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完王家大院,巴士载着我们去临汾市,2.5小时后抵达临汾市区,并入住在漫心酒店。</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接到通知明天壶口瀑布景区开放。第二天上午我们在酒店用好早餐,7:30乘巴士离开酒店,2小时后抵达壶口瀑布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服务中心检票后我们再乘景交车抵达景点,因为这里山路狭窄,用景交车短驳是一种既明智又无奈的选择,这就是山西人的实在。</p> <p class="ql-block">“壶口”的称谓,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山海经》有云:“悬注漩涡,如一壶然”。</p><p class="ql-block">黄河是晋陕两省之界河,壶口东岸是山西省临汾市吉县的壶口镇,西岸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壶口乡,壶口瀑布正处于晋陕大峡谷之交界处,自古以来,两岸两地人民隔河守望,睦邻友好,似如孪生兄妹,传承秦晋友好。壶口瀑布与中越边界的德天瀑布、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驰名为中国三大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因其气势磅礴而享誉中外,由此荣获许多荣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推向国际旅游市场的35王牌景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地”,“中国最美瀑布”等。</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黄河岸边观望,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裸露的河面,层层片石如同巨龙的鳞片在阳光直射下偶尔闪着银光。因为现在是枯水期,游客可以在河面上晃悠,若在汛期,这里都是河道,只有通过架设的这些桥才能到达壶口的旁边。</p> <p class="ql-block">我沿阶梯拾级而下,走上九曲水泥桥随人流迤逦前行,渐闻水声潺潺。</p> <p class="ql-block">信步走进河滩,只见一片黄河之水汹涌而来,迷茫的烟雾腾起,缥缥缈缈,仿佛是在用一种特有的礼节,迎接远道而来的我,喧闹而欢欣。水声逐渐响亮,仿佛就像丛林虎豹震山岗,像战场骏马长嘶鸣,又像寒冬凄厉的北风呼啸以旷野,但我依然看不到壶口瀑布。一时,我不禁有些失望,心想我从上海而来,带着一种美好心情,难道只为看这一片黄河水吗?那央视新闻片头中频频展示的咆哮不息的壶口瀑布在哪里呢?莫非春季河水小了的缘故?我一时疑惑不解。</p> <p class="ql-block">直到我走到黄河岸边护栏时,眼界顿开,天哪,原来真正的壶口瀑布在这里啊!只见黄河两岸高山巍然屹立,大河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峡谷,黄河之水奔腾呼啸,一头扎进了几十米深的低谷,浪涛在谷内汹涌翻滚,翻江倒海,水雾升空,浪涛间彩虹频现,蔚为壮观。站在瀑布边,观浪涛滚滚,听涛声轰鸣,兴奋不已。两岸站满了观赏的游客,人们长枪短炮镜头交错使用,咔擦咔擦之声不断,半空中无人飞机穿梭,一群来自四面八方,酷爱用镜头记录历史、传播文明、拍摄美景的摄影人,在此构筑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的形成有其的独特原因,因为一般河道上是难得有形成瀑布的地方,如果不是河床的地质结构特异,或者是地壳发生异常变故,如地震、火山等,要使河道上有这种断崖式的结构,而使河水形成瀑布是非常少见的,壶口瀑布的成因正是其两岸在壶口这块的地质结构特异所致,而形成瀑布的时间大约是在6万多年前了。原本400多米宽的河床水流,突然被只有50来米宽的十里龙槽截住(这一段突然狭窄的一段被称为“十里龙槽”,将奔腾的黄河水束缚其内,可谓生动形象),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瀑布。听:滚滚泥浆泄入龙槽犹如奔马向前振鬃奋蹄,踏破惊涛骇浪,气势滂沱。声如进军鼙[pí]鼓,铿锵回声峡谷。吼声犹如君王驾临,气势恢泓,慑人心魄。我站在壶口瀑布,聆听着黄河怒吼,领略了黄河情韵,让我浮想连篇.....</p> <p class="ql-block">曾记得上小学时,就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发生在壶口。传说,壶口瀑布和“龙漕”之形成,是因龙王发怒破石而造,大禹治水,将石山凿开,使黄河水位下降了100多米,原来深居黄河底的龙王无处归宿,一时发怒,破石入地向下钻,用尾巴不断拍打着下游的岩石,于是造出了十里“龙漕”,玉帝赐壶锁住蛟龙。从此,龙王便深居龙漕底,再也不敢上岸危害百姓了。</p> <p class="ql-block">曾记得,1938年,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此写下不朽诗篇《黄河颂》,冼星海后谱曲名曰《黄河大合唱》。