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San Diego, Chile) 3/23/2025</p><p class="ql-block">智利,两年前我曾与擦肩而过,在阿根廷和智利共存的乌斯怀亚火地岛公园,我坐在阿根廷方公园的椅子上与你隔海相望;上周,在玻利维亚西南部的乌尤尼野营途中,又与你北部的沙漠区相遇,今天,我终于要真正踏上你这块国土了。</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次南美之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了。我们计划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逗留,然后飞向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的复活节岛,再返回到圣地亚哥,从那里飞往利马回家园,虽然复杂了些,这是去复活节岛唯一的途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智利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纪以前属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人开始入侵,1541年起人沦为西班牙殖民地。此后,智利人民在贝尔纳多.奥西金斯的率领下,开展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1817年2月同阿根廷联军击败了西班牙殖民军,于1818年2月12日贝尔纳多.奥西金斯正式宣告独立,成为共和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南美洲的十二个国家中,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它的国土不算大,只有75万多平方公里,在南美国家中距第七位(图中红色部分为智利国土)。智利大致分为三个区城,北部有很多山,好多山峰在6千米以上。在安第斯山脉的两条山嵴之间,是阿塔卡玛沙漠,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现在是开采铜矿的宝地。中部类似地中海,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首都圣地亚哥,约500万居民就在这里。从西向东先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线,然后就是沙漠。</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智利常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比如干燥、洪水、塌方、地震、海啸。其中1960年5月22日智利南部瓦尔迪维亚发生了科学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9.5级地震,造成了2000人死亡,200万人受灾。</p> <p class="ql-block">智利的南北向国土最长,达4210公里,所以它与许多其它南美国家相邻。智利东与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也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海岸线总长约1万公里。智利的总长度可跨越中国的8-9𠆤省</p> <p class="ql-block">今早乘飞机到了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从机场到市中心酒店,打出租车花了25万比索,相当于27美金。智利人讲西班牙语,这个出租司机在美国生活过,英语还不错。他告诉我们,圣地亚哥此时刚刚过了夏季,气候宜人,一般6-7月是雨季。圣地亚哥位于山凹之间,8-9百万人口,是南美洲第五大城市。近90%是白人和印欧混血种,印第安人占10%左右,中国人不多,巴勒斯坦族裔约有50万。</p><p class="ql-block">这是从机场到市中心的高速公路,途经RENCA地区,沿途两侧确实是光秃秃的山。司机很自豪的说“智利最大的工业是拥有世界第一的铜矿,圣地亚哥这个城市愿意投资。圣地亚哥人不懒惰,有奋力拼搏精神,除了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国民经济四大支柱,城市建设也在加快脚步,建高速公路,高层建筑,停车场等,力图向阿根廷看齐”。看上去城市面貌的确比秘鲁和玻利维亚要先进。</p> <p class="ql-block">25分钟即进入了市内,路过莫内达宫(Palacio de La Moneda)和雄伟的帕拉西德拉莫内达广场(Palacio de la Moneda y Plaza de La Ciudadani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圣旧金山广场酒店(</span>San Francisco Plaza Hotel)</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酒店就位于广场500米远左右,奥希金斯自由大道(Avenida Liber Tadeo Bernardo O’Higgins)的路边,这个酒店称圣旧金山广场酒店,是一个非常老式的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内的客房设施完善、舒适。从九楼窗口看到酒店的露天阳台酒巴和酒店周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稍作整理后外出去吃晚饭。连续十多天来,只吃过两次中餐,今天有充足的时间,一定得好好慰劳一下中国胃。</p><p class="ql-block">在酒店前台打听后,乘Uber找到了一家美华酒店,结果大失所望,酒店这位中国服务生主动告诉我们,这是个很大程度改良过的中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餐</span>厅,他不推荐我们在此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餐</span>,并推荐了另一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餐</span>厅。</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想再跑了,就立即降低了标准,告诉服务生无论菜做的如何,只要是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餐</span>即行。他们实在没什么拿手菜推荐,只炒了一盘牛肉和一盘蔬菜,加上两碗米饭。结果,两个人也没觉得什么不好吃,一口气统统干掉了,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吃光史。</p> <p class="ql-block">饭后乘Uber回酒店,途中恰遇刚才路过的莫内达广场,被眼前这面雄伟高大的旗帜所吸引,我们决定提前下车,到广场上转转。广场很大,被这条南北向奥希金斯自由大道分割成为两半,广场中央的大草坪是公园。