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偶尔又在他朋友圈搜到他的作品,令我耳目一新,惊羡不已!<br> 他,顾钢。是我远在异国他乡的老同事:一个很有艺术才华之人。 <br> 一鼓作气拜读了他的作品:不仅足见他的天赋异禀,丰富想象力,敏捷的才思;更钦佩其勤勉踏实,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所爱的态度。<br> 几度春夏秋冬、日月轮回,无论身处何地,正如他自己所说:没闲着。绘画俨然成了他生活的极大乐趣。<br> 赏其作品,虽非专业,却令内行啧啧称赞。他手执的画笔🖌,竟能在颜料与画布之间挥洒自如;他独到的目光,善于从寻常之物中捕捉到瑰丽之美。透过他对光影,色彩,构图,笔触,赋诗,解读,足见其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感,尽享自由美好的个人空间……<br> 赏罢,忍不住续笔美篇《钢之集:二》。谨此,愿与众分享、体悟身边一切可爱,且有生命力的细微之美。<br> </h3> <h3>我的慢生活</h3> <h3>树叶贴在窗户上,光影隔帘就成了一幅画🤭</h3> <h3>篱笆,野花<br>有些不起眼的角落,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倒是很悦目的呢。</h3> <h3>傍晚的黄月亮🌙</h3> <h3>路边的小超市<br>这种小镇上开在老房子🏠里的小店蛮有味道的,就随手画了下来。</h3> <h3>老房子附近有个植物园,一直很喜欢里面的参天大树和阳光透过树隙照下来那种感觉。</h3> <h3>老房子和百子莲<br>家附近的风景</h3> <h3>伊登小镇的海湾<br>很少画海,虽然看海很方便,最近的不到半小时的车程。</h3> <h3>窗下的仙人掌🌵<br>仙人掌其实并不好看,虽然开花很好看,但在国内气候关系能种到开花🌼也是比较少见。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种。不过当静物画还是蛮有意思的。</h3> <h3>沼泽地上的水鸡<br>家附近的风景<br>这里随处可以看到水鸡,羽毛是一种发亮的蓝色。蛮有意思的。眼花手抖胡乱地点上几笔,放大看看还可以,没有一团糟。</h3> <h3>这次搬家翻到多幅十多年前的旧画作</h3> <h3>偶尔拾得</h3> <h3>余晖<br>家附近的风景</h3> <h3>再来一个小画:蓝蓝的天……</h3> <h3>搬家翻出来一个我17岁画的写生,为了节约画在一张盒子拆下来的卡纸上。结果油都渗到后面了🤭,记得那时西郊公园附近还很空旷呢!这样的房子🏠都被部队(估计是领导)占着。现在想来当时肯定很羡慕住在里面的人呢。</h3> <h3>翻到一个旧作:《Flinders Street》<br>记得在City 随手拍了个照片,回家看看两个不同的红色观光车和新旧建筑对比,蛮有意思的,就画下来了。后来发现在这个位置取景的在网上还没有看到过,有点与众不同吧🤭</h3> <h3>旧作:<br>水平风敛江村寂,<br>瑟瑟秋声寥岸间;<br>静夜无眠遥望处,<br>客中明月照家山。</h3> <h3>牧场<br>画的时候想到的是牛排🥩🤭</h3> <h3>Glen. Waverly 的月色<br>每晚都看到窗外星星点点的灯光和远处警察学校的钟楼,昨夜看到夜色很美,忍不住就画下来了。</h3> <h3>一个废弃的老路碾<br>还是蒸汽动力的,应该有100~200百岁了。</h3> <h3>初夏中午<br>不知门后的花园会是怎么样🤭</h3> <h3>棕榈🌴海滩的餐馆<br>澳洲人蛮有意思的,不管餐馆、咖啡馆,能坐户外的绝不坐户内。也是环境干净,否则……😄</h3> <h3>有风力水车的牧场<br>澳洲夏季少雨,草反而是枯黄的。这种风车一般是抽井水用的。</h3> <h3>路边的铜像<br>25✕20公分的小画板,以前画写生剩下几个,现在懒就在家里画画,蛮好的,省时,省力,还省钱🤭</h3> <h3>阵雨将临<br>画完忽然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当乌云密布的时候》,当然内容跟这个画毫不相干的,时常会想起过去,说明是老了。