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葱坡徒步:远山的呼唤

大山老爷

2024年8月31日下午三点光景,我从绿葱坡度假区二号院出发,穿过一号院,沿着下坡路走向田家坪水库。空气清新,浸润着山野的气息。先抵达水库边的开阔地带,环顾四周,田野里挺立着翠绿的玉米,秆子笔直。 山谷隘口处,一抹白墙红瓦格外显眼,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一幅巨大的“农耕文化”壁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绿葱坡度假区二号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谷隘口</p> 犁、耙、扮桶——这些沾着泥土印记的农具,与画上弯腰插秧、挥汗打谷的身影叠印在一起。指尖抚过画上斑驳的痕迹,心底蓦地泛起一丝酸楚。我们离土地、离四季轮转的汗水,似乎越来越远了。这画上的生命劲儿,让我不禁思忖:在钢筋水泥与数字代码构筑的日子里,还能触摸到大地的脉动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农耕文化”壁画</p> 从隘口踏入峡谷,恍如一头扎进另一个世界。路径骤然收窄,碎石硌着鞋底。两侧的山峦挤压过来,连绵起伏。仰头,大树擎着蓝天,白云悠然飘荡。阳光被枝叶剪碎,洒落谷底的溪流,水面上跃动着粼粼碎金。谷中极静,唯有鞋底摩擦石砾发出的“沙沙”声最为清晰,仿佛是我与这片岑寂唯一的交谈。 偶有蜜蜂“嗡嗡”掠过身畔,或几只蝶翼无声翕动。鸟鸣零星点缀,更远处,隐约飘来一两声牛哞、羊咩,还有不知谁家的一声犬吠,反衬得山谷愈发幽邃。行至一处稍平缓的坡地,方见几头黄牛悠然啃草、蹭痒、打盹,远处一群黑山羊在坡上挑拣着嫩叶,安谧得如同一幅遗落的画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牛悠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峡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峡谷</p> 叮铃铃……一阵清越的铜铃声划破沉寂。走了一段,转过一道弯,三头黄牛赫然立于道旁,其中牛妈妈颈悬铜铃。我屏息凝神,悄悄绕行,唯恐惊扰了这份宁谧。在这幽深的山谷里,每一次呼吸都饱含草木的清芬,人仿佛被自然轻轻环抱,真切体味到生命的踏实与天地的浩渺,也在这无人的静默中,寻得一种渺小却笃定的归属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爱的牛妈妈</p> <p class="ql-block">行至峡谷尽头谓之袁家荒的地方,前方是农人垦出的坡地、蔓生的荒草与嶙峋的地貌,已无路可通。左边碎石路继续延伸向上通往巴东国家森林公园;而右边,隔着深深的河谷,是范家坪大山的陡坡,荒僻得不见正经路径,只在对岸陡坡上零星散落着4户农家,坡上隐约可见几道被人踩出的、蜿蜒曲折的羊肠小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峡谷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星罗的农家</p> 就在这袁家荒,住着严、冯两户人家。她们都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喝茶。我婉谢好意,取出自带矿泉水,在路边与她们闲叙。她们问起我的来处与住处,我答从武汉来,去年避暑时曾住范家坪老林家。她们认识老林家,告诉我:“翻过右面峡谷沟壑的山顶,就能到范家坪了。” 老林家三面环山,门前难得有片平地,离滑雪场颇近。他家种的辣椒肉厚味浓,白萝卜爽滑无筋;白萝卜与当地的熏腊排骨一锅炖,“那滋味,是心底忘不掉的味道!” 谢过淳厚与热情的村妇,我离开峡谷开阔的视野与碎石道,明知右侧那条通往范家坪的荒径崎岖难行,依然选择了它,朝着目标方向进发。小心翼翼地下探谷底,跨越沟壑,一脚踏入齐肩高的野草丛中。身体在草浪间穿行,“唰唰”的摩擦声宛若山谷的问候。这“欢迎仪式”也留下了“礼物”:衣袖、裤腿、鞋面上,沾满细小的尖刺草籽和不知名的种子,有些刺入皮肤,带来隐隐的刺痒。我停下来,细心地一一摘除,免得带出去惊扰了别处的清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峡谷旁的坡地</p> 一片片尖利的荆棘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原始的土地。溪畔、沟旁、坡上,树木生长得倔强不屈:有的枯朽倾颓,枝干横陈,是时光啃噬的印痕;有的承泽阳光雨露,周遭草木丰茂,一派盎然生机。茂密的林丛遮蔽了视线,寻路成了棘手的难题。需躲避刺条,留意脚下湿滑的腐叶枯枝,每一步都需思量,方向亦需不断校正。这未知与挑战,恰恰是荒野的魅力所在。 跨过一道干涸的深沟,前方愈发荒僻,杳无人迹。须格外谨慎,择路不当便可能被稠密的枝桠困住。观察片刻,决定绕行,觅得一片矮草坡,隐约发现一条上山的小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蜿蜒的山径</p> 沿着蜿蜒的山径向上跋涉。尝试用手机导航,屏幕却显示“无服务”——彻底进入了“与世隔绝”之境。沿途经过几户零散人家,只得向正在劳作的老乡问询。他们放下手中活计,耐心地为我指引方向,粗糙的手指在山风中勾勒着路径,笑容如同山泥般质朴。这份毫无保留的真诚与热切,在静默的山野间显得弥足珍贵,如一道温煦的泉流,浸润了被都市法则禁锢的心田。他们用双手在群山间书写的坚韧生活,无字无声,却本就是一首凝重的诗。