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我已满60周岁,退休了。和一些人不同,退休没造成心理上的落差,也没感受到生活上的不适。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百姓,既没权,也没势。六十岁退休是顺理成章的事。</p> <p class="ql-block">退休至今已经六年多了,生活还算丰富多彩。回想一下我主要做了三件事:</p><p class="ql-block">1.学习声乐。2.学习电子琴。3.协助女儿带孩子。</p><p class="ql-block">这三件事和在职时的工作相比,轻松多了,没有压力。虽然我仍在学习,但娱乐的成分更多些。学了我从小就喜欢的音乐,现在有了时间可以深入的了解学习声乐,走进这神圣的殿堂。这一理想在职工作时是无法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一.学习声乐</p><p class="ql-block">1.我从小喜欢唱歌</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喜欢唱歌,最初的演出时上“全瑞幼稚园”,期末了,我们小朋友带着动物头饰,身穿白围嘴,上台表演什么我忘了。但有一点能记住,那就是台下坐的都是家长,我妈带着大妹妹炎光在台下。</p> <p class="ql-block">小学期间音乐课是到音乐教室上,黑板的前面放着一架风琴。老师教我们识谱,发音,唱歌。每逢新年联欢会也要演上个小节目。还可以以此为理由跟妈妈说要演节目了,得穿新衣裳。妈妈就会给我做一件。还有一次是爸爸带我去商店买了一件红色带花的泡泡纱连衣裙,为了多穿几年买的较大,穿上不精神。但自我感觉很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中学时音乐老师主要教简谱,唱歌,有时还有戏曲欣赏课,老师用电唱机放京剧或歌剧。新年联欢会也排个小节目,班里能人很多,比如学委阎得暖会唱京剧,她妈妈是京剧演员。和她相比我最多是个跑龙套的。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或十一国庆节晚上,都要在天安门举行万人联欢会,我们还要练习跳集体舞。但对我来说跳舞只是政治任务,我本身不喜欢跳舞。特别是现在老年人流行跳交谊舞什么的,我都格格不入,因为我天生不习惯和别人近距离接触,有心里障碍。</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一年开始住校,集体活动的时间多了。我们242班同学文艺活动开展的好,文体委员多才多艺,常带领大家排合唱,吹口琴,我们合唱外国歌曲“共青团员之歌”唱的不错。大家还愿意唱电影插曲,如《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红珊瑚》等。这些歌剧题材的电影非常受欢迎,有时去电影院看两遍。那时记忆力也好,回来就会唱。记得马紉兰同学是校戏曲队的,她在歌剧《红珊瑚》中演珊妹。晚上睡觉前常给我们讲排戏中的花絮,我们都爱听,而且很羡慕她。</p><p class="ql-block">白绍英会吹口琴,在她的带领下,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有口琴,我也有,是国光牌的。能吹些曲子,还能吹几个和弦呢!</p> <p class="ql-block">2.在牡丹园唱歌</p><p class="ql-block">我发现在牡丹园里有一个自发的合唱团,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在那里唱歌,其中还有几位吉林大学的熟人。</p><p class="ql-block">我每天站在合唱团队伍里,唱一个小时上班直到退休。收获是:利用这块地方喊嗓子,别的地方你不敢喊啊!但没什么唱歌的技巧。</p> <p class="ql-block">3.在老年大学学习声乐</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我的好朋友韩晶波是电子系的老师,建议我去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她比我大一岁,也爱唱歌,早就在牡丹园唱歌了,在老年大学学习声乐也有一年了。我正好与她作伴,她带我报名插班,因她和几个认识的歌友已经在高级班,我就插到高级班了。每年学费200元,两个学期。每周三上午上两节课。</p><p class="ql-block">学校坐落在地质宫后面,叫长春市老年大学,有个院子,好像是新建的,主楼有八层,一层有练功厅,面积很大,一面墙全是镜子。舞蹈班、太极拳班在这里上课。声乐班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班,我们是高级2班,在六楼的声乐教室上课。</p> <p class="ql-block">走到六楼,第一间教室是古筝班的教室,里面摆着20架古筝。再向前走,就是声乐班的教室了。走进那明亮宽敞的教室,感觉很好,和我熟悉的实验室、办公室不一样,黑板的前面是一架钢琴,紫红色的金丝绒在钢琴上罩着,课桌和椅子都是新的。墙上挂着字画,室内还有空调。上课前5分钟,班长点名。班长是70来岁的老太太,一看就是老干部,据说,建这个地方的初衷是为长春市委离退休老干部准备的娱乐场所。因只为他们服务显得环境资源太浪费了,就对外办起了老年大学。就是说我们是借光的,原老干部们非常热衷于继续当领导,所以当班长的非常得意,从不错过一分钟的机会,点名便是她们施展才干的机会。