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钓鱼竿</p><p class="ql-block">杨柏书(武侯)</p><p class="ql-block">我很爱钓鱼,哪怕钓鱼的技巧不尽如人意,而且在垂钓的生涯中,没有“辉煌”过,但一直还是不懈的追求。有时,甚至还遭到朋友嘲讽和调侃。他们说,你根本不是钓鱼那块料,而且还说,钓鱼有“讲究”,从鱼具的准备,垂钓的时辰,甚至于要规避一些“忌讳”。此话一出,何以见得?难道垂钓的学问真的很“玄乎”?而且必须“讲究”?本来想在朋友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如此一来,差点让我对钓鱼丧失了信心。</p><p class="ql-block">父亲也喜欢钓鱼,从他亲手做的鱼具和常常出没于“小河小溪”,偶也能见到点点小鱼小虾就可见一斑。也许他想从中帮肋我,让我能在朋友面前“昂起头”来,他的脸上也有光。</p><p class="ql-block">有那么一天,父亲悄悄地对我说,我要教你钓鱼,而且从做鱼竿开始。但绝不能对别人讲,讲出来了就不“灵验”了。所谓不“灵验”是说做出来的鱼杆钓不到鱼了,他补充着。不知是真是假?我只得点点头,算是认同了。</p><p class="ql-block">在父亲眼里,看似简单的钓鱼,其实还是蛮复杂的。说到钓鱼的话题,他可以滔滔不绝说半天。哪一次他做的鱼竿连续半年没打空手。哪根鱼竿钓到过2斤重的鲤鱼。哪根鱼竿还钓着过“木盆盆”大的团鱼。哪一次钓着一条大“石扁头”都拉拢面前了,但线挣断后“打脱了”,原因主要是那天早上母亲在厨房里问他钓鱼的事。说得云里雾里的,我可一件都不记得的。不过,父亲见我迟疑,“你娃还怀疑老子不成”?他眼神让我琢磨不定。是不是“冲过壳子”哟?</p><p class="ql-block">其实,父亲看似能言,实际上他真擅长动脑筋动手做的。那一次算我真见证了父亲“才能”。我们在乡下“走亲戚”,刚好看见亲戚的竹林边长着几根小竹子。父亲走近给我讲,这是楠竹下的“马鞭子”长出来的小竹子。别看竹子小,只能长这样大,已经长得很“老纳”了。你看它早已褪去“乳毛”,竹节紧密,节结之处有水迹浸湿留下的墨色,应该是老竹子,起码有两,三年了。随后,父亲继续说,做鱼杆最好的材料就是两三年生的小楠竹,笔直,坚韧,又好塑形,这是一棵难得的钓鱼杆材料。</p><p class="ql-block">父亲想把用小竹子做鱼杆给亲戚讲了后,淳朴的亲戚很慷慨,“别说那根小竹子,只要你看上的东西都可以给你”。亲戚二话没说,拿上齐刀,把那根小竹子砍下给我们带走。</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父亲一边讲一边开始做鱼杆。先把竹丫枝用刀剔下,再把竹节巴轻轻削平后让我点燃煤油灯,打上半盆凉水放在旁边。我没弄明白咋回事?父亲不慌不忙,很有把握地一边说着一边动手开始做鱼杆。原来这道工序叫“镇”鱼杆。因为天生竹子从头到尖有时不在一条直线上,趁竹子还是生的,点上油灯,把竹子在灯上烧烤揉软,待竹子软化后强行矫正,浇上凉水冷却,暂时固定。这还未完,将“镇”好鱼杆尖朝上头朝下,吊梁上,再用一块重重的石块绑在下面,垂直悬吊着,初着真提神,那一根笔直的鱼杆初见端倪。不得不佩服父亲娴熟的手法让人“叫绝”。</p><p class="ql-block">鱼杆吊在梁上,我不解。“这就完事了”?“还早!一个月等鱼杆干了才算定形。然后在河里沙坝用沙子擦光滑,鱼杆基本结近尾声”!父亲自信满满的说,显然还没完。</p><p class="ql-block">一个月的等待,取下梁上吊的鱼杆,我与父亲迫切地赶到河边沙坝,用细细的河沙擦拭鱼杆,一根直直的,光光的,亮亮的鱼杆得以成功问世。</p><p class="ql-block">不过,这还未完,父亲还要在鱼杆上做“文章”。他那深邃的目光,神秘莫测,肯定还藏着重要的东西。果然,父亲俯下身子慎重告诉我,“鱼杆能不能钓到鱼,关键是要给鱼杆‘开光’”。我的天,真有这个讲究。父亲把鱼杆从头开始数数,一直数到尖上,刚好是“双数”。父亲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双数才吉利。我问父亲,若是单数该咋办?“凉拌”!削一节来丢了不就是双数吗?“真笨”。</p><p class="ql-block">在父亲给我做的鱼杆陪伴下,我度过了多少个快乐难忘的假日。至今依稀记着家乡小溪小河边那位垂钓的少年,还有那根带着吉祥的鱼杆。</p><p class="ql-block">2025.6.12.写在父亲节前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