业帝国如何运营。</p> 栈房区 <p class="ql-block"> 很多房屋门前都有刻着对联的柱子,上面写满了康家的为商之道。比如这个“商品有形商品即人品,商道无形商道即人道”,告诫商家人要诚信经营。</p> <p class="ql-block">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成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则生财”,上联取自老子的《道德经》,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下联总结了康家经商的基本规律。</p> <p class="ql-block"> 栈房区有很多给账房先生、在外跑生意的“相公”居住。康家打破传统的宗亲管理局限,从社会各方面聘选善于管理各行各业的相公、柜先儿,开创了庞大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钱庄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特殊的算盘</p> <p class="ql-block"> 对帐房严格要求,慎之又慎。</p> <p class="ql-block"> 康家最宝贝的地方-------地下金库,足足38平米,满满当当的都是金子和银子。这里还有个严密的安保系统,地库里有个内传唤,外边堂屋的石壁上有个不起眼的小洞,叫外传唤,需要取钱的时候敲暗号,确认安全了才能取钱。</p> <p class="ql-block"> 从地下金库出来有个大堂屋,这里陈列着康家十几代家主的画像和生平简介,看完你会深刻理解“一个家族的兴盛需要好几代人共同努力”这句话是怎么在康家落实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康家“大船行河”的繁荣场面,通过这个巨大的微缩模型再现当年情景。(康家的生意主要是漕运,相当于现在的水上物流公司)</p> <p class="ql-block"> 这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年康家第14代家主康应魁在他75岁大寿的时候,不让乡亲送礼,只让他们把借债文书带来,当着所有人的面烧了(就在这个屋子)。这就意味着康家不需要他们还债了,因为当年正好赶上了灾荒,很多穷苦人家负担非常重。</p> 主宅区 <p class="ql-block"> 从栈房区出来,必须通过一个长长的城门进入主宅区,有坡度的城门是唯一的进出口。只要门一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沿坡道上来居然是一口不属于康家的叶氏井。这么大一个富豪家族,水井竟然不是自己的,听听故事才明白,又是康家宽容谦让作风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主宅区是康家主人生活的场所,最先要去一院看中华三大名匾之一的“留余匾”,刻着康家的家训。悬挂在过厅内的“留余匾”是黄杨木雕刻而成,造形像一个迎风招展的旗帜,金底黑字。整块匾长1.65米,宽0.75米,黄金分割整体造型匀称。</p> <p class="ql-block"> 仔细看这块匾,在造型上上下各缺一块。左边上留出一片,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右下留出一片,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留余”的意思是留有余地,表示要把功劳留给国家、把财富留给百姓、把福报留给子孙。这里面暗含着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温良恭俭让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老年居的上房屋里有一张用金丝楠木打造的顶子床,这是当年给康老夫人祝寿时子孙送的贺礼。由十个能工巧匠,耗时1700多个工时,花费5年时间才做成。全程没用一颗钉子,全是榫卯结构拼接,国宝级文物,因工艺失传部分损坏之处无法修复。</p> <p class="ql-block"> 猜不到这是厕所吧,康家效仿欧阳修的做法,把厕所置成书房的样子,教育子孙哪怕上厕所,也要读书。这里雅号“三上成文”,是枕上、厕上、马上勤奋读书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住宅区的藏宝洞,是康家早期保存金银珠宝的地方,后面又挖了密道,盛世可藏宝,乱世可出逃。</p>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没交会员费仅能上传百张照片只好到此为止😄欲知康百万庄园其他情景且随我下一期走起。</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