有时还要挤时间说些政治方面的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师叫张春兰,50岁左右,是吉林省艺术学院的老师,为增加收入到这里兼职。张老师讲课很认真,两节课中有一节半是练发声,叫我们如何吸气、用气,如何实现胸腔共鸣、头部共鸣,讲得就那么几句话,可领会了把它用到唱歌上并不容易,需要悟性,因为唱歌的要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老师说:“声音靠后”,什么是后呢?要体会。“把字咬在舌裉上,站住,外嘴不要使劲。声音从舌根出来,声音要在一个位置出来”等,都是些抽象的形容和解释,只能靠自己体会找感觉。</p> <p class="ql-block">听了几次课后对唱歌的要领有了认识:唱歌的基本要求是音准、节奏。唱歌不是说话,它和平时说话区别很大,唱歌时要做好准备:闻花---张嘴---吸气---咬字---支撑点---唱。每个字分字头,字中,字尾,都要认真唱。</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弹琴让我们练习发音,从C调的1 2 3.。。。唱到7,之后升到D调,唱1 2 3.。。。到7,再分别升到E F G A B调,唱1 2 3.。。。每次上课必需重复上述过程。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也要每天这么练。随着钢琴的节奏和音高,我们可以唱到B调的7.可离开这个环境就不行了。老师和钢琴起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因我是插班生,刚念了一年就毕业了,发给我们一个声乐高级班的毕业证书,全班合影留念。问题是我们这些高级班的学生还想学声乐,学校体察民情,破天荒办了一个研究班。多好听的名字啊,既满足了老头老太太们的精神需求,学校又能创收,何乐不为呢。上研究班需考试,不是谁都能上,由张老师和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负责考试。考试时,我们被考的学生坐在下面,叫谁了就到前面去,老师用手打着拍子,考生要唱出节奏来,比如:“大, 大大,”接下来自己选一首歌,唱几句。叫到我时,我很害怕,唱了一首“松花江上”,感觉腿在发抖。几天后把录取通知贴在墙上,我和韩晶波都被录取了。</p><p class="ql-block">这样我们又在老年大学“研究”了2年声乐。</p><p class="ql-block">在老年大学学习声乐,给我以后在吉林大学合唱团唱歌打下了好的基础。感谢张春兰老师。</p> <p class="ql-block">我学习声乐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看艺术人生。这个栏目常请歌唱家谈声乐方面的知识,2006年4月30日艺术人生栏目专访歌唱家吴雁泽,我认真听,并记下笔记,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1. 朦胧中有了高音。</p><p class="ql-block">2. 声音要剔透。</p><p class="ql-block">3. 艺不压身,弱者多学。</p><p class="ql-block">4. 脑门撕开,上高音。</p><p class="ql-block">5. 感觉:一线牵,鼻子牵着我走。</p><p class="ql-block">6. 声音要像天鹅绒一样柔美。</p><p class="ql-block">7. 从低调门歌开始,树立信心。</p><p class="ql-block">8. 注意音准(最低要求)</p><p class="ql-block">9. 越到高音时,越要松弛。</p><p class="ql-block">听了他的演讲,觉得是这么回事。要想把歌唱好,要琢磨,要体会,要实践。后来看青歌赛时蒋大为老师作过点评,他的点评很实在,应用性强,他说:</p> <p class="ql-block">他说:</p><p class="ql-block">1. 通过训练可以改正音色。韵,音色是生命。</p><p class="ql-block">2. 吐字要清楚,用气唱歌,每个字都有它的腔,腔要园。</p><p class="ql-block">3. 三分唱,七分说,说着唱更自然。</p><p class="ql-block">4. 注意音高的变化(音准)。</p><p class="ql-block">5. 注意音的长短变化(节奏)。</p><p class="ql-block">他还说评委打分的标准看重什么:</p><p class="ql-block">1. 听音色,声音要美。</p><p class="ql-block">2. 听共鸣,音准。</p><p class="ql-block">3. 吐字,韵味,松弛,稳定。</p><p class="ql-block">4. 声情并茂,字正腔圆。</p><p class="ql-block">那年青年歌手刘和刚的最高分是100.13分。</p><p class="ql-block">青歌赛的评委赵易山老师专门考评歌手的“视听练耳”,韩晶波专门听过这门课。</p><p class="ql-block">通过在老年大学听声乐课及听歌唱名家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声乐知识,要想把一首歌唱好,可不是随随便便张口就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尽量把这些知识用到歌唱中,有较大进步。