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天宁寺边门出去,就是常州市中心规模最大、历史底蕴深厚的红梅公园,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被誉为“常州第一园林”。</p> <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始建于1958年,2006年免费开放。但园内红梅阁(唐代始建)、文笔塔(南朝遗存)为标志性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以千年文脉为魂、江南园林为骨,既是本地人的烟火生活场,也是游客感知常州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古春轩,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常州士绅恽彦彬、庄赓良等集资修建,作为文人雅集之地。因落成时值暮春,故取“古春”为名。</p> <p class="ql-block"> 瞿秋白、张太雷(“常州三杰”中的两位)少年时期常在此攻读嬉游。瞿秋白尤为偏爱此地,曾作诗怀念:“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p> <p class="ql-block"> 通往古春轩的中式长廊,黑瓦覆顶,木柱撑廊,黄灯悬于梁间,连通山水草木,尽显古典雅致与清幽意境。</p> <p class="ql-block"> 于长廊侧边可见远处的天宁宝塔,巍峨矗立,塔身层叠,顶饰金芒,隐于绿树间,尽显古朴庄严。</p> <p class="ql-block"> 红梅阁,红梅公园的核心文物建筑,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融合千年历史与江南园林艺术,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阁前院落曾遍植红梅翠竹,形成“红梅春晓”胜景(红梅八景之一),冬末春初梅花盛放如霞。</p> <p class="ql-block"> 红梅阁以唐风宋韵为骨、道教文脉为魂,既是常州“城市绿肺”的视觉焦点,也是江南园林与历史信仰交融的活态标本。</p> <p class="ql-block"> 阁前广场上的《紫阳真人仙迹诗碑 · 冰梅石题刻》(1783年刻),以元代天庆观冰裂纹石柱为基底,清代凿平局部补刻诗文。</p> <p class="ql-block"> 从阁前广场望过去,红梅阁的飞檐翘角、黑瓦黄墙,旁伴天宁宝塔,隐于绿树间,历史韵味浓烈。</p> <p class="ql-block"> 存于阁前广场的冰梅石柱,是元代天庆观牌坊遗存,石纹天然冰梅状,莹白如玉,清乾隆赞其“甲于哥窑”。</p> <p class="ql-block"> 冰梅石呈圆柱形石柱,直径35厘米,高2.5米,表面布满自然形成的鳞次状纹理,形似梅花纹样。</p> <p class="ql-block"> 红梅公园临水而建的水榭曲廊,窗棂精巧,人影闲坐,绿树成荫,碧水悠悠,尽显江南园林的清幽雅致。</p> <p class="ql-block"> 嘉贤坊,纪念常州人文始祖季札而建,原位于常州古府城东门外季子祠前。始建于唐,元代重建,1352年毁于战火。1993年在红梅公园内重建。</p> <p class="ql-block"> 嘉贤坊楹柱上的对联:“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就是讲述季札让国的贤德故事。</p> <p class="ql-block"> 塔影山房原是太平寺西院僧寮,为太平寺长老参禅之地,历史上多次损毁。1988年依原貌重建。</p> <p class="ql-block"> 塔影池,是红梅公园内最具诗画意境的标志性水景,与文笔塔、塔影山房共同构成“红梅八景之首——文笔夕照”(图片系后期制作)。</p> <p class="ql-block"> 知音舫,位于塔影池畔,是一处承载“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的标志性景观建筑。</p> <p class="ql-block"> 塔影山房与相邻的“知音舫”,共同纪念传说发生于常州奔牛镇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p> <p class="ql-block"> 知音舫边“高山流水”雕塑,采用大写意手法,生动勾勒了伯牙、子期二人的神情风貌,于塔影波光间为现代人留下一方“何以觅知音”的沉思之地。</p> <p class="ql-block"> 文笔塔,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年间(公元480-482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常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笔架山是红梅公园“文笔夕照”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文笔塔共同构成常州文化象征的“文房意象”。</p> <p class="ql-block"> 文笔塔内部的木质楼梯,设计兼顾实用性与美学意境,是连接塔内各层、承载千年文运的“时空通道”,寓意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 文笔塔底层藻井,为1981年修复时按宋代风格重建,虽非原物,但严格遵循古法,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登上文笔塔顶层,透过拱形窗框俯瞰城市景致,古今建筑交错,路上车流穿梭,尽显常州城市的发展与时代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透过拱形窗框看向红梅公园那一侧,天宁宝塔矗立,周边绿树成荫,远方高楼林立,一派古今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 从塔上俯瞰塔下广场,阴雨中正在举办“‘我与花叶有个约’特别活动”。一群穿着雨衣的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解活动细则。</p> <p class="ql-block"> 在塔顶鸟瞰塔影山房,园林建筑的精致、水系的灵动、文笔塔的巍然统合于一体,是江南人文景观的典范定格。</p> <p class="ql-block"> 鸟瞰笔架山,人工假山、自然林木、古典建筑和谐统合,“小中见大”的空间浓缩再现,诗意地诠释了当代生态人文设计。</p> <p class="ql-block"> 从高空俯瞰塔影山房、知音舫、塔影池,碧水如镜,楼阁错落,绿树环抱,烟雨濛濛中尽显江南园林的婉约雅致与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 眼下,栏杆、园林、古塔、高楼呈现于同一画面,既是对常州“古城保护”模式的视觉注解,亦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自觉”的具体描绘。</p> <p class="ql-block"> 文笔塔下的戈裕良纪念碑。戈裕良,清代著名叠石造园大师,出生于常州武进,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造园四大家”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