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星辰:父亲的生命史诗</p>
<p class="ql-block">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溯,那农历庚午年的蝉鸣,仿佛一首古老歌谣的开篇,于大巴山深处的南江县轻轻奏响。那青瓦土墙的院落,承载着命运奇妙的交响,父亲的啼哭,恰似破晓的第一声钟鸣,划破了1932年川北晨雾的迷茫。</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锻打</p>
<p class="ql-block">彼时,中国大地风云激荡,长江浊浪翻涌,如时代的暗流汹涌。川北这片土地,晨雾弥漫,父亲的童年,如同铁砧上的坯料,被命运狠狠锻打。12岁的稚嫩骨血里,枪刺挑开的,不只是解放南江的硝烟,那是如墨的战火,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挣扎;更是茶马古道上盐袋深深勒进肩胛骨的深痕,每一道痕,都刻着生活的艰辛,每一滴汗,都浸着岁月的咸涩。</p> <p class="ql-block">背篓里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从巴州到汉中的石板路,蜿蜒如历史的脉络。父亲的脚印与马帮的铃响重叠,一步一步,丈量着生活的重量。背篓里,装着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对土地深入骨髓的忠诚,那是一种刻在灵魂深处的眷恋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战火与希望的交织</p>
<p class="ql-block">他见过土匪的枪响惊飞山林野鹤,枪声似恶魔咆哮,打破宁静;也见过解放军的红旗漫过山头,如希望曙光,照亮前路。当同龄孩子在田埂无忧无虑追逐蜻蜓,父亲的手掌已握过汉阳造的冰冷,那冰冷透骨,却铸就了他的坚毅。绷带下的伤疤,在午夜发痒,如大地深处涌动的岩浆,灼烫着少年过早成熟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集体主义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时代的风箱呼呼拉动岁月长绳,将父亲的童年一寸一寸锻造成铁。这铁,是后来供销合作社里称量生活的秤星,精准衡量民生所需;是三线建设中秘而不宣的基石,默默撑起时代重任。五星红旗在山坳骄傲升起,那抹鲜艳的红,如希望火种,点燃父亲心中热忱。他出现在初级社的晒谷场,木犁翻起的春泥沾在裤脚,那是大地的馈赠。他数着社里的耕牛,那是集体财富的象征;数着日子的经纬,编织生活的蓝图。</p> <p class="ql-block">责任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从初级社社长到高级社社长,算盘珠子在他指尖欢快跳跃,拨响集体主义激昂节奏。粮仓钥匙挂在腰间,沉甸甸的分量仿若一方月亮,照亮社员们的希望。人民公社大喇叭里,他的声音如洪钟掠过田野,与播种机轰鸣共振,奏出丰收序曲。那些年,汗水如春雨滴进秧田,化作稻穗低垂的谦逊,那是对大地的感恩,对劳作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隐秘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1958年的晨光,如温柔的手推开供销合作社的木门。柜台后的搪瓷缸醒目印着“为人民服务”,那是信仰的烙印,行动的指南。而真正的战场在隐秘角落——“三线建设”密令如惊雷从北京传来,广元矿区灯火在地图上瞬间成为禁区。112厂的保密代号似神秘密码,广明厂的光学仪器藏着国家锐利的眼睛,广旺煤矿的巷道里,煤块闪烁着工业时代的璀璨星光。</p> <p class="ql-block">跋涉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公文包里,装着国家计划调拨清单,那是责任的承载,使命的担当。办公桌、暖水瓶、劳保手套,这些看似普通的日用品,通过他的双手,如传递希望的火炬,送进那些用代号命名的厂区。他踏遍大巴山的褶皱,那是大地的皱纹,记录岁月沧桑;在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丈量水路,那是时代的脉络,流淌发展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隐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货船汽笛惊起白鹭,如一幅灵动画卷。