虽然还有很多毛病,还有很多的不尽人意,但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发声,懂得什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4.参加吉林大学老干部合唱团</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听说学校的合唱团招新团员,韩晶波带我一起去,跟着活动了两次,之后要考试录取。团长让我们唱支歌,我唱的是《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们都合格,从此成了这个合唱团的正式团员。我愿意在低声部,从此就跟着低声部活动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合唱团是吉林大学六校合并后成立的,团员来自各所院校。团长兼指挥叫董蕴青,原是地质学院的教授,可能是1963年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学地质的,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混了个教授,而真正喜欢的是音乐。他从小喜欢音乐,在沈阳歌舞团的氛围中长大的。上学时,到了假期,同学们都回家了,自己回不去,就留在学校,一位音乐老师借给他一个手风琴为伴,后来他在长春市出名了,他的手风琴水平数一数二。文革期间他还被借调到长影工作几年。</p> <p class="ql-block">当时合唱团正排练尚德义作曲的“大漠之夜”和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合唱团已经演出过了,现在是提高质量。这两首歌选的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大漠之夜”是用歌曲的形式歌颂知识分子的一首歌,这首歌2001年5月获全国首届音乐类国家最高奖“金钟奖”的金奖。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和坎坷,听了之后很是震撼。</p><p class="ql-block">歌词作者是邵永强,歌中写到:“月色朦胧,星光闪烁,一队骆驼行进在无边的沙漠,瀚海茫茫寂静寥廓,驼铃声声从夜幕中飘过。遥望远方你怀着坚定的执着,一步一步在默默的跋涉!无怨无悔你驮着憧憬的生活,无论道路多么漫长多么坎坷。。。”配上沉重的曲子,把中国知识分子在四人帮的迫害下,仍执着的奋斗着,奉献着的形象刻画出来。歌曲更像是描写在西部沙漠中为两弹一星而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唱起来很有内涵!那时候这首歌演出过多次,感动了听众,深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伏尔加船夫曲》的排练也是成功的,四声部中特别是男、女低声部的声音,唱出了船夫凄惨的在岸上拉着纤绳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前挪动的情景。四声部全部进来后,这首歌进入高潮,把船夫愤怒的反抗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我能在这样的合唱团唱歌太幸福了。5-6年的时间里,除了排练上述歌曲外,我们先后排练的歌曲还有:《春天的故事》,《我爱你,塞北的雪》,《落叶》,《江山》,《国歌响起》,《英雄赞歌》,《祖国不会忘记》,洪湖赤卫队插曲《放下三棒鼓拿起红缨枪》,《牧场情歌》,《祝酒歌》,《枫叶正红》等,都是四声部的合唱。</p><p class="ql-block">我们参加过省、市文化局组织的演出,比如每年的五月,要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每年的十二月是新年音乐会。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前夕,市里举办大型音乐会庆祝,总校的合唱团也积极参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迎接北京奥运会</p><p class="ql-block">每次参加演出的队伍有15支左右,基本上都是老年合唱团,最棒的是长春汽车厂的老解放合唱团,团长兼指挥叫侯志平,50岁左右。他们的传统保留节目是《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现在有支叫“老山参”的合唱团也很不错。</p><p class="ql-block">在2009新年合唱音乐会上,我们演出的是《我爱你,塞北的雪》和《伏尔加船夫曲》。吉林大学合唱团的水平在中上等,但展望将来,不容乐观。</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参加学校的各种庆祝活动,如建校60周年的庆典晚会,校友刘芳菲作主持,同台的有腾格尔。庆祝建国60周年的文艺演出,我们唱的是《春天的故事》和《落叶》。去年是建党90周年,在中心校区(南区)的体育场我们唱了《放下三棒鼓拿起红缨枪》和《国歌响起》,领唱是白秀兰,她曾在部队的文工团工作,和董文华一起演出过,转业后是工大的职工,很有功底,这些歌曲演出效果都不错。</p> <p class="ql-block">另外,每年的年末学校都召开退休职工通报会,向老同志汇报一年的工作、财务等情况,学校的主要领导都参加,老同志代表主要是历届的校级领导,处级及各方面代表。领导讲话后我们表演几个节目,一次我们的合唱感动了校长周其凤,当场批给我们一千块钱活动经费,把董团长乐坏了。我则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总校合唱团已经建团十周年了,现在有团员60多人。