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西奈山朝圣之旅

中庸之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3月28日,我们从开罗飞抵饱经战乱之苦的西奈半岛,下榻在沙姆沙伊赫的Ghazala Beach酒店。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夜登西奈半岛2285米高的西奈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奈山是一座有着浓厚宗教色彩和人文传统的著名山峰。当地人称之为“Gebel Musa”,流行的叫法是摩西山Mountain of Moses,在圣经里称作何烈山Mount Hareh。这座山是基督教、穆斯林和犹太教三大教徒心中的圣山。基督教徒们称其为“神峰”(the Holy Peak) 。据《圣经》记载,当年,圣人摩西为寻求“应许之地”,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跨越红海,抵达西奈半岛。在西奈山上,上帝亲授摩西刻有“十条诫命”的石板,即上帝子民必须遵守的十条戒律,包括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窃、不贪图他人财产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到西奈山朝圣始于公元六世纪。朝圣之路从圣山脚下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开始,先是穿越乱石林立砂砾遍地的4.2公里缓行坡道,再攀爬危岩耸峙险峻陡峭的750步石梯,才能抵达2285米高的圣山山顶。由于长途跋涉艰辛,登山道路崎岖,山顶气候寒冷,登圣山观日出就成了许多旅行者追随摩西足迹,磨练意志品质的一种历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沙姆沙伊赫的下午,我到酒店前台咨询登山一事。前台叫我到海滩中心Beach Centre去联系,那里的人说第二天没有此项目。于是,我决定临时参团,当晚登山。登山费用4000埃镑,折合人民币两人共580元。旅行社包酒店接送,酒店打包第二天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晚八时许,我们在酒店大门坐上大巴。大巴沿路接客,30多位团友组成一个“万国旅行团”。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驶,大巴车从热气腾腾的沙姆沙伊赫,穿过沙尘滚滚的荒漠,来到辽远宽阔的旷野。映入眼帘的,是周围黑黝黝的陡峭山峰。一想到今晚就要登上摩西接受上帝颁布律法的圣山,心里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巴停在离圣凯瑟琳修道院几百米远的停车场。山脚下的店铺灯火通明,出售饮用水、食品、衣物、鞋帽、手套、披肩、背包、手杖、电筒等登山用品。没来得及准备的团友赶紧掏钱购买。当地织的毛披肩很有特色,既可装饰拍照,又可抵风御寒,很受女性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车场就是我们夜登圣山的起点。埃及导游把团友集中起来,交代了登山注意事项、行程安排和第二天的集合时间与地点,就把我们交给两位年轻的贝都因小伙子。据说,所有徒步者都必须在当地贝都因向导的陪同下登山。我们出发时已是3月29日凌晨一点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读者注意,后面有些图片是下山后补拍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奈半岛在2005年前后曾发生过好几起针对游客的炸弹袭击事件。打那以后,埃及对过往西奈半岛的外国人有着异常严格的管控。登圣山,路口设有检查站,每位登山者须出示本人护照,并接受背包检查。即使夜半三更,荷枪实弹的埃及士兵仍在认真查验上山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跟在那个叫“穆西”的贝都因小伙子身后,走在了长达4.2公里的斜坡上。这一段路尽管遍地砂砾,有点滑,但还不算太难走。小伙子长年累月在这条线上当向导,练就了一身步履如飞的硬功夫。大家跟在他的身后,疾步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幸好路途中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贝都因人的石头小屋,他们守在这里,售卖食品饮料衣物等,我们就坐下歇息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趁着喘息之机,朝四周打望。尽管光线较暗,圣山脚下的崎岖不平仍然一目了然。贫瘠狰狞的山峰、风力“切割”的峡谷、古老干涸的河道、看不见生机的山梁,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山的夜空明净而迷人。仰望天空,我们看见了久违的繁星满天、星光闪烁的景象。西奈半岛位于红海的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之间,海风吹拂,空气清新,人烟稀少,更无工业化的污染,这里的天空自然明净如镜,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色苍茫,冷风嗖嗖,随着海拔的逐步提升,团友们开始添加衣物。路边,时而可见贝都因人牵着骆驼,候在路边,招呼登山者骑骆驼上山。当然,大多数登山者都选择步行上山,但有一些年龄大的和女性游客,体力难以为继,只得选择骑骆驼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里四点多,我们来到登山的最艰难路段——750步阶梯处。这段路,乱石铺就,凹凸不平,梯步高,路面陡,海拔突然提升,让人望而生畏。经过两个小时的多个“之字形”拐弯上行,大家都耗费了大量的体力,面对突然而至的陡坡,有些不知所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爬。惯于登山的我,因为身背一个重达十几斤的背包,负重前行,感觉有些吃不消。一路气喘吁吁,每向上登一步,都腿脚不稳,摇摇晃晃。不得已,只好走几步,歇一会,一步一步向上攀。有的团友实在走不动了,就请站在路边的贝都因壮小伙扶持上行。当然,这种扶持是要付费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曙光微露,东方已经泛红,周围的景物逐渐清晰,太阳快要喷薄而出。遥望不远处的山顶,先期到达的游客已经占据了观日出的最佳位置。于是,我们加快脚步,拼尽最后的体力,终于登上2285米高的圣山山顶。此时已是早上六点。从昨晚八点算起,夜行登山已经花了足足十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在突兀的山顶巨石上,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此时,我们已经远离海岸的喧嚣。回想一夜的行程,感触良多。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在幽暗的山峰剪影的包围中,在淡红色山顶和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在贝都因人的友情接待中,我们领略到了西奈真正的灵魂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那个小小的红点已经跳出了起伏的山峦。天边染红,朝霞满天,一轮红日跃出山坳,慢慢变成一个小红球。继续上升,光芒四射,瞬间照亮了圣山上的每一块岩石。在巨石上或坐或站的人们纷纷拿起手机和相机,拍下那雄伟壮观摄人心魄的画面。登圣山,观日出,朝圣者们经过一夜的辛劳,终于亲眼目睹了这壮丽美妙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来到位于圣山山顶的圣殿(Temple of God)。该圣殿为纪念摩西接受上帝诫命而建于公元532年。后多次毁坏,又多次重建,现存的建筑建于1934年,但石料仍是公元532年初建时的石料。我看到,狭窄的门上挂有十字架,门的上方悬着一口铜钟。圣殿旁边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你现在位于西奈山的顶峰,高度2285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山之路已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之下,一切清晰可见,而不像昨夜的摸黑行进。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山路、不平的台阶、倾斜的砂砾,展露出它们的真实面目,让我们体会到夜登圣山之不易。确实,西奈山朝圣之旅是一次身体和意志的磨练之行,也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