</p> <p class="ql-block">2、帕拉西德拉莫内达广场(Palacio de la Moneda y Plaza de La Ciudadania)</p><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东侧面左右各有一塑铜像、一个大的建筑物和4面旗帜,中间有一条热闹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从广场的东侧拍广场的西侧,莫内达宫显得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中间的莫内达宫现在是总统府政府机构 , 今天没开放,而且有卫兵站岗,据说在没有国事活动时是免费对游人开放的。</p><p class="ql-block">这个长方形的白色建筑是西班牙帝国在18世纪新建的最大建筑,也是西班牙美洲殖民时期最赏心悦目的建筑之一,具有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莫内达宫原来是皇家铸币厂,它于1784年开始建造,1805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22年智利总统以及部分政府部门在此办公, 1951年成为智利国家级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前面有两塑雕像</p> <p class="ql-block">阿图罗·亚历山德里.帕尔马(Arturo Alessandr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图罗·亚历山德里.帕尔马</span>(1868 年 12 月 20 日 - 1950 年 8 月 24),是智利政治人物和改革家,曾三度担任智利总统,第一次是从 1920 年至 1924 年,第二次是从 1925 年 3 月至 10 月,最后一次是从 1932 年至 1938 年。</p> <p class="ql-block">米格尓.帕特里西奥·艾尔文·阿索卡尔(<span style="font-size:18px;">Miguel Patricio Aylwin Azócar)</span></p><p class="ql-block">米格尔·帕特里西奥·艾尔文·阿索卡尔(1918年11月26日—2016年4月19日),是一位智利基督教民主党政治家,也是一位律师、作家、教授、还是前参议员。他是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后首任智利总统,他的上台,标志着智利在1990年成功进行民主转型。</p> <p class="ql-block">从广场的西侧拍广场的东侧,同样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宫殿两侧分别是银行和农业部(Ministerio de Agricultural)。周围的主要建筑还有莫内达中央文化宫(Central Cultural Palacio de la Moneda),智利工艺品大楼(Artesanias De Chile),智利国家电影资料馆(Cineteca National de Chile)等。</p> <p class="ql-block">整个广场的东西两侧跨度很大</p> <p class="ql-block">广场边缘有军人巡逻,还有三辆军用车停在广场周围。</p> <p class="ql-block">3、奥西金斯自由大道(Avenida Liber Tadeo Bernardo O’Higgins)</p><p class="ql-block">宽约100米,长约3公里的奥西金斯自由大道上车水马龙,大道两旁林荫遮道,高楼大厦林立,每隔不远处就有一座喷泉和铜像,不愧是铜魁之国啊!</p> <p class="ql-block">自由大道南北侧与广场交汇处各有一个铜像雕塑。大道北侧的雕像是圣马丁(San Marti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道南侧的雕像是巴罗斯·阿拉纳 (Barros Arana)。</span></p> <p class="ql-block">路过智利国防部(Ministerio De Defensa Nacional)</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斯·贝略(Andrés Bello)雕像</p><p class="ql-block">安德烈斯·贝略(1781年11月29日—1865年10月15日),是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外交家、法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语文学家、诗人、人文主义者。1829年起移居智利,曾任智利外交部长及议员,参与编撰《智利民法》,并且是智利大学首任校长。贝略的政治、法律和文学著作影响重大、成就斐然,是西班牙语美洲文化的重要奠基部分。</p> <p class="ql-block">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博物馆(Sala Museo Gabriela Mistral)。</p><p class="ql-block">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年4月7日—1957年1月10日),是智利的一位女作家和诗人,她出生于智利北部蒙特卡罗格兰德(MonteGrande)山谷里,死后也葬在她的家乡。她九岁练习写诗,十四岁开始发表诗作。她的代表作有《死的十四行诗》、诗集一《绝望》、诗集二《柔情》、诗集三《有刺的树》、诗集四《葡萄区榨机》。</p><p class="ql-block">1945年米斯特拉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是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诺贝尔奖给她的评价是:“由于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4、旧金山教堂(San Francisco Church)</p><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时,酒店边上的这个非常古老的圣旧金山教堂仍然开放。我们进入教堂时,里面仍有许多人。今天是周日,出教堂时已七点多了,还不断有人前来崇拜。</p> <p class="ql-block">二、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p><p class="ql-block">1、 环岛游第一天—安加罗阿镇(Hanga Roa Town) 3/24/2025</p><p class="ql-block">今晨乘Uber到机场只花了19万比索,相当于20美金,比昨天乘出租车便宜。在机场想换些智利比索,但汇率只有1:762,网上评估兑换率为1:940,我们就没兑换,到复活节岛再说吧。</p><p class="ql-block">从圣地亚哥机场飞往复活节岛,外国人登机前必须在安检处填写一个表格,提供在复活节岛上居住的旅馆信息,方可拿到一张PDI 通行证,否则不能登机。因为我们没有具体的旅馆信息,机场工作人员无法给我们通行证。后来我们把日程表给他看,他才放行。</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乘坐LATAM 航空公司飞机,据说,从圣地亚哥(SCL)飞复活节岛(Isla de Pascua, IPC),一天只有一趟航班,而且每天飞机都客满 ,来复活节岛的游客越来越多了。