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职业方向

艾鱼儿

<p class="ql-block">记录:我原本是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在3月底借调到杨渡街道党建办机关做党建工作。今天接到通知,又借调河东新区管委会社工中心部,做党建引领两覆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社区到街道再到管委会,工作场景在升级,接触的党建工作维度也更系统啦!“党建引领两覆盖”(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是基层党建的核心任务之一,分享几个落地思路,或许能更快上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先摸清“底数”:精准定位“未覆盖”难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组织覆盖前提:找全“空白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用“地毯式摸排”梳理辖区内企业、社会组织、新业态群体(如快递站、物业、商圈等),建《未建立党组织台账》,标注党员人数、单位性质、流动党员情况(比如是否有“口袋党员”)。</p><p class="ql-block">- 重点关注“小散弱”组织(党员不足3人)、流动党员集中区域,这是组织覆盖的难点。</p><p class="ql-block">2. 工作覆盖基础:建强“联系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暂不具备建党条件的单位,先通过“党建指导员”“联合党支部”“行业党委兜底”等方式介入,比如商圈可成立联合党支部,新业态群体可依托工会、妇联先开展活动,逐步凝聚党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组织覆盖的“建”与“联”:分类施策更高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单独建:成熟一个建一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推动单独组建党支部,同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避免“建而不管”。</p><p class="ql-block">2. 联合建:以“联”破“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党员不足3人的单位,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组建联合党支部(比如多个小微企业联合、物业与业委会联合),可依托园区、商圈党委统筹管理。</p><p class="ql-block">3. 兜底建:用“枢纽”织密网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成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新业态党建联盟”等枢纽型党组织,对零散党员、流动党员实行“兜底管理”,比如建立“流动党员驿站”,定期开展组织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工作覆盖的“实”与“活”:让党建真正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避免“为建而建”,把党建工作融入业务:比如在企业中设“党员示范岗”“技术攻关党小组”,在社区社会组织中通过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让组织生活与实际需求结合(比如新业态群体关心的“送餐安全”,可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培训)。</p><p class="ql-block">2. 用“活动”破局,吸引党员“归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针对流动党员、“隐形党员”,用灵活的活动形式凝聚人心:比如线上“云端党课”、户外“红色骑行”主题党日、“微心愿”帮扶活动等,让党员感受到组织存在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新岗位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思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协调难题:跨部门、跨领域沟通怎么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主动对接管委会组织部门、街道党建办、行业主管部门(如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建立“党建联席会”机制,用“数据共享”(比如企业注册信息、党员组织关系排查)推动协同。</p><p class="ql-block">2. 动力难题:非公组织“不愿建”党组织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用“服务换支持”:比如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党建优秀企业优先评先评优)、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资源,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实惠”,减少抗拒心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点小提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有社区和街道的基层经验,这是天然优势——知道一线痛点在哪里。到管委会层面,更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整合资源,比如把“两覆盖”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结合,让党建成果更具象(比如某个商圈党建带动了经济活力,某个小区党组织解决了民生难题)。如果遇到具体案例,也可以随时聊聊,一起琢磨解法~ 加油,新岗位很有挑战性,但也更容易做出系统性成果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