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登蜀道 难忘迟来家乡行

赵本忠

<p class="ql-block">中国有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五月的巴蜀大地春意盎然。年逾七十的我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思潮起伏,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四川省达州宣汉县老君乡,祖辈们曾生活在那里。那是个海拔一千多米高的农村乡镇。开车沿着崎岖坡陡的盘山公路,我和亲戚本怀、本杰、本会三位堂弟妹一起去给爷爷扫墓。爷爷的墓碑座落在山边的凹凸处,因年代久远失修,墓上所刻碑文历经风化模糊不清了。墓葬处地风水甚好,前方是一片稻田,两侧植被茂盛,郁郁葱葱。家人们告诉我,爷爷参加过农会的革命工作,曾利用裁缝店做掩护帮助红军传递情报,后来被杀害了。父亲就是在爷爷革命行动的感召下毅然参加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先辈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早己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如今,这个地处云端之巅曾经贫脊的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各项民生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消除了贫困,村民安居乐业,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生活的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将帅碑林】红军纪念墓园,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园内安放着从四川各地参加红军及原红四方面军将领的纪念碑。墓园庄严肃穆,令人崇敬!我的父亲1933年参加革命,跟着红四方面军的队伍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遭遇敌人围追堵截,战斗中被打散。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艰难困苦,躲过敌人追踪,终于找到部队,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后来经历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逐渐成长为军队的高级将领。记得我小时侯看过父亲左肩上的弹孔和右腿上一块长达十多公分的马刀疤痕,这些都是在战场上与敌人交战时留下的。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给父亲颁发了二级残废证。历史见证了他的功勋!站在父亲纪念碑前,我以儿子和部队转业军人的身份向他致以庄严的军礼!表达了赵氏家人们对父亲的敬意和缅怀之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前辈们为人民幸福生活打下的江山,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下去,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七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魂牵梦绕的家乡,当我踏上它的土地第一步起就仿佛感到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熟悉。这次回来住在老君乡隔辟的黄金乡,因为多数亲戚都住在那。大家甫一见面就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喜悦之中,现实的情感交流果真应验了那句“亲不亲故乡人”啊!本怀是我大堂弟,我们是同辈所以在一起很谈的来。他退休前曾在当地小学校担任校长职务,是个有素质有担当的文化人。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经过奋发努力终于从农村走了出来。他成长励志的故事让人动容。走在老街的巷子里聊着聊着来到河边的栈道,微凤裹挟着泥土芬芳与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蜿延的柏油马路像腿色的银絲带环绕在远方的崇山峻岭,麦田里静静躺着收割后金灿灿的菜仔花麦穗,与岸边高低错落有致的民房,构筑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啊!太美了!此时此刻流连忘返!改革开放后,家乡在时光里悄然蜕变,而我终于赶在白发丛生时,触摸到它时代跳动的脉搏,或许正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故里梦魂牵,灯前泪落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