此时此刻,我的耳边悠然响起了那首雄壮激昂的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此歌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心,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抗日战场,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保卫了伟大的母亲河——黄河。</p> <p class="ql-block">伫立壶口瀑布前,遥想九曲黄河如一条巨龙,由此我联想到有关水的词语,譬如柔情似水、以柔克刚、柔中带刚等,这至柔至和的水被压迫到怒不可遏时,竟有如此强大的反抗力量。原来这至柔至和中,只有宽厚而绝无软弱,这正是中华民族宽厚仁爱、永不屈服、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也正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讴歌黄河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还依稀看见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壶口瀑布时堆砌的跑道遗迹,黄河母亲以她博大的胸怀,笑迎她的儿女在她的身上跳跃飞舞。</p> <p class="ql-block">来到壶口瀑布,除观赏瀑布壮美景观外,另一道风景莫过于瀑布边做旅游服务的毛驴队了。空旷的壶口瀑布景区,成了这些牵着毛驴的农民展示自我价值的人生舞台。他们统一着装,地方风味很浓:头裹羊肚白毛巾,身穿羊皮翻毛背心,紧扎红腰带,手拿硕长旱烟袋。就连专供游人骑用的黑色毛驴,也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黑毛驴美其名曰:红红、黑黑等。自景区开辟“骑毛驴,游壶口”旅游项目以来,这些祖祖辈辈只会干农活的庄稼汉,走出家门,搞起了旅游服务。据一位老者讲,他们是轮班的,隔一天一次,在这里干了20多年了,生意冷淡时一天能收入二三百,旺季最高达七八百元。观景之余,游客与黄河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或听一曲“拉手手,亲口口”的民歌,感觉还是蛮有趣的。从一个个牵驴人匆忙的身影中,我似乎听到黄河两岸农民增收的咚咚脚步声;从他们布满笑容的脸上,我似乎看到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一侧瀑布旁,有一个名为“龙洞”的石洞,可以从地面通往瀑布的下方,能更近距离更真切地观看(进入龙洞满60岁还要单独购买10元的票,)。</p> <p class="ql-block">龙洞传说是大禹治水时所开凿,洞深13.8米。据说当年李白就是在龙洞获得灵感写出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名句。龙洞的门额上刻有“黄河奇观”四个大字,为华国锋所题写,古朴的颜体很是舒展得意。</p> <p class="ql-block">龙洞的台阶,几经旋折,下到岸底,这是一个观瀑平台,距瀑布约40米。</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个位置,只觉得汹涌浩荡的黄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如近在咫尺一般。跌落下泄溅起的水雾如同巨壶内黄水沸腾,轰隆的水声震耳欲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著名的壶口瀑布四大奇景“龙宫水帘洞”、“长虹卧波”、“群龙掀浪”和“水底生烟”就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对同一个壶口瀑布,以不同角度审视,更能体味它的神韵。如果说在壶口边上是俯视瀑布,那么在龙洞里就是仰观瀑布。只见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我亲眼目睹后,觉得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千古名句是何等地精辟!</p> <p class="ql-block">如此近地站在壶口瀑布边,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倾听壶口瀑布的雄浑交响,我真想大声呐喊,一如眼前的瀑布一般,发出天地间撼人心魄的奇响。我想,今天来到了这般境界,我真的感到人生不虚!壮哉、黄河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一次旅行就是一次阅读。旅行就是在读中国这本大书:读山川江河、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世间万象,读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的中国。壶口之行,我在用脚继续书写新的行走游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