</p> <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最东端。从空中俯视,在浩瀚无垠的南太平洋上,复活节岛是一个非常小、近似三角形的孤岛,难怪<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活节岛上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span></p><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上的国家公园有两件突出𣁽宝,一是海边数量众多的摩艾石雕,另一个是发掘出土的象形文字。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复活节岛国家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来复活节岛旅游的游客们都是冲着石像来的,其实岛上的文化远远不止于那些古老的摩艾石像,还有扑朔迷离的过去,以及对今天人类的启示。</p><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又称拉帕努伊岛(Rapa Nui),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孤岛,它隶属智利,但距离智利大陆本土足足有3600公里。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方圆几千公里只有浩瀚的大海,千百年来与世隔绝,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似乎早就被人遗忘了。离该岛最近的、有人居住的皮特凯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远。其实,离复活节岛最近的人类就是在它头顶上空400公里处的空间站内的宇航员。</p><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形状近似一个三角形,是大约一百万年前由海底的三座火山喷发形成的,三座火山分别分布于该岛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角形岛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1公里,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加上附属的岛屿,复活节岛总面积为163.6平方公里。它与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同为智利在南太平洋的两个特殊领地。</p> <p class="ql-block">关于复活节岛的名字由来是这样的。1722年的复活节,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赫芬率领的一支舰队首先发现了这个小岛。只见小岛周围黑压压的站立着一排排参天巨人,登陆后近距离观看,原来是一尊尊硕大无比的石像,每一尊都雕刻得栩栩如生,面部表情丰富。另外,他们也发现上岛上有外貌装束奇特的居民,荷兰船员们神经紧张,开枪打死了10名拉帕努伊人后便离开了该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各布.罗赫芬断定这些石像是用粘土做的,但他不相信它们是由这些当地原住民,凭着石器时代的工具建造出这么宏大又精致的作品。他</span>在航海图上用墨记下了此岛的位置,并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意思为“我主复活了的土地”。从此“复活节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Easter Island)</span>之名被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拉帕努伊岛名字的由来,则是波利尼西亚人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土著居民称它为“拉帕-努伊”(Rapa Nui)。</p><p class="ql-block">其实,专家们曾访问过拉帕努伊岛上的居民,他们并不了解这些事项的来历,他们的祖先也没有告诉子孙后代这些石像是谁雕刻的,因为没有文字,也没有记载,但他们称石像叫“毛阿依”,石帽叫“普卡奥”,放石像的平台叫“阿胡”。</p><p class="ql-block">据科学家考证,<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公元1200年左右,</span>最初来到复活节岛的人类是波利尼西亚人,他们也带来香蕉,芋头,番薯,甘蔗,构树果实等植物以及鸡,老鼠也藏匿在船里一起带到复活节岛。他们在岛上生活,代代衍生,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活节岛上的</span>原住民。<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且考古学家于1864年在岛上发现了大量象形文字的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然而拉帕努伊人在复活节岛上数百年来始终都生活在资源贫瘠、缺衣少食的生活,饱受战争和被统冶的摧残。1888年9月9日,智利政府与复活节岛的居民签协定,吞并了复活节岛,租给牧羊公司放牧,一旦发现有岛人偷窍羊只,就会被流放到南美大陆。忍无可忍的拉帕努伊人发动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所幸1916年,来自智利的主教访问这一个地区,将他看到的拉帕努伊人的悲惨的生活境遇曝光,牧场的统治才到此终止。</p><p class="ql-block">1952年,智利海军籍着国防地域战略的理由开始对复活节岛的军事统治,拉帕努伊人一样过着受限制的生活。直到1956年海军撤离复活节岛,并永久解除对原住民的限制,拉帕努伊人开始第一次民族选举,原有的几乎消失殆尽的传统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重建。今天游客在岛上看到很多风俗和文物,据说都是后来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而成。但唯一不变的是岛上摩艾石像在静静的注视着岛上的变化。</p><p class="ql-block">当世界进入到20世纪,人们重新开始了解复活节岛时,很多事情就变成了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1)、马塔维利国际机场(Mataveri International Airport)(IPC)</p><p class="ql-block">IPC 机场很小,LATAM飞机很大,这架飞机似乎占了整个机场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进机场大厅,气氛立刻高涨起来,当地居民在倾情表演,欢迎游客们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接机的导游夫妇热情的将天然花卉项链花圈给我们戴上,这是复活节岛迎接客人的特殊友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2)、安加罗阿镇(<span style="font-size:18px;">Hanga Roa Tour)</span></p><p class="ql-block">出了机场,就是安加罗阿小镇,他们说要驱车带我们逛一下小镇,小镇不大,一小时准搞定。