我来这个合唱团也6年多了,从开始的震撼到现在的担忧,因为年龄老化,尤其是男声部,八十岁左右的人约占一半,有人统计过,在中国10个唱歌的只有一个是男生,找唱的好的男生很难。最近增加了些女生,但新团员的水平有限,受文革的影响,大部分人不识谱,没有好的发声训练,要新团员马上达到较高的唱歌水平谈何容易!</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我结识了几个好朋友:她们是韩晶波(原吉大教师),李文琪(原医大教师),王 若(原地院教师),李德兰(原工大教师),陈秋实(原吉大教师)和戴丽君(原地院教师)等。韩晶波带我走进学习声乐的大门,为人真诚,爽朗。李文琪紧挨我坐着,她和我年龄相仿,为人直爽正直,又是北京人,所以关系很好。</p><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的声部长李德兰老师,她组织能力强,懂乐理,为人热情,有大姐风范。她是整个合唱团的核心人物,排节目有创意,还每个声部找了几个人,组织了一个“和谐组合”小合唱队。我的好朋友们都在其中,“和谐组合”演出的《落叶》,后来被董团长移植到大合唱团。“和谐组合”还排练过前苏联的表演唱《五个女儿》,说的是一位妈妈有五个女儿,都是劳动模范:大女儿是纺织工,二女儿炼钢铁,三女儿开火车,四女儿是飞行员,最小的女儿是舞蹈家。陈得光老师已近80岁了,就让她演妈妈,站在中间。五个女儿分别出场,每人唱一段,五个女儿的扮演者是:李德兰老师去织布。李文琪长的胖,去炼钢吧。陈秋实会跳舞,演小女儿吧。王 若去开火车,剩下个飞行员我来演吧。戴老师借来一件皮夹克,李文琪把她的皮帽子拿来了,给我穿戴上。我从没跳过舞,可把我难为坏了!扮相很傻。</p> <p class="ql-block">这是2007年二月表演五个女儿时的飞行员。</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好姐们这几年还演过:《谷穗上的蝈蝈》,《鼓浪屿之波》,《珊瑚颂》,《我像雪花天上来》等。我们不唱齐唱,全是二声部的重唱。</p> <p class="ql-block">5.参加前卫校区合唱团</p><p class="ql-block">除了在吉林大学总校的合唱团活动,我还去前卫校区(原老吉大)的合唱团活动。那里熟人多,离家近。最近人气十足,现有团员40多人。赵振韬老师伴奏,原子分子所的侯令池指挥,团长是图书馆的李才。这里的水平虽不如总校合唱团,但团结,和气。</p><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老吉大合唱团排练了长征组歌中的《告别》,《妈妈教我一支歌》和《复兴之路》。我们在庆祝建党90周年暨建团20周年的联欢会上演出了这三首歌曲。</p> <p class="ql-block">团里让我担任歌曲中的朗诵,我写了几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华诞。九十年,风云巨变,创造辉煌。九十年,也历经沧桑。您可曾记得,在长征路上,军民依依不舍的告别.”</p><p class="ql-block">红旗飘 军号响,</p><p class="ql-block"> 子弟兵 别故乡,</p><p class="ql-block"> 男女老少来相送,</p><p class="ql-block"> 亲人何时返故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一声哽咽的“亲人何时返故乡”,合唱团员们齐唱“红旗飘,军号响。。。歌声响彻整个大厅,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2011年末,处里让我们自娱自乐,自己组织新年联欢会,团长李才、邵振杰、于霖俊和我组成筹备小组,我作联欢会的主持人。为了把会开好,事先要做不少准备工作,如有的人要表演几个节目,安排节目时要留出换衣服的时间,节目之间要写串联词,还要有开场白和结束语。那段时间连编再打字,血压都高了,吓得我开会的头一天和当天吃了点儿降压药。我平时没有血压高的问题,纯属忙的。</p><p class="ql-block">联欢会开的很成功,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我紧张常说错话,本应该这样说:“今年,是值得回忆的一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明年,是龙年,是值得期盼的一年。。。”,当时我紧张,我说:“。。。今年,是龙年。。。”,下面的人叫真儿,喊:“明年是龙年!”我微笑着又说一遍:“。。。今年是龙年。。。”,下面哈哈大笑!都是玩,虽然谁也不会真的在意今年是不是龙年,但看着我出洋相,他们更高兴!</p><p class="ql-block">通过当节目的主持人体会到,看着轻松的事情,做起来就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董卿,周涛,朱军等,在台上的轻松、自如、口若悬河,是他们有扎实的功底,除了天赋外,是用台后的无数次演练及汗水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6. 唱卡拉OK</p><p class="ql-block">去吉林大学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唱卡拉OK,就是去实践。记得我曾因唱卡拉OK出过洋相:那是在牡丹园唱歌的时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