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年(清康熙三年)6月,铁岭卫撤卫建县,隶属奉天府,胡药婴成为铁岭县的首任知县。胡药婴,字穆坛,直隶赞皇人,当他走马上任来到铁岭,“时全境民户甚少。惟驻防旗籍壮丁千余家。公广事招徕。代筹生计。始有繁盛气象。铁岭有民籍。公实创其始焉”。第二年工部拨款,胡知县承建,在城里“钟楼大街迤西路北”建起了县衙,衙内设“大堂三间二堂三间书吏房东西六间仪门一间大门三间班房一间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李廷荣捐俸增建住房二十间 ”。岁月如梭,转眼间铁岭设县已是三百多年,因广招流民,铁岭城逐渐繁华起来。上世纪初的清光绪末年,铁岭古城内和城厢周边已有人口两万多人、四千多户在此生活。县衙也经陆续的补建增修,初具了规模。 铁打的官衙流水的官,铁岭的县太爷如走马灯般换了一任又一任,每当有新知县来时,铁岭县里的“巡警队捕盗营在车站迎迓外又有三班人役各持旗锣伞盖枷锁等仪注大令乘四人轿进城”。而城内各商铺闻讯后更是“家家悬彩以示欢迎”,希望他们造福一方。离任走时,又是“商民至县署恭送”,有的还要“恭送万民伞及德政牌”和匾额,表达感激之情,告别的宴会更是少不了的。1905年日俄战争后,铁岭成为开放商埠,日本商民和日本军队进入铁岭,为了联络感情,表示“中日友好”,父母官的迎来送往中又多了日本人的身影。欢迎的宴会中少不了日本人,送行时,日本人还会赠送些礼品,如果是坐火车离开铁岭的,满铁车站还会给予免票优待。<br> 那时候铁岭的知县都干的怎么样,因年代久远找不到具体的记载,应该是酒囊饭袋和鱼肉百姓之人居多,当然或许也有与众不同的,当时的旧报纸对1908年冬新任铁岭知县的徐麟瑞的报道就评价很高,说他“晚车抵铁暂寓署东复增裕客栈简从役免供应颇足见大令破除积习之一斑”。说他来的第二天就在县署的“花厅内收拾一办公室凡署内办公人员均须至该处办公每日早九点起晚四点止每到星期亦休息一日”。说他“自开印以来办理各新政颇称极力裁判各案件亦是非分明当地绅商均深感佩”。为了办案及时,县署还挂牌公示:“如有紧要案件不及投递呈词可以随时喊控”,紧要案件包括:“一忤逆二命案三抢劫四斗殴重伤五奸拐妇女六诱卖人口七土棍讹案八指空诈财九限期交款”,一般的“田房纠葛钱财细故口角等案可待秋成后再行控理以重农事”的政策也颇具人性化。为了“力除积弊求通民隐起见”,徐麟瑞还“在县署门前设二信箱每日亲启新闭……足见大令关心民瘼寔事求量之意”。徐麟瑞出门一般不坐轿子,他是南方人,“素有尚武精神每公出必乘马驰驱往来敏捷异常”,为此自己还曾花百金购买了一匹马,办事时就骑上它。1910年,县里奉上峰札饬令进行了改革,将过去县衙里的户、刑、吏、兵、工、礼房等旧部门一律裁撤,重新作了改变。如:“改户房为会计科设科长一员仓户股一员清赋股一员改刑房为司法科设科长一员清讼股一员检察股一员改吏房为行政科设科长一员警学股一员商务股一员收发股一员至兵工礼三房均行裁撤每科添书记数名三班人役改为司法巡警各科长股员书记司法巡警均酌给薪水以免需索民间从此县署积弊为之清”。徐麟瑞在铁岭干了整整三年,据说他在接见绅商时常说:“我在铁一日即为铁邑人民一日之公仆”,若果真如报道,也算是百年前的一个好父母官了。 1912年辛亥革命后,铁岭县衙改称县公署,“知县”改叫了“知事”。因为铁岭开设商埠较早、比较繁华,还被奉天省评定为一等县。