他的笔记本里,记着每个保密厂矿的隐秘入口,那是通往希望的通道;记着雨季哪条山路会塌方,那是对安全的警觉;记着哪个渡口的艄公最可靠,那是对工作的细致。那些年,他的行程是国家秘密,连母亲也只知道他“去山里送货”。深夜归来,他的胶鞋沾着不同地域的泥土,那是征途的印记;袖口留着柴油与汗水的混合气息,那是奋斗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党徽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1974年,党徽别在胸前,那抹闪耀的红,如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父亲鬓角悄然染上风霜,那是岁月痕迹,奉献的见证。50年党龄的光阴,如奔腾不息的河流,他把“先进工作者”奖状锁在木箱底,那是低调的谦逊;把“模范标兵”证书压在铺板下,那是内敛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行走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供销合作总社表彰大会上,他站在领奖台角落,掌声如潮时,目光仍坚定望向大巴山方向——那里有他未走完的山路,每一步都印着责任;有他曾用算盘核计的每一分物资,每一粒算珠都凝聚心血。在达县地区供销社日用杂品公司,他是行走的商品百科全书:知晓万源竹篾最适合编筐,清楚渠县土布耐洗程度,能从肥皂气味辨别大竹县或开江县工艺。</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他常坐在院坝静静磨一把老算盘。算珠在掌心滚动,发出细碎声响,如时光轻语,回放那些年的物资调拨单。当子女问起三线建设往事,他只淡淡说:“都是该做的事。”那些被国家保密的岁月,被他封存在皱纹深处,如封存在陶罐里的陈酿,只在某个深夜,月光漫过窗棂时,才独自品尝其中甘苦。</p> <p class="ql-block">生命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2025年父亲节,93岁的父亲依旧坚持自己做早餐。冲米粉的手微微颤抖,似在与岁月顽强抗争;站着的双腿战战兢兢,却倔强支撑身躯。他育有9个儿女,5子4女,今年父亲节前夕,四面八方,国内国外,他的儿孙、曾孙共92人欢聚一堂。他目光仍能穿透时光雾霭,深邃而温暖,饱含对家人深情,对生活热爱。</p> <p class="ql-block">精神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他手背上布满老年斑,如地图斑点,那是岁月盖在皮肤上的邮戳,记录人生旅程。他不再谈论达县十一县版图,不再提及绵阳地区矿区分布,但偶尔梦中喃喃:“112厂的办公桌该补货了……”那是心底对工作的念念不忘,对责任的至死不渝。对子女教育,他从不用说教。童年记忆里,最深的是他凌晨四点起床整理账本的背影,坚毅挺拔,如巍峨大山为家人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哲理的深沉</p>
<p class="ql-block">他留下的遗物简单:磨得发亮的算盘,是工作生涯见证,每粒算珠诉说奋斗故事;泛黄老相册,里面没有一张工作照,诠释低调,淡泊名利;一叠用红布包着的奖状,是荣誉象征,却被深藏不事张扬;还有写满心得的工作笔记。笔记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今日送广元矿区物资,山路结冰,需绕道”“广明厂光学仪器防震包装需改进”等琐碎记录,却字字透着对工作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永恒的坐标</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在互联网搜索“三线建设”“保密厂矿”,那些模糊历史细节里,或许就有父亲当年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他是千万个默默无闻建设者之一,像大巴山深处的鹅卵石,被时代河流冲刷,却始终保持最初形状。他的哲理不在书本,而在“踏遍大江南北”的双脚上,在“秘密为党”的沉默里,在“从不提示实际工作”的淡泊中。</p> <p class="ql-block">生命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是时光写就的宏伟史诗,章节由时代精心划分,韵脚是汗水与坚守交织的旋律。从茶马古道到供销柜台,从保密厂区到退休庭院,他的轨迹如巨笔画过中国社会变迁图谱。那些排比句,藏在他重复的脚步里——踏遍巴山蜀水,踏遍大江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