</p><p class="ql-block">夫妻俩沿着安加罗阿路(Hanga Roa)慢慢驶向海边。途中不断的介绍着路边的商铺,主要是蔬果和礼品店,还有租自行车和摩托车店,为那些愿意自己驾驶探险拉帕努伊岛的游客们提供交道工具。</p> <p class="ql-block">海岸线很漂亮,蓝色的天空连着蓝色的大海,在海边游泳的人儿给大海帶来了更多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岛上看到的第一座石像,它立在海边,背朝大海,脸部轮廓线条清晰。</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看到了路边好多类似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与石像的第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漂亮、安静的海湾景点</p> <p class="ql-block">石像嘴唇闭着,看不见它的牙齿,估计石牙一定很大、很牢。</p> <p class="ql-block">岸上过了马路就是一家日本餐厅</p> <p class="ql-block">银行下午1点就关门了,仍然无法兑换现金。走走停停,结果逛<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两个多月小时,</span>接机导游夫妇把我们送到了称为“奥斯卡之家”的家庭旅馆。</p> <p class="ql-block">3)、 奥斯卡之家(Chez Oscar)</p><p class="ql-block">这个院子充满了绿色,有棕榈树、<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蕉树、</span>芒果树、牛油果树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有许多种热带水果。</span>葱绿的植物开放着红色、紫色、黄色、白色的花。院内还养殖不少鸡,真是个热带雨林式庭院。</p><p class="ql-block">原来旅行社把游客们都分散分配到镇上有条件接待游客的家庭,<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管住,不管吃。</span>这样,镇民们可以不断的得到收入。</p> <p class="ql-block">我们把这既新鲜又漂亮两束花项链掛在我们房间的窗户上,在院子里小憩。</p> <p class="ql-block">主人奥斯卡先生招待我们从院子里刚摘的水果,真是太新鲜了。</p> <p class="ql-block">安顿下来后,我们就去镇上转转,正好今天下午没有活动,我们得自己喂饱肚子,还要准备明天早上的食物。</p><p class="ql-block">从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一路过来,或冷或热,温度跨度从零下5度到现在的30度,尽管带了夏装,但的确没想到这么热。我们在一家店里买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夏威夷式</span>应时夏装,与店铺老板合了影,他是个正宗的拉帕努伊人的后裔。</p><p class="ql-block">换上舒适新艳的夏装后,兴高采烈的向前逛去。淋沐在热带阳光下,呼吸着新鲜<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空气,满眼都是</span>漂亮的花儿,令人心情愉悦,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奔波,终于可以休闲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刚才路过的海湾,有许多人在游泳。</p> <p class="ql-block">然后到这家日本餐厅,原以为拉帕努伊岛靠着大海,一定有很好的海鲜,结果刺身并不太理想。原来,这些食品都是从陆地运过来的,并不是在当地捕捉的新鲜海货,因为复活节岛离赤道较远,海水的温度不利于鱼类的生存,而且岛周围都是悬崖峭壁,能够捕鱼的地方很少。</p> <p class="ql-block">回到奥斯卡先生家,观赏了院内的花草果树,和奥斯卡先生聊天,因为他每年至少一次外出旅游,会说一点英语,勉强凑合聊天。我们对毫无认知的岛上居民和生态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p><p class="ql-block">拉帕努罗伊岛有160多平方公里,居住8000人,60%居民是拉帕努伊人的后裔,其余的来自南美大陆欧洲裔的移民。任何外来人不允许在岛上置买房地产。现今居住在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说着一种波利尼西亚人语的方言拉帕努伊语。</p><p class="ql-block">岛上有小学和四所高中,没有初中。在岛上生活长大的孩子,在智利或其他城市上完大学毕业以后,都会回到岛上来服务,与岛上的人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岛上有一个公立医院,两个私人医院,三到四个牙科诊所,岛民们每年都会得到免费体检服务。一般来说,岛上的医疗设施可以覆盖当地居民的健康和治疗,只有特殊急诊才会送到陆地医院。除了银行,也有邮局,但是居民们没有邮箱。邮局收到邮件以后就会通知那个家庭到邮局去取邮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岛上有不少空着的土地,但都是火山石块,表面崎岖不平,不适合农作业,只种植些甘薯,大部分肉类、鱼类和蔬菜都从陆地运来。所以这里的一切商品的物价很贵,包括日常用品店的产品,比如瓶装水、冰淇淋、罐头、零食等。居民们的食物构成主要是自己的种植物和家蓄,鱼类占不到四分之一,靠着养鸡来补充蛋白质。岛民们原先都靠着捕鱼,少数种甘薯,现大多从事旅游业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奥斯卡先生单身,前院有五间客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多能住15个游客,尤其适合家庭出游。</span>他本人住后院,后院有一间大厨房,提供简单服务。游客都是统一由岛上旅行社分配的。游客用过的床单被褥中途没有换洗,游客走了以后他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因为这里的阳光充足,他也会掛在衣架上晒。他家里的水果源源不断,吃不完的水果会送给朋友,或煮熟做成罐头或果酱保存起来。养的鸡下的蛋足以供他每天食用。</p> <p class="ql-block">2、环岛游第二天—复活节岛西线游(Western Coast Tour) 3/25/2025</p><p class="ql-block">这次在复活节岛只有四天时间。去掉昨天在镇上半日游和第四天半天看日出,今天和明天有两整天的环岛游,明天将沿着岛的西北和西南岸观览,后天沿着岛的东北和东南岸观览,差不多包括了所有重要景点。