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曹欢书法作品入藏国家一级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懷川融媒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沿着习主席的足迹<br></b><b>走好新时代长征路</b></h5> <h5><b>  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定舵把航,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b></h5> <h5><b>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强调: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人民军队,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b></h5> <h5><b>  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b></h5> <h5>  <b>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视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强调要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做到“四个始终保持”,即: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b><br></h5> <h5><b>  2013年5月,河南省焦作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天顺同志(中)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创者、焦作市城乡建设局原局长高登云同志(左一)在曹欢老师的陪同下一起参观焦作奔牛中国印艺术馆!<br></b><b> 王天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b></h5> <h5>  <b>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强党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凝聚前行力量,近日,中国实力派馆藏篆刻名家曹欢先生向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创作了书法作品《紧握手中的钢枪》,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此次捐赠活动,对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化名市”建设、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实力派馆藏篆刻名家曹欢先生</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奔牛中国印艺术馆创作</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  证书下方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b>。</span></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路军太行纪念馆<br></b><b>颁发的收藏证书</b></h5> <h5><b>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山西省武乡县城西,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1988年9月开馆,2005年进行了大型改扩建,2008年起对外免费开放。</b></h5> <h5></h5><h5> <b>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馆藏珍贵抗战文物6400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4件,一级文物98件。主要由八路军抗战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模拟景观、八路雄风碑林公园等参观景点组成,是一处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b></h5> <h5><b>  开馆以来,纪念馆先后接待了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杨尚昆、宋平、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年均接待观众80万人次。<br></b><b> 多次受到表彰奖励,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国3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此挂牌,设立爱国主义、党风廉政、国防教育、精神文明等各类教育基地。</b></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路军将领组雕一一“太行山”</b></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5><b> 八路军将领组雕坐落在纪念馆入口处,主要展示抗战时期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左权、林彪等11位八路军将领的光辉形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大师设计制作,长10米、宽3.5米、高3.8米,是目前中国展示人物最多、体量最大的领袖群雕。</b></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b></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5><b> 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主题展馆,是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坐北朝南,沿馆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建筑风格极富民族气质,古朴庄重、雄伟壮观,主要包括序厅和6大陈列厅,以及长达80米的抗战文化墙长廊,还有可供观众休闲、体验虚拟抠像拍照的休息厅,具有会务接待功能的贵宾厅。<br></b><b> 该馆始建于1988年,2005年进行了扩建,2015年对主题展览《八路军抗战史陈列》进行了提升改造。</b></h5> <h5>  <b>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序厅,正面墙体是长达40米的大型石刻浮雕,映衬着“太行精神光耀千秋”8个红色大字,同时伴有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由滔滔黄河、巍巍太行、绵延万里长城等构成的浮雕图案。</b></h5> <h5>  <b>大厅左右两侧,共屹立着八根四方铜柱,大厅中央鲜花绿叶丛中掩映着一尊汉白玉组合卧碑,碑身顶端摆放着八路军军帽和橄榄枝,碑身两侧镶嵌的铜质小米加步枪、大刀、地雷。</b></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路军将领馆</b></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5><b> 国内单体展陈面积最大、展出人物最多的将领专题陈列馆,位于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右侧,与八路军研究中心互为呼应,三座展馆有机融合,形成"品”字形整体景观效果。</b><br></h5> <h5>  <b>将领馆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2005年建成,2011年《八路军将领馆》专题陈列初步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2017年进行了提升改造。全面展示了1070位正旅级以上八路军将领的的光辉业绩和英雄风采。</b></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百团大战半景画馆</b></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5><b> 百团大战半景画馆位于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东面,以半景画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手段,全景式逼真再现了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恢宏气势与壮烈情景。由400平方米油画、480平方米仿真实景构成,生动展现了攻克娘子关的战斗场景。画面高10米×弧长36.6 米,突出表现娘子关战斗的典型场面;仿真实景475.2平方米,作为绘画部分延伸,共同构成一个围合空间。</b></h5> <h5><b>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b></h5> <h5>  <b>中国共产党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b></h5> <h5><b>  党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b></h5> <h5><b>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h5> <h5>  <b>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告捷,极大地鼓舞论文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与声威。</b></h5> <h5> <b>  1937年11月8日,山西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b></h5> <h5></h5><h5> <b>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写成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b></h5><h5><b> 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持久抗战和游击战的战略方针。</b></h5> <h5>  <b>向华北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b></h5> <h5> <b>  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辽阔的华北敌后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b></h5> <h5> <b>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h5> <h5> <b>  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b></h5> <h5>  <b>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 进攻,使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华北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b></h5> <h5> <b>  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遏止妥协投降暗流,扭转中国抗战时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b></h5> <h5><b>  1940年春,中国的全面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战局的发展和华北敌后战场的严重敌情,引起了八路军总部的重视。</b></h5><h5>  <b>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发出《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b></h5> <h5><b>  1940年8月20日22时,在正太铁路沿线,一颗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各路突击部队像猛虎一样扑向日寇的车站和据点。</b></h5> <h5> <b> 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一场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声势浩大的交通总破袭战打响了!</b></h5> <h5>  <b>从8月20日到9月10日,八路军拔除了敌人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的无数大小据点,使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网完全陷于瘫痪。</b></h5> <h5>  <b> 1941年1月24日,历时五个多月的百团大战,以我军取得辉煌胜利而宣告结束,谱写了一曲震惊中外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凯歌!</b></h5> <h5>  <b>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在华北实施了更加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和连年的自然灾害,</b></h5> <h5>  <b>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困难局面,八路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十大政策,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渡过了难关,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区盟军和各国人民的对日作战。</b></h5> <h5> <b>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逐步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形势出现了极为有利的变化。</b></h5> <h5> <b>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实行“敌进我进”方针,主动出击日军,使华北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扩大,同时集中优势兵力,从夏秋之际开始局部反攻,为转入全面反攻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b></h5> <h5> <b>  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解放区军民继续进行战略大反攻。</b></h5> <h5>  <b>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攻击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大大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进程。</b></h5> <h5> <b>  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命令,对侵华日军举行了全面大反攻,迫使大批日、伪军缴械投降,收复了华北和东北的广大国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h5> <h5>  <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b><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军向我军缴械</b></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民众欢呼雀跃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街头巷尾鞭炮齐鸣</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b></div></h5><h5> <b>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苦难和创伤永远不会被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暴行更不会被抹去。</b></h5> <h5><b>主 编:刘 超<br></b></h5><h5><b>责 编:王 扬<br></b></h5><h5><b>顾 问:王 磊<br></b><b>统 筹:侯金龙<br></b><b>策 划:许来伟<br></b><b>校 对:赵文培<br></b><b>审 核:王晓明<br></b><b>编 辑:范蓉芳<br></b><b>单 位:怀川融媒体中心</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