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人到中晚年

邢力策

<p class="ql-block"> 杂谈 人到中晚年</p><p class="ql-block"> 文/邢力策</p><p class="ql-block"> 人生好比是万花筒,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年少气盛时,生活光怪陆离。满眼的希望,满心的期待,满脑子的憧憬。连脚底的细胞,都在情感的驱动下,蹭蹭地往上发生生理性的迁移至大脑。太阳是红的,月亮是圆的,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日暮风起,月落乌啼。</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生活像一口老井,风平浪静,偶尔泛起点漪澜,也不过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养家糊口的责任和儿女学业的忧劣,成为了生活的全部。假若有一天,身边突然多了一个欣赏你的异性,心里那盏久未亮起的小灯,咔哒一下,又通了电。但这只是生活的插曲,犹如戏曲中的小腔,有味但一带而过,泛起的只是小小的一层涟漪,最后便消失在生活的浪潮之中。</p><p class="ql-block"> 可当银发渐生、皱纹爬上额头时,才刚明白,真正懂你的人很难得。其实,中年以后遇到异性靠近,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暧昧,而是警惕。虽然早已失去了为爱充电的插座,但内心依然渴望被理解、被关心、被肯定。《岁月神偷》里有句话说得好:“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哪怕是在黄昏时分,这份温暖也足够驱散内心的阴影。当然,每一朵桃花不一定带来好运。</p><p class="ql-block"> 许多中老年人为了不惹事生非,早早地把自己那扇心灵的窗户关上了。但人再怎么给自己修篱种菊,心底对美好的那种向往是没法压制的。毕竟,“只要心里有光,何惧夜色深长。”偶有异性知己,能陪你聊聊夜长梦短,说说鸡毛蒜皮,心里又生长出春天般的温暖。但这种情感,往往与风花雪月无关,它更是一种理性的陪伴,一种灵魂的和鸣。彼此交流心得,不为今天的得失,不为明天的去留,只求在有限的余生里,有人听懂你的叹息和讴歌,看透你的柔弱和坚强。这个时候的靠近,是同龄人的懂得,是人生的回光返照。但许多人担心的是被别人诟病,怕被误会,怕被轻视,怕别人传闲话。其实不必,到了这个年纪,什么是美好的心情,只有自己最清楚。谈恋爱时的甜蜜,是青春的特权;而晚年的温情,是人生最好的休养。“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虽然中老年相遇的温柔,不过是一盏灯,只为照亮自己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人到晚年,阅尽繁华,已经拥有一双识别善恶的眼睛。保持适度的距离和分寸,不带幻想,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毕竟,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都是人生难得的际遇。现实生活中孤独的思念,不是不想有人懂,而是不敢轻易地向人倾诉。是朋友,是知己,还是另一半,重要的是相互间的舒畅和共鸣。有人并肩前行,一起走进晚霞满天的余晖里,总比一个人孤零零地惯看夕阳要有趣得多。</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如果晚年有人靠近,不要一味怀疑;如果无人问津,也无需羡慕他人。你的热情值得被珍惜,你的矜恃,同样值得被尊敬。任何时候,都要允许别人从自家门口路过时,抛给你一个眼神。</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份,不因年龄而消失。一天中的阳光,每个时段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愿我们都能放下自己脆弱,分享别人的热情,让余生温暖如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