所有这些景点都在复活节岛国家公园之内,买一张85美元公园的连票,每到一个景区就打一个卡。导游是个当地居民,但他不是拉帕努伊人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1)、Ahu A Kivi</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来到这个古老的渔民湾,位于拉帕努伊岛三角形的北角,这里立着7尊只有上半身的摩艾石像,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台上。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石像,导游着实花了一些时间,站在炎热的阴光下为我们介绍了这些摩艾石像和拉帕努伊原住民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10-16,17世纪,拉帕努伊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落脚扎根,他们以渔业和农业维持生计。随着时光的流转,逐渐形成了12座部落,也逐渐有了信仰。各部落酋长们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开始修建大量的巨型石像,这些石像被命名为摩艾(Moai)。其建造之谜,大多认为是对于祖先的崇拜;兴许也象征着部落首领,屹立在祭坛之上,旨在祈求护;亦或是权力的象征,酋长借助建造巨型雕像以稳固自身的统治,进而形成一种相互攀比之风;还有说法是宗教仪式,石像或许与岛民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紧密相连,比如抵御海啸或者为丰收祈福。</p><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石像一共制造出近千个,所有立在海边的石像中,只有7尊是冲着大海,其余都是背朝大海,面向内陆。石像重达8-22吨不等,最重达90吨,甚至300吨,高7-10米,最高达22米。石像没有腿脚,双臂垂在身体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约50-70尊像的头顶上还加了用红色火山岩石雕成的帽子,最重的帽子重达10吨,据说戴帽子是权力的象征,也许代表头发。<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个石像的五官与细节,其工艺精巧程度也是令人费解的,而且石像背部都镌刻着奇异的纹路,可能是某种文字的雏形。</span></p><p class="ql-block">原先<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帕努伊</span>岛上有丰富的树木,尤其是棕榈树,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为了种粮食开辟种植园,为了建造船只出海猎取海豚,为了运送竖起来的石像,越来越多的树木被砍倒。加上岛上的老鼠啃棕榈树的果实而失去了发芽能力。随着岛内资源的过度开采以至枯竭,环境的剧变也给岛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以至于猎食飞鸟而导致飞鸟灭绝。没有树木造船,先是吃岸边的贝,后来只有吃海螺。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养活社会的统治阶层与祭司和贵族们,原先复杂的社会结构瓦解,大量未完工的石像抛弃在拉诺拉拉库的采石场和运送的途中。</p><p class="ql-block">在整个17和18世纪,岛内的历史充满着连绵的战争,全岛各处至今仍然散布着当时的石制匕首与长枪,岛民们的居住点从地上转到了遍布全岛的地下洞穴内。到18世纪初,也就是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赫芬在1722年发现复活节岛的时候,全岛的人口只剩下2000人左右,是高峰期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在1770年左右,岛上的各氏族开始推倒属于对手氏族的摩艾,并砍下摩艾的头颅。到了1864年西方传教士登陆复活节岛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摩艾都己被推倒,而且发现全岛人数只有600余人,因为这里有一段复活节岛史上灾难性事件。</p><p class="ql-block">自雅各布1722年登陆复活节岛至1862年的一百多年里,复活节岛上发生了数次奴隶贩卖活动。1862年10月,两艘奴隶船从复活节岛上抓走150个拉帕努伊人,以300美元的均价贩卖到秘鲁,在此后的近半年间,又有1000-1400个岛民被秘鲁和西班牙的奴隶贩子所捕捉、贩卖。其中90%岛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死于折磨和疾病。由于国际社会的抗议,秘鲁录政府被迫将100余名剩余的拉帕伊努伊人送返,在回城途中又遇天花爆发,只有15个人活着回到复活节岛,同时又把天花带到岛上,致使原住民大量死亡,全岛只剩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600余人,</span>传教士把这所有600余名拉帕努伊人全部变成天主教徒。然而,1870年代,岛上大多数居民都被送到大溪地岛做劳工,到1877年,岛上只剩下约150名拉帕努伊人。</p> <p class="ql-block">2)、Ana Te Pahu</p><p class="ql-block">这是1986年挖掘出来的一个古老的村庄,这个村庄不是在地上,而是地下洞穴。它的位置距离 Ahu A Kivi 7尊石像群很近。</p> <p class="ql-block">洞穴的进口</p> <p class="ql-block">洞里很暗,地上坑坑洼洼,又有水,很不好走。途中看见了三个洞口。</p> <p class="ql-block">出了洞穴,在路面上看到了刚才的洞口。</p> <p class="ql-block">田野中有牛,地上有它们的粪,好大!</p> <p class="ql-block">3)、Orongo</p><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位于拉帕努伊岛三角形的西角拉诺卡岛火山口旁,是个考古仪式村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个遗址有着美丽的海景相伴</p> <p class="ql-block">依海而建的地下居住洞穴</p> <p class="ql-block">4)、Crater del Rano Kau </p><p class="ql-block">这是火山爆发后遗留下来的火山口大坑。这座拉诺卡岛火山位于拉帕努伊岛的西南角,形成了该岛表面的三个大锥体之一,以其壮观的湿地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而火山口内因常年积雨已经形成了湖泊,表面覆有沼泽和苔藓,火山口周围长着野草和芦苇,构成了复活节岛特殊的自然景色。</p> <p class="ql-block">5)、Puna Pau</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位于山谷中的石帽遗址。