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笋粿是漳平北部世代相传的美食,以鲜笋、酒糟、三层肉、甘薯粉等为原料,经蒸、晒、煎,形成色艳红、韧糯、咸香的独特风味 。每年二月二,它是游山头民众祭祀“竹山”保护圣人——特封感应麻公尊王的必备供品,制作技艺从明清传承至今。明清时匪患频发,村民曾以笋粿为粮,留下许多故事,如今它仍是餐桌上的必备美食。笋粿制作步骤如下: </p><p class="ql-block"> 煮笋:挑好的笋入锅,用柴火灶煮熟。切碎:将熟笋、三层肉等切碎,便于食材融合。锤打:熟笋放入石臼,捶打成笋泥。揉团:笋泥与剁碎的三层肉混合,加入红酒糟、地瓜粉等,揉成有弹性的粿状。塑形:分成小块,可用模具塑成不同形状。蒸熟:放入蒸笼,中火蒸20 - 30分钟。晾晒:取出后在通风、阳光充足处晾晒,定时翻动;也可烘焙烤干。常温可保存 2-5天,密封保鲜保存90天。烹饪:切成薄片,传统做法是少油煎至两面金黄,或油炸至膨胀,外酥里糯。也可直接沾料食用。 </p><p class="ql-block"> 笋粿,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笋粿是节庆宴席的经典,象征团圆 。这些传承百年的制作技艺,是漳平北部饮食文化的瑰宝,诉说着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