陈艺(陈潄六,江苏宜兴人)接任铁岭知事,入署办公,因县署办公处屋宇狭隘,不敷占用,于是“将办公处重加修理将一栋扩充为三栋庶中敷办公且壮观瞻”。当时县署分为财政科、司法科和政务科三科,每科设科长、科员各一名,。<br> 1915年3月,因县公署年久失修,陈知事详请上峰拨款重行修理,大兴土木。完成后,县署大门左二间作为收捐处、卫兵室,右二间是卫兵宿舍、偖藏室(后改为图书馆),县署大门路南照壁依旧。进了仪门内,甬道两边东西厢房是各科办公的地方,正房为知事大堂、客厅、办公处,后面是内宅。 陈艺在铁岭当了五年县知事,在清末民初也算任职长的了,据说他因“政声卓著”,还“经民政长呈请大总统奖给七等嘉禾章以示鼓励”。1917年,陈艺转调安东任上。一些县里的头面人物曾以“前令陈公漱六遗爱在民去思弥笃盍邑绅民等感怀莫已”为理由,为他个人在龙首山上建了一座“德政碑”。但老百姓却说他是“本无德可述邑绅受其私惠强为勒石实属妄诞”。<br> 1919年4月庄河县知事廖彭(廖篯如)调任铁岭代替冉楷任铁岭知事,他曾在1907年短暂任过几个月铁岭知县,不知因何事离开,"后历任警厅长锦西知事等任"。“邑县公署接到省电新任廖知事本日十钟来铁于是署内上下员司警所职员保甲办事员等恭赴车站迎迓警士若干人在广裕街两旁站岗侍候”,以示欢迎。 当时的铁岭县署“惟前门墙面过高近已有倾斜之势二门系因旧修补亦渐頺陷廖知事到铁后见此情形以为墙垣僻陋既足发生危险又不足以壮观瞻乃筹集的款从事修建”,一个多月大兴土木,“将二厅房屋全行翻修并购买各种房木将污坏梁柱一概更换”。1921年,廖彭又在中央西大街上县公署的两端分别建起了东、西“辕门”,作为县署的外门,进辕门就等同于进入了县署重地,更加显得县署排场气派。虽“于观瞻固觉丽特未免耗财冗役”,而且“翻修署内房屋门面费款已属不资现又派工在衙门两旁修筑辕门约需款七八百元说者谓此种款项均出人民之膏血该知事何竟不稍顾恤耶”。 1922年12月廖彭“因其不理政务。与一般劣绅终日赌耍。置署内行政一切事宜而不问”,终被撤换。据报纸揭露说:“署理邑县知事廖彭本系贪官滑吏,宦游奉省已过二十余年,奉属各大县城知事。几乎为之历任殆徧。张总司令常以老师呼,故愈肆行无忌。此番莅铁已及二年有余,毫无善政之可言,而囊中金钱已足且在县署前高筑祟墙,大书而特书曰:东辕门、西辕门。考辕门二字乃将军或督署之门所宜用,县署为行民政之机关,竟用此种字样,其为非分之行为,固人所尽知,而其昏瞆亦即此可见。以此种庸流譍一县之重任,焉有不误事之理”。廖彭走时,只有数十官绅到站欢送,汽笛一声,火车开动,廖彭于车中向送者脱帽致谢而南去。 1928年末东北易帜,服从南京的国民政府,奉天省改称辽宁省。铁岭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又改叫了“县长”,“县公署悬挂青天白日旗随风飘扬顿呈新气象”,原兴城县的县长黄世芳(字菊三,营口人)调任铁岭县长。黄世芳曾在铁岭县署当过科长,被认为是“学品兼优才识丰富前次省公署考试高等文官该氏曾中前第”,以后曾到抚顺任县知事。他来铁岭后不到二年,就“因案被撤”,这个“案”应该就是1929年9月23日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铁岭事件”。铁岭县长由原辑安县县长俞荣庆接任,当时的铁岭古城已有人口近4万人,全县人口已达37万7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