</p> <p class="ql-block">周国是秀丽的山丘和开阔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八块红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大石块歪歪扭扭的躺在山丘底部的草地上,导游说这些石头是做帽子用的石材。</p> <p class="ql-block">6)、Vinapu</p><p class="ql-block">该遗址靠近拉诺卡岛火山,位于拉帕努伊岛的西南岸,有两个祖传平台。</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平台很大,平台前各有一块单独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平台的周围有散在的人头、身体、火葬炉。</p><p class="ql-block">石像的头脸部</p> <p class="ql-block">石帽和女人半身像</p><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尊石像的上半身有乳房的形状,所以推测为女性。</p> <p class="ql-block">炊石器和火葬炉</p> <p class="ql-block">今天实打实看了很多景点,包括考古遗址、火山口、摩艾石像、洞穴、炉灶,站在这些地方,仿佛进入了那个年代,看见那些拉帕伊努人赤着膊,光着脚,挥汗如雨,轮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斧头不停地凿打石头,或一群人在忙于</span>奔走和运送物品于采石场和海岸之间……</p> <p class="ql-block">傍晚又下起雨来,晚餐是中午在餐厅打包的食物,自己做了个沙拉,奥斯卡先生给我们加了煮鸡蛋,吃得十分开心。饭后坐在院子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看着那些鲜艳的花朵和果实在风雨中摇曳,家的感觉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3、环岛游第三天—复活节岛东线游(Eastern Coast Tour) 3/26/2025</p><p class="ql-block">1)、Ahu Anakena</p><p class="ql-block">阿胡和七个摩艾石像,位于拉帕努伊岛的东北岸边,它们最初被称为阿胡阿提乌。路过宽阔的深蓝色的海岸线,恰好看见太平洋中的大邮轮。</p> <p class="ql-block">七个摩艾石像整齐的排列着,背朝大海,凝望着陆地的方向。这是复活节岛上第一个进行完整挖掘和修复工作的平台,是为了纪念登岛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阳光使石像瞬间变成了另一种色彩</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山坡顶上有一尊特大的石像,无论是那七尊,还是这一尊石像,都是背朝大海站立着。</p> <p class="ql-block">离阿胡阿提乌石像150米远有一个很漂亮的沙滩,叫安纳克纳沙滩(Anakena Beach)。这个海滩的真名叫Hanga Ray O Te Ariki,讲述了国王Hotu Matu’a 到来的故事。整个岛只有三个沙滩,而只有这个安纳克纳沙滩是真正的沙滩,沙子非常细腻干净,很多游客在海边玩耍,或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p> <p class="ql-block">2)、Pitokura</p><p class="ql-block">该遗址十分靠近Ahu Anakena七个石像群,也是一片倒在海边的石像遗址,有居所和散落的摩艾石像部件。</p> <p class="ql-block">3)、Ahu Tongarik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胡汤加里基</span>是波利尼西亚最大的平台(胡岛),也是规模最大的站立着的石像群,一共有十五尊,最高9.8米。位于拉帕努伊岛三角形的东角南岸。</p><p class="ql-block">坐在车上就远远看到了15尊背朝大海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下了车一进园内,门口有一尊石像,这尊石像曾历经艰辛被运送到日本大阪,在1989年5月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800多尊石像中唯一被运到国外展示的摩艾石像。</p> <p class="ql-block">近观15尊背对海洋的直立摩艾石像,它们双目深邃,目光凝视着岛内村庄的方向,仿佛在默默的守护着岛上的居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石头巨人可能连接它们与祖先的灵魂,获得祖先的庇护,传递着很多魔法和对拉帕努伊文化的尊重。拉帕努伊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都融入到了</span>在这些石像的雕刻之中。这个地方,岛上的文化和神秘主义融合在一起,艺术的杰作和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到处都在诉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关乎创造与毁灭的传奇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摩艾石像的正面观、侧面观和背面观</p> <p class="ql-block">正面数从右向左的前四尊石像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正面数从右向左的前四尊石像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远处观看石像的全景</p><p class="ql-block">十五尊石像是背朝大海的,公园门口这一尊却不然,但它似乎也没有面向大海。</p> <p class="ql-block">4)、Rano Raraku</p><p class="ql-block">在十五尊石像群的不远处,开车5分钟,我们又进入了另一大片石像区,这就是拉诺拉拉釆石场。目前已发现的摩艾石像共有887尊,其中288尊雕刻完了之后,曾经被成功地运到阿胡的海滨祭坛立在上面,运输距离有的远达10公里。这里有397尊尚未雕刻完扔在采石场,其余的92尊则遗弃在运输途中。留下来的场景似乎代表发生了什么突然事件,使正在进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关于当时拉帕努伊人是如何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建造和雕刻出这么多巨型石像之谜,至今无法解开。另外,他们没有任何机器和绳子,却怎样把这些重达数吨的石像从采石场运到不同的海岸边,并使石像站立起来呢?<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也是不得其解的秘密,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外星人行的奇迹。</span>但主流认为石像是由岛民们用玄武岩制成的斧头,对岛上火山喷发形成的凝灰岩与火山岩的混合体进行加工,再用哈兀哈兀树纤维制成的绳索与棕榈树制成的木橇杆运送到全岛各地并竖立起来。