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高考

德禄

<h3>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高考制度,10月21日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布,12月10至12日全国开考,从决策到开考间隔50天,可见国家对恢复高考的重视和迫切。<br>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这场考试,1974年我高中毕业返乡,当时在村办企业里上班,从知道要高考到参加考试间隔时间很短,根本没有复习时间,我也没参加短期辅导班,就是在家找些资料看,好在我平时喜欢看各类书,文学、历史、地理、时事政治等都看,并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初、高中时期我读了大量中外名著,那时我还在市文化宫图书馆办有借书证,读书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读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面扩大了我的视野,这对我参加考试有很大帮助。 <br>  当时的高考对国家对我们个人都是非常重大的事,可我当时并没感觉紧张,考试当天没有家长陪,自己带着笔骑车去了,考场就设在我的母校市第十中学。两天考试结束我感觉作文写的不错、数学不太好,记的作文题目是二选一我选择了“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我以抒情的方式追忆毛主席辉煌的一生,从井冈山的火把,到遵义会议指航向,再到延安枣园的灯光一气呵成,自己感觉很满意,当时作文占语文成绩的70%,考后感觉很有希望。<br>  这一年我被初选了,也参加了体检,但最后没录取,后来才知道那年政审较严格,我因父亲历史问题没走成。没考上也没很伤感,春节过后继续备考,还是在家自学,该上班时上班。<br>  1988年的高考在夏季,我还是自己骑车去考试,考完后感觉没去年考的好。当时考生过分数线是在市教育局门口张榜公示的,考生们在公示的日子里跑去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我也跑去了几趟,有一天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啊!我考上了!<br>  我们大队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有3000多人,两年的高考就我一人考取,这在村里引起不小的反响,邻居们开玩笑说:庄儿(我的乳名)这大学的门就是为你开的,这个绣球非要砸着你!还有说:你这是扫帚底下的北瓜——不盱过呀!意思是有点本事没被发现,确实如不是这次高考我在村里是很不显眼的。<br>  虽张榜了但录取通知书迟迟不下,这段时间是很漫长的,从夏等到秋,又从秋等到冬,收到通知书开学时间就到1979年2月了,整整晚了一个学期。我们是安阳市财会学校第一届学生,生源主要是豫北地区。首届100名学生分两个班,都是工业会计专业,学制二年。<br>  <br>  </h3> <h3>  在校期间由张海迪事迹引发人生价值的讨论,我还为校办板报写了一篇短文“小溪”参与讨论,本想将这篇短文全录下来,现在翻出来看看青涩的很,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她也反映了自己当时的思想,“小溪虽小总要融入大海,向前、向前一直向前!”<br>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我意识到,我们是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二年学习毕业后我们成抢手货,不单包分配而且抢着要,100个学生分到豫北各地,虽学的工业会计却有一半以上分到财政、税务部门。我们经历并参与了改革开放全过程,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在改革开放中发挥才智,在改革开放中书写人生!<br>  我参加工作在市里一个大型企业经历了该企业由衰到盛再由盛到破产的全过程,现在看来企业的兴衰与国家政策、国际形势关系很大,当时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国家提出退出国有,让某些行业实行民营,使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企业或转民营或实施破产,我所在的企业被列入国家计划内破产,且是省内首家集团企业整体破产,操作难度很大,我们集团机关部分管理人员参与了破产清算工作,为企业的资产变现、职工安置尽了一份力。<br>  这本简朴的毕业文凭对我来说是人生的里程碑,使我由一个农村娃变成国家干部,使我掌握了在社会这个大海中畅游的技能;对社会来说它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见证了恢复高考后的老三届、社会青年、应届高中生同场高考的场景,见证了“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时代。我们同学中年龄大小相差五、六岁。</h3> <h3>  看着文凭上校长印章使我想起一件很少人知却值得一提的事。当时校长印章为不显呆板,校领导想用行书,我自荐可找市书法名家刘顺书写,领导同意后我去市博物馆找到刘顺,说明来意后,他说我若写了你再找人刻难保不走样,干脆我给你刻好吧。我一听忙说好、好、好!所以这枚章是刘顺手书并亲自刻的!<br>  我和刘顺的认识是我的发小是刘顺的表弟,他任市博物馆馆长时,我们经常去他那儿。刘顺是张海(原国家书协主席)在安阳工作时发现并栽培的,可惜英年早逝,张海还为他写了悼念文章。<br>  现在我们已近古稀,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高考仍让人心潮澎湃,那是我们的高光时刻,值得回忆,难以忘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