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而行

LiLi

<p class="ql-block">  春天“找北”归来,初夏便想与东邂逅。我独自背着行囊踏上前往抚远的列车,差一分钟00:00在佳木斯倒车,全程13小时38分。相比到漠河“找北”的旅程,这段路途虽然短一些,但旅行的仪式感却丝毫不减。一个小旅行箱、一个保温杯、一本书、一盒水果、一袋小吃,构成了我旅途中的陪伴。新买的书《人生得遇苏东坡》,因书名带“东”字很应景,更因对东坡的敬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伴我一路东行。日出东方,我心向往,只为追寻华夏东极第一缕阳光,感受温暖与希望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早晨7点02分,我抵达抚远,这座因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的小城。这里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汇聚之地,是祖国大陆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也是北大荒最后开发的一片土地。为方便凌晨观赏日出,我提前在东极阁附近预订了商务酒店。下火车后,我便在“东方第一城”开始了各种“找东”活动:最东的界碑、最东的哨所、最东的邮局、最东的标识、最东的村落,行走在“东”字的这片土地上,感受它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8点半,我从抚远市国际客运站乘坐大巴,穿过横跨中俄界江黑龙江的乌苏大桥,前往“一岛两国”的黑瞎子岛。原本有雨阴暗的天气变得晴朗起来。天随人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里是东极点的所在地,主要观光点包括:湿地公园 - 东极宝塔 - 野熊园-原俄罗斯驻岛遗址 - 东极广场。漫步在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空气中弥漫着原生态的气息。无边无际的绿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写意着初夏的景致,木栈道旁不时传来小鸟的鸣叫,仿佛一首大自然的和谐乐章。登上东极宝塔,俯瞰一岛两国的壮丽风光。我深深地呼吸着,在大自然中享受这份难得的悠闲自在。没有生活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的旷野?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里,我只想安静的做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东极广场是我国陆地领土最东端的地标性建筑,北隔抚远水道与黑瞎子岛相邻,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卡杂克维茨沃镇相望,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广场整体造型宛如一艘巨轮,象征着中国这艘巨轮正驶向东方,而“华夏东极”抚远,则是这艘巨轮高昂的船头,每天为祖国迎来最新的一轮朝阳。广场中央巨大的“东”字雕塑令人震撼,蔚为壮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  “东”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似两头用绳索扎住的口袋,为“橐”的初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逐渐成为日出方向的象征,即东方。它不仅释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东方”成为太阳升起的方向;《周易》中“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将东方与“动”“生”相联,形成“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道家“紫气东来”象征智慧的东方起源;佛教东传后,“东方净琉璃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并置,构建宗教空间的双向维度。“东”字的象征意义在地理空间的延展、历史时间的积淀及思想的传播中,承载了人类文明对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多维认知。</p> <p class="ql-block">  东方艺术博大精深,涵盖建筑、遗址、戏剧、雕塑、诗歌、绘画、哲学等诸多领域,集中体现了东方人的伟大智慧与悠久历史。难忘最美敦煌,一梦千年 ,看一眼,就沦陷。也懂得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的人生境界。文学与历史中带“东”字的作品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苏轼的《东坡易传》和《东坡乐府》、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现代魏巍的《东方》,杨沫的《东方欲晓》,牛津大学的《东方圣书》,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列车谋杀案》。</p> <p class="ql-block">  古诗词中带“东”字的经典佳句更是数不胜数: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将东纳入审美空间的借景抒情;陆游“东风恶,欢情薄”以“东风”隐喻外界环境的无情与残酷;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湖东美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暮春风力衰竭,暗示春光流逝;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风面貌;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对赤壁之战东风助力的描写;范仲淹“年年春自东南来”,描绘东南春风的温暖;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悲壮;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巧妙隐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荡气回肠。每一句都尽显中文之美,读来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有关“东”的成语故事深刻、寓意美好,如“东山再起”、“东奔西走”、“东施效颦”、“河东狮吼”、“东窗事发”、“东风化雨”、“旭日东升”、“东方破晓”、“东风送暖”、“福如东海”。“东”字还体现尊贵与权力:如东宫、东道主、房东、股东。一个“东”字,承载着无尽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太阳升。观日出是大自然最壮丽的表演之一,而在祖国的东极观日出,更让我内心充满期待。为此,我在抚远的第一个晚上,登东极阁观赏美丽的日落。第二天凌晨2点16分出发,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和风吹树叶的声音。2点58分我再次登上东极阁,远眺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云破日出,光明驱散黑暗,朝霞映红天边,大地被阳光唤醒。又是新的一天,温暖与希望洒满人间。那些关于阳光的美好记忆也如电影画面般浮现:泰山之巅等待日出的我;青岛清晨看太阳跃出海面情不自禁起舞的我;希腊伊亚小镇看见最美落日而落泪的我;撒哈拉大沙漠看见夕阳下耀眼的金黄色沙滩,仿佛躺在世界上最舒适的沙发床上的我……看见,让我的世界变得不一样,而我“只想被阳光晒透”。</p> <p class="ql-block">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伴随着《乌苏里船歌》的优美旋律,我走进“东极第一村”—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渔村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瑰宝,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走进赫者哲民俗展示馆,你会感受到赫哲族独特的渔猎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你会看到木制尖顶的“撮罗子”房屋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千百年来赫哲族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智慧。每座房屋周围都装饰着精美的图腾,象征着家族的信仰和希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有特色的是用鱼皮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用品。最惬意的是博物馆只有我一个人在静静地观看。</span>赫哲族的传统美食也是不容错过,新鲜捕捞的鱼类经过精心烹饪,无论是炖煮还是烧烤,都能让你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江鲜美味,体现赫哲族“一鱼多味”的传统工艺。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让人深刻体会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我漫步在东极抚远,这座“中国淡水鱼之都”。江鱼种类繁多,涵盖“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多达21科105种鱼类。有点小遗憾:鱼博馆因升级改造未开放,我便去逛鱼市,在这里我见识了多种江鱼,还买回一条抚远鳌花鱼回酒店加工,品尝了一顿正宗的味美肉鲜的清蒸江鱼。吃的是鱼,品的是东极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我联想起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发明的“东坡鱼”、“五柳鱼”和“东坡墨鱼”,不禁感叹他跌宕起伏却乐活的人生。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还在书法、绘画和学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他居然还是一位懂生活的美食家。“诗酒趁年华”,人,可以这样活。“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  正如“东”的意义不仅是地理方位的起点,历史叙事的建构;文明自觉的自我认知;也是文化符号,是跨文化对话的棱镜。“东”的本质,在于其永不停息的生成性和无限的可能性。而太多的人却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这个世界的极限。行走和读书,让我深感自己的才疏学浅和学海无涯。我曾说过,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比认为自己是教授更令我清醒,且知不足而努力。欣赏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千年文心照人间”的人生境界。追逐阳光,向东而行。</p> <p class="ql-block">(文中封面及资料片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