</p> <p class="ql-block">很多石像倒在地上,头部和身体部分开。</p> <p class="ql-block">也有许多零散站立着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散落的石像头脸部</p><p class="ql-block">这些石像的面部特征极为鲜明,长脸,额头平坦,深眼窝,高鼻子,长耳朵,有的耳垂甚至垂至肩部,仿佛在聆听着大地的低语。上唇单薄,有的嘴唇微微上扬,似乎有一丝神秘的笑意;有的嘴唇紧紧抿着,神情庄重而肃穆。石像面部的这些细节与波利尼西人的外貌特征有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单人石像</p> <p class="ql-block">双人石像</p> <p class="ql-block">这个山坡上躺着两尊所有看到过的最大的石像,这大概就是那尊高22米、重300多吨,最高、最重的顶级石像了。</p> <p class="ql-block">山坡下方有一尊头部和身体分离的巨大石像。</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山腰有一尊较大的站立着的石像,它似乎在仰望天空,祈祷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下到坡底部,回头辽望这一片背靠大山,面向大海的石像区,仿佛能想像出那𠆤曾经文明的古老国度。</p> <p class="ql-block">走下山地即能看到海边胡岛那十五尊石像群。</p> <p class="ql-block">山坡最底部的这尊石像,好像在远远的看着胡岛的15尊石像群。</p> <p class="ql-block">5)、Ak Ah Aga(Akahanga)</p><p class="ql-block">位于拉帕努伊岛南岸中部,这片倒在海边的石像似乎也很大,大多俯面朝地,石帽压在旁边。</p> <p class="ql-block">导游在洞穴中讲解</p> <p class="ql-block">另外,有很多做帽子的红色火山岩石,岩石上似乎有字形花纹。</p> <p class="ql-block">岸边的浪很大、很美</p> <p class="ql-block">6)、Vai H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采石场很近,位于岛南岸中部。瓦伊胡</span>是一个居住遗址,有茅草房、石头房和炊石器等。</p> <p class="ql-block">草房较长但很矮,入口很低</p> <p class="ql-block">石头砌成的墙上留有洞口</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巨大石像,其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置身于海边的石像群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神秘的拉帕努伊人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4、环岛游第四天—阿胡汤加里基观日出(Ahu Tongariki Sunrise) <span style="font-size:18px;">3</span>/27/2025</p><p class="ql-block">黎明前我们向东南海岸驶去,一路颠簸,赶到了胡岛,我们要在汤加里基仪式平台,这个全岛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观看日出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日出是一种独特的奇观,它向我们展示了太阳是如何在壮观的石像背后升起的,也为我们展示了新的一天是如何开始的,我们会把这个美好的时刻永久的留下。</p> <p class="ql-block">看了日出之后回到热带雨林家中,房东主人最后一次招待我们吃他新做的水果罐头。谢谢奥斯卡先生每天早上为我们准备水果和鸡蛋,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绿色家园里享受了诗一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复活节岛,再见了,摩艾石像。这个一千年来一个完全与外来文化隔绝的社会,发展出了一个具有如此强大力量和想象力的艺术和建筑,以至于至今都是一道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自从发现了这个小岛300多年了,对这两件𣁽宝的研究至今仍然没有结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学的不断创新,复活节岛石像和象形文字的谜团终将被一一解开,还原复活节岛文明的真实面貌。无论结果如何,对复活节岛石像的探索都将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它将带领人类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三、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郊一日游 (San Diego Suburbs Day Tour) 3/28/2025</p><p class="ql-block">1、维尼亚德尔马市(Vina Del Mar)</p><p class="ql-block">1)、花钟(Reloj de Flores)(Flower Clock)</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第一站在维尼亚德尔马市(Vina Del Mar)停留,维尼亚德尔马是圣地亚哥西北部的一座海滨度假城市,它以其花园、海滩和高层建筑而闻名。维尼亚德尔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一座由终年盛开的鲜花制成的巨型时钟。</p> <p class="ql-block">这个钟坐落在卡斯蒂略山脚下倾斜的草坪上,它是用大量色彩缤纷的鲜花打造的园林杰作。这座植物地标是一座真正运转的时钟,每日每时每分每秒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滴答作响,它是</span>于1962年为世界杯而建,维尼亚德尔马是世界杯的主办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都长达3米。时钟的数字由色彩缤纷的新鲜花朵组成,花朵的高度约为10 厘米,以便指针可以自由移动。时钟上方是维尼亚德尔马的拼音。由于这座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鲜花一年四季都能盛开,色彩绚丽,每隔15分钟,就会有钟声和乐曲响起,因此引起很多游客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走在风景秀丽的维尼亚德尔马市海岸线,迎面吹来太平洋的风,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2)、<span style="font-size:18px;">鱼市场(Fish Market) </span></p><p class="ql-block">卡莱塔波塔莱斯(Calets Portales)这座小渔港热闹非凡,我们参观了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个当地著名鱼市场。