这份来自陌生乡人的淳朴温情,顷刻间融化了我独行路上的寂寥,带来一种和暖的抚慰。 沿着盘曲的山道向上,越攀越觉吃力,双腿已如灌铅。但草木的幽香一个劲儿沁入鼻腔,深嗅一口,顿觉心胸舒畅。回眸望去,袁家荒谷底的碎石路、深壑、巍峨山影,已凝缩成一幅淡淡的水墨,悬于身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眸峡谷尽头</p> <p class="ql-block"><b>“林深闻木香,独步密林游。”</b>密林深处,唯我一人,形影相吊。 微弱的阳光费力地穿透叶隙,在地上投下摇曳的光斑。单调的蝉鸣是唯一的背景音,这重复的声响,在无垠的静默里,非但未添热闹,反而加深了那份蚀骨的清寂。内心却异乎寻常地宁静,也异乎寻常地自在。只是,望着那些明灭不定的光影,听着不知疲倦的蝉嘶,<b>“光影斑驳处,蝉鸣增孤愁。”</b></p> 躯体的疲惫、心灵的澄澈与这份萦绕不去的茕独感交织着,在山林的怀抱中,寻得了一种奇异的平衡。这茕独并非恐惧,而是剥离喧嚣后的清明,是灵魂得以独自面对自然、直面自我的珍贵时分。 就在临近山顶一个丁字路口时, 邂逅一群山羊:四只棕白相间的在右侧溜达,一只同样花色的被拴在左侧十余米远的树下。我的出现,惊得那四只“哧溜”一下全逃开了,被拴住的急得直扯绳索。我下意识向右拐,竟径直走到一户农家的院门前,忙退回路口。此时,那四只羊又现身了,冲着我“咩咩”直叫,似曾相识?赶时间,无法久留,匆匆为这群“好奇宝宝”留影作别。它们目送我离去的身影,叫声中透着几分委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羊宝宝</p> 辞别羊群,山路继续蜿蜒。沿途所见,令我对山中农人油然生敬。他们在陡峭、零碎的山坡坎地上,硬生生开垦出片片田畴。玉米、辣椒……这些作物将山坡染得青翠欲滴,悦目又实在。每种作物都逸散着独特的芬芳,尤其是辣椒那股子冲鼻的辛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他们顺应着大山,也重塑着大山,在有限的土地上,描绘着与自然共生的画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翠绿的庄稼</p> 当我终于穿出密林,登顶的刹那,夕阳的余晖如暖流般泼洒全身,精神为之一振!一股对自然的虔敬与对生命的珍重感沛然而生,仿佛卸下千斤重负,一种豁然贯通的释然感流遍全身。 再转个弯,不远处,一条水泥路赫然呈现!手机信号格跳动起来,熟悉的提示音响起——终于觅得了通往绿葱坡滑雪场的坦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滑雪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花海</p> 沿着起伏的水泥路前行,滑雪场已近在眼前。道旁两侧,成片的紫色马鞭草与火红的百日菊,绚烂而宁谧地绽放,宛如大山献给坚持者无声的嘉许。三个半小时,十四公里,双足终将我带回“家”。身体疲惫干渴,仿佛被掏空,内心却被一种沉甸甸的充盈感填得满满当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百日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马鞭草</p> 一路的峰回路转,鞋底碾过石砾的沙沙低语,草木在风中的窸窣私语,牛铃悠远的回响,衣袖上那些顽固的草籽印记,还有那份在静默与茕独中酝酿、复被农人温情焐热的复杂心绪……都沉淀下来,凝成一种纯粹而简单的欣悦。这是大山慷慨馈赠行路者的厚礼。这次徒步,是双足丈量山谷的远征,更是灵魂在寂静孤旅中被唤醒、被濯洗的历程。 它让我俯身,倾听大地沉稳的心跳,触摸草木最原始的吐纳,在躯体的倦怠与精神的空漠中,一层层剥离尘世的浮嚣,显露出内心更本真的质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真实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凯旋而归</p> 在这片古老而生机盎然的大地上,每一步都踏响生命的回音,每一瞥都撞见造物的神奇。山无言,水淙淙,草荣枯,它们以亿万年不变的法则,低语着关于敬畏、珍重与生命韧性的古老箴言。 <p class="ql-block"><b>敬畏自然,珍惜生命</b>——这或许就是大地最深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徒步轨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徒步路径</p> 徒步绿葱坡,不仅是探访层叠的翠色,更是一场灵魂的沐洗与净化。 行走间,自然的辽阔与内心的回响渐次交融、共鸣,对头顶的苍穹与足下的泥土,心底悄然滋生出更深切的虔诚与谦卑。相信每一个热爱自然与探险的灵魂,都能在此处,在躯体的劳顿与精神的茕独中,洗却尘嚣,觅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顿悟,以及灵魂归于澄澈的清明。正如所感: <p class="ql-block"><b>“千峰浮翠色,幽谷纳云深。履迹印空寂,风清涤妄尘。”</b></p> 此行,只是揭开了绿葱坡众多奥秘的一角。期待下次,与你同行,去探访更壮阔、更险峻的山水,去聆听行走天地间那至美的韵律,去经历更深切的心灵洗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徒步全程动态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