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建构游戏——忙碌的“立交桥”

C.

游戏起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开展“我的家乡”的主题活动时,幼儿在探索家乡风貌的过程中,对家乡的的桥梁建筑艺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区域游戏时间,他们自发地进行了桥梁绘画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什么是立交桥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孩子们都看了过来,发出了疑问……</span></p> 第一次搭建:为什么桥塌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们对立交桥产生探究兴趣时,我追随他们的兴趣,以立交桥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起观看有关立交桥的图片、视频,了解到了立交桥“上下分层、纵横交错”的特点,也知道了立交桥的形态多样,有直的,有弯的,有了对立交桥的初步认知。</p> 初见立交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初步的认知经验,孩子们很快开始了第一次搭建,有的孩子拿着一些木板,作为立交桥的桥面,有的孩子则忙着搭高立交桥的桥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搭建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致不高,这是怎么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讨论,孩子们沮丧的原因是他们搭好的立交桥都和设想的不同。有的孩子本来想邀请老师和小朋友来参观,结果还没参观,桥就塌了;有的孩子搭了很久却还是只有一层桥面,丝毫没有立交桥“纵横交错”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鼓励孩子们坐下来,及时讨论、一起回顾游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p> 怎样搭建多层桥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要解决怎么搭建多层桥面的问题,孩子们再次观看了立交桥的图片,麦兜一眼发现了问题所在:“第一层要从第二层的桥洞里穿过去!”念念也说到:“这就是‘穿越’!”</p> 怎么让桥不塌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面要架稳,不能歪歪扭扭的。”小朋友们调整木板的位置,让两块木板在桥墩上占用的位置尽可能一样多,同时孩子们也发现轻拿轻放会减少积木倒下的几率;“上坡和下坡的地方可以多用几块积木,这样不容易掉下来。”有的小朋友则想到了在桥梁下方增加支撑结构,提高桥梁的稳定性。</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幼儿来说,失败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教师始终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指导理念,在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着急介入,而是及时做好记录,并在游戏回顾环节,积极地引导幼儿探寻失败的原因,通过小组讨论与实践的方式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大胆的试误,丰富经验。</p> 第二次搭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累积,在思考搭建方法的基础上,孩子们的第二次搭建开始了。在搭建之前,孩子们主动向我要了各种立交桥的图片,作为参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拿着参考图,孩子们用几个圆柱体积木搭起了高高的桥墩,小心翼翼地确保每个桥墩都站得稳稳当当。然后,她们挑选了几块长条形的积木,轻轻地放在桥墩上,作为第一层桥面。</p> 遇到的问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搭建立交桥的活动中,需要用到很多的单倍长条积木、双倍长条积木等来搭建桥面,圆柱形积木、条状积木等来做桥墩,搭的规模大了,就会出现积木不够、相互争抢的问题。<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想到了在桥面连接处用方形积木并排垒高等方法来支撑,这样大大减少了圆柱桥墩积木的使用量。他们还在材料箱中找到了纸杯、奶纸筒、PVC管道等来搭建,用合适的辅助材料替代不够用的积木。</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的建构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尝试综合运用如垒高、架空、平式连接、穿过、转向连接、斜式连接等技能,合作建构出多层次立交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通过建构游戏看到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目前搭建立交桥的游戏中,孩子们遇到了桥梁倒塌、材料不够等问题,教师给予幼儿充分思考、探究的时间,孩子们也给出了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孩子们是天生爱探究、会探究的,只需要我们适时的“放手”。</p> 第三次搭建:我们自己的立交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三次搭建开始前,小朋友已经决定要搭建一座属于家乡的立交桥,为了这次搭建,孩子们在游戏前自发进行了分组和讨论,并绘制出设计图。</p> 搭建立交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与创造的氛围中,享受着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p> 教师思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建构技能方面的显著进步。从最初的随心搭建,到他们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逐渐变得有目的性和创造性。随着对立交桥建构的逐步认识,孩子们能够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搭建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图进行“精确”构造。在分工合作搭建立交桥时,他们展现出了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确保立交桥每个部分都能“完美衔接”。此外,立交桥及周边的景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在细节处理上更加用心,使得作品的呈现越来越完整。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建构作品上,更反映在他们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上。</p> 反思与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丰富资源支架,助推幼儿游戏</b></p><p class="ql-block">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需求,适时提供资源支架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比如在幼儿第一次搭建前,提供多媒体视频帮助幼儿了解、感知“立交桥”,并活用家庭资源,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立交桥,帮助孩子为自主建构游戏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帮助幼儿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通过网络资源下载参考图片,支持幼儿进行第二次搭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支持自主探究,积极习得新经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在本次立交桥的搭建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小朋友自主进行建构游戏,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在游戏中,孩子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面对失败也不气馁,而是勇于试错,从中汲取经验。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游戏经验,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搭建方案。通过自主建构游戏,孩子们不仅习得了新的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如何面对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让我更加明白,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激发其积极性,是提升他们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注重合作分工,发展社会交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的核心是集体合作,幼儿在共同搭建桥梁时,需要协调分工、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分工合作,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在共同努力中取得成功。比如,当某个小朋友提出的搭建方案无法实施时,其他小朋友会给予帮助和建议,大家共同讨论、修改方案,最终达成一致。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孩子们的立交桥建构之旅还在继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