鱼市场生机勃勃,海鲜种类繁多,非常新鲜</span>。</p><p class="ql-block">港口有许多船只出出进进,许多鸟儿在这里翱翔,享用着残羹剩饭。</p> <p class="ql-block">2、瓦尔帕莱索市(Valparaiso)</p><p class="ql-block">瓦尔帕莱索是智利<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太平洋</span>海岸的一座港口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智利最大的海港,</span>是智利立法首都(国会的所在地)、瓦尔帕莱索省首府、瓦尔帕莱索大区首府,是智利第六大城市。大瓦尔帕莱索都会区是智利第二大都会区,瓦尔帕莱索是该都市区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维尼亚德尔马)。它以陡峭的缆车和色彩缤纷的悬崖住宅而闻名。19世纪,大批欧洲移民涌入这座城市,给这座城市的建筑和文化机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称为“小旧金山”和“太平洋上的明珠”“天堂谷地”。</span>2000年至2015年间,这座城市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游客和文化企业家,他们被这座城市依山而建的历史街区所吸引,纷纷在此定居。如今,每月都有成千上万的智利和海外游客来到瓦尔帕莱索,欣赏这座城市迷宫般的色彩缤纷的建筑。2003年,瓦尔帕莱索历史老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以其工匠和波西米亚文化而闻名,同时也是多个备受推崇的音乐节和其他艺术活动的举办地。其中规模最大、最具标志性的,无疑是一年一度的维尼亚德尔马国际歌曲节(简称为“Viña”或“Viña Del Mar”)。 </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几乎把我们送到了山顶,下车后我们沿着山顶步道,观赏着座落在山顶的鹅卵石小巷老街区、老宅居民,也是老富人区。瓦尔帕莱索老城也是𠆤涂鸦城。墙壁艺术像是个迷宫,到处给你惊喜。</p> <p class="ql-block">涂鸦街道</p> <p class="ql-block">涂鸦墙</p> <p class="ql-block">涂鸦店铺</p> <p class="ql-block">涂鸦车库</p> <p class="ql-block">涂鸦垃圾桶</p> <p class="ql-block">涂鸦地面</p> <p class="ql-block">涂鸦艺术展览</p> <p class="ql-block">蚂蚁糖果店</p> <p class="ql-block">百年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钢琴楼梯</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山顶不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赏了街头巷尾色彩缤纷的艺术风格,也</span>饱览了瓦尔帕莱索湾的壮丽景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腰上的城市就像</span>一个圆形露天剧场,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可称之为</span>19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典范。<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这些色彩斑斓、古朴古朴的房屋和庞大的海港,处处都</span>感受到瓦尔帕莱索这座老城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中午大家都在导游推荐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就餐,边品尝美味<span style="font-size:18px;">披萨,边</span>居高临下观赏城市风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午两点半,我们从山顶贝拉维斯塔</span>乘电梯下到市区,告别了可爱的瓦尔帕莱索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埃米利安娜酒庄(Emiliana Organic Vineyards)</span></p><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了埃米利安娜酒庄,<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米利安娜酒庄位</span>于智利圣地亚哥西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谷地,</span>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酒庄,也是全球领先的有机和生物动力认证葡萄酒生产商之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葡萄酒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久负盛名</span>酒庄座落在的漂亮的山谷中,庄园很大,除了一望无际的葡萄树,园内筑有水池、蒲树林,还有其它果树,地里开满了新艳的野花。</p> <p class="ql-block">在葡萄园中,还饲养了羊驼、马和鸡,让动物与葡萄藤一起生活,以促进生物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酒庄还设有苗圃和原生植物的生物走廊,并在葡萄藤行间种植草类和花卉等覆盖作物。</p> <p class="ql-block">该葡萄酒厂的葡萄酒系列,涵盖了一系列经典智利葡萄品种的葡萄酒,包括佳美娜、赤霞珠、西拉、霞多丽和长相思。该公司的葡萄园遍布智利各地,占地近 1200 公顷,遍布科尔查瓜、迈波和卡萨布兰卡谷等著名葡萄酒产区。</p><p class="ql-block">其招牌葡萄酒是来自科尔查瓜谷 Los Robles Estate 的 Coyam。这是一款以西拉和赤霞珠为基础的六种葡萄混酿,在法国和美国橡木桶中陈酿 13 个月。</p><p class="ql-block">另一款顶级产品Gê,采用生物动力法混酿,由同一酒庄的佳美娜、西拉和赤霞珠混酿而成,并在法国橡木桶中陈酿16个月。</p><p class="ql-block">Emiliana还生产其他系列葡萄酒,包括单一葡萄园品种葡萄酒Signos de Origen,以及橡木桶陈酿时间较短、适合早期饮用的Novas Gran Reserva系列。Adobe Reserva系列是Emiliana的入门级系列。</p> <p class="ql-block">在南美洲这个美丽的酿酒厂品尝有机葡萄酒,何尝不是一件奢侈之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