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东山景区位于太湖之滨,是延伸于太湖中的半岛,三面环水,以湖光山色、历史文化和茶乡特色闻名于世。之所以选用这张照片做封面,其实也有深意,那就是——风月无边啊!</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启园</p> <p class="ql-block">启园,原为席启荪的私家花园,俗称席家花园。是一处始建于民国时代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坐落在东山东部的杨家湾附近。1933年席氏为纪念其上祖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占地50余亩。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经政府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才具今日之风貌。</p><p class="ql-block">启园,一座融合江南园林精巧与太湖山水壮阔的古典私家园林,以“镜湖厅”为核心,依山傍水,景致迷人,尽显湖山之美,是苏州园林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镜湖厅旁的天竺。</p> <p class="ql-block">启园最出名的三个景点是:柳毅井、康熙御码头和古杨梅树。</p> <p class="ql-block">‘御码头’三个字由刘墉所题。</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雕花楼</p> <p class="ql-block">苏州东山雕花楼(又称春在楼)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的一座经典江南古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楼”。</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民国时期(1922年—1925年),由东山富商金锡之、金植之兄弟耗资15万银元修建,历时三年完成。</p><p class="ql-block">主楼名“春在楼”,取自清代诗人俞樾的名句“花落春仍在”。</p><p class="ql-block"> 整座建筑采用传统江南宅院的中西合璧风格。分为前楼、后楼、花园、书房等部分。以木雕、砖雕、石雕、金雕(铜雕)闻名,雕刻题材丰富,包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吉祥图案(如“二十四孝”“郭子仪拜寿”等)。</p><p class="ql-block"> 门楼、梁枋、门窗、栏杆等处均布满精美雕刻,层次分明,工艺细腻。</p><p class="ql-block">雕花楼以其极致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苏州古建筑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和合二仙的图案象征着家庭和睦,婚姻美满。</p><p class="ql-block">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盒,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画像中的和合二仙,即是寒山、拾得,本是天台山的两位高僧。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由官方确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鸿禧二字多见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宅院影壁、门匾,寄托主人对家族昌隆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春在楼雕花门楼正面门楼的砖雕分三层,中坊是“天锡纯嘏”4个大字,喻意天赐洪福,左右兜肚雕的是《三国演义》古城相会和古城释疑的故事,喻意忠孝仁义;上坊雕灵芝、牡丹、菊花、兰花、佛手、祥云等图案,下坊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均是吉祥之意。与“天锡纯嘏”相对应,这边中坊写的是“聿修厥德”4字,为清代书法家尹立勋所题,意为修行积德,左右兜肚雕的是尧舜禅让和文王访贤的故事,喻意德与贤;上坊是王母娘娘做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的场面,取“寿”的意思;接下来一栏雕了10只梅花鹿,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禄”的意思;下坊是唐朝大将郭子仪做寿,他的7个儿子8个女婿前来贺寿的场面,多子多福,取“福”的意思。再加上顶脊正中的聚宝盆,门楣上方的双喜字,合在一起,就占全了“福、禄、寿、喜、财”5个字。</p> <p class="ql-block">金氏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雕花楼,毗邻明代状元施槃故居旧址,兼具孝文化与状元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主人乘坐的轿子。</p> <p class="ql-block">木雕上讲述的是‘三英战吕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花园占地面积不大,却也有山有水,亭台楼阁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停云”二字源自陶渊明的同名四言诗《停云》,诗中通过“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等意象,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乱世中的孤独感。园林艺术借用此名,既呼应诗歌意境,亦隐喻自然景观的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井盖也这么讲究。</p> <p class="ql-block">室内86对凤凰木雕与西洋彩色玻璃窗尽显中西合璧。</p> <p class="ql-block">雕花楼与状元府的夹巷,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雕花楼内的状元府第是明代苏州第一个状元施槃的故居,不幸的是24岁就英年早逝。清朝时由金氏祖父买下,成为金氏老宅。</p><p class="ql-block">第三站:陆巷古村</p> <p class="ql-block">陆巷古村内古建筑众多,尤以明代古牌坊,古街著名。</p> <p class="ql-block">寒谷渡背靠寒谷山。</p><p class="ql-block">它是古代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怀古堂是明代王鳌家族祭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王鏊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为一品宰相。他学识渊博,文章雅正,言谈议论明晰流畅,德才兼备,弟子众多。</p> <p class="ql-block">怀古堂入口处的八宝插屏。</p> <p class="ql-block">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明初改为宝俭堂。原为南宋左拯、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文学家、词人叶梦得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p> <p class="ql-block">月明风静鹤归来</p><p class="ql-block">水绕山迴龙起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榭上一对方石柱镌刻了一对仙鹤与云纹,较好的诠释了此处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古村最具特色的三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王鏊连中二元</p><p class="ql-block">王鏊并未连中三元,而是连中二元(解元和会元),殿试中取得一甲第三名(探花)。他在成化十年(1474年)的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会试中取得第一名“会元”,但在殿试中只取得了第三名探花。</p><p class="ql-block">关于王鏊未能连中三元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主考官商辂出于嫉妒,担心王鏊如果也连中三元会与自己齐名,因此故意将他排在第三名。另一种说法是王鏊在殿试中答卷偏题及多说题外话,导致未能夺魁。尽管如此,王鏊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他的才华和学识在当时广受赞誉。</p> <p class="ql-block">王鏊故居惠和堂在东山镇陆巷古村,宅前原有登俊、解元、会元、探花、阁老等牌坊,解元、会元、探花牌坊现已修复。</p> <p class="ql-block">唐寅对王鏊的评价非常高,称其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唐寅对王鏊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在王鏊墓前挥泪吟下这副对联,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马车与轿子的制作工艺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杉墙上的花板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粹和堂,这座明基清建的大型厅堂建筑群,曾经是叶家的家宅。粹和堂的阳楼,又称“棋乐仙馆”,是主人闲暇时焚香抚琴的地方。楼内的建筑构造新颖奇特,不仅美观大方,还能让琴音绕梁三日不绝,真是个神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走进院内,你会看到保存完好的砖雕门楼,每一块砖都雕刻得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门楼上雕刻的内容丰富多样,工艺精湛,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遂高堂,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是明朝正德年间宰相王鏊胞弟王铨的故居,也是陆巷古村中最为古老的一幢明朝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后记:2025年6月2日至4日,同学与闺蜜一行四人于苏州东山景区游玩,不紧不慢的自由行非常适合当下的我们,惬意满满。</p><p class="ql-block">一路上那湖景与山色相映成趣的自然风光,以及古迹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适合我们休闲度假和进行历史文化的探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