</h3> <h3>牧场土路<br>这种乡村土路画出来蛮有味道的,当然在上面开车肯定没有公路舒服的,连下几天雨就更够受的了🤭</h3> <h3>旧作:<br>细雨无声溶碧色,<br>偶闻遥处两三鸦;<br>荒原寥落无人迹,<br>一径苔藓缀野花。</h3> <h3>家附近的风景<br>经常散步看到,这里的这种毫不起眼,年久失修但尚未坏掉的木围墙,觉得应该是蛮入画的吧?就画出来了。各位朋友觉得如何?</h3> <h3>阵雨将临<br>搬家翻出的一幅旧画稍作调整翻新一下,装上框有点古典的味道吧。</h3> <h3>正午牧场<br>曾经路过看到刚割过的草地上,隐约排列的S型线条蛮有趣的,在飞驰的车上随手拍得很不好。不过回家美化一下还可以画出来的。</h3> <h3>废弃的村舍<br>这种破旧的小场景画出来倒是蛮有味道的。很好奇背后会有些什么故事……</h3> <h3>有时候真想就这样进入自己的风景里</h3> <h3>旷野中的桉树<br>澳洲地广人稀,这种景色随处可见,搬到画里蛮不错吧😄</h3> <h3>月升<br>可能是纬度原因吧,这里经常看到一个大大的红月亮🌙,这时太阳☀还没有落山呢。那天在海边看到这个白色的小教堂⛪,就被它别致的设计所吸引。尖顶的十字架更在夕阳落山的瞬间被渲染成了金色!就跟月亮一起画出来了😄</h3> <h3>山坡上的小教堂<br>一边是用红砖砌的几何多边形新潮设计,一边是普通白色的木板房,新与旧之间用一个玻璃走廊连接起来。蛮好玩的。</h3> <h3>老巷斜阳<br>上海有“弹格路”的小巷早已只是记忆中存在了。画着蛮有趣,但这种路坐在自行车后面简直就是受刑🤭</h3> <h3>村舍<br>看到一个白色的老旧小房子它门前的葡萄藤都爬到白铁皮屋顶上了。觉得蛮有意思的就画了下来。当然夸张了一下,有点味道吧?</h3> <h3>雅拉河<br>途经一条小河,风景秀丽。河边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牌子,记载着原住民关于此段的传说:天热河中许多嬉水的人。查了一下才知道就是维州著名的雅拉河。全长240多公里,原以为我们接近上游了,其实还在中下游。</h3> <h3>村舍<br>既是村舍,就弄几只鸡吧,其实很少看见散养在外的,别得禽流感就好🤭</h3> <h3>澳洲慢生活<br>旧作:七律<br>世事由缘随遇置,<br>泥鳅休梦被龙鳞。<br>安居市井时闻趣,<br>喜傍林泉早识春。<br>拙器古茶修自在,<br>简樽新酿悟天真。<br>凡夫犹得闲云逸,<br>不羡王孙乐俗尘。</h3> <h3>傍晚散步<br><br>住家附近,往东远眺天际线,除了丹德农山⛰️,最高的建筑就是维州警察学院的钟楼了</h3> <h3>有常青藤的老房子<br>这个不在家附近</h3> <h3>红鹦鹉🦜(家附近的风景)<br>这里随处可见鹦鹉。这种红绿或红蓝二色的不大,但好看。</h3> <h3>Berwick的老邮局<br>这个建筑的名字就叫老邮局,建于1884年确实也够老了。后来改开餐馆了。不过Old Post Offce. 还镌刻在墙头上。</h3> <h3>红玫瑰与白玫瑰<br>上次画剩下的颜料,翻出两年前的旧画回炉重造不浪费🤭</h3> <h3>弄个静物玩玩<br>这是自栽的,不是路边采的🤭</h3> <h3>街角的老建筑<br>乡下人进城所见🤭<br></h3> <h3>最后的一抹红<br>家附近的的风景。这个秋天我可没闲着🤭</h3> <h3>墙边的小枫树(家附近的风景)<br>又是秋华烂漫天,<br>也将青绿换红颜;<br>休怜绛叶非常驻,<br>好过昙花一瞬间。</h3> <h3>这里的秋天<br>家附近的风景<br>鸟声空寄斜阳外,<br>草色偷潜落叶中;<br>莫道此间无四季,<br>秋光一路树妆红。</h3> <h3>这里还是秋天(家附近的风景)<br>鸟声空寂</h3> <h3>旧作:小草<br>平生自在无需植,<br>石隙阶根俱可家;<br>未见东君先得绿,<br>报春何必是名花。<br>翻到一个许多年前拍得照片,底片早已不知去向,现在看看也蛮好玩的。</h3> <h3>姑苏印象<br>碧螺春沏涤尘心<br>何处吴音唱古今;<br>满棹烟云深巷过,<br>一声欸乃弄清吟。</h3> <h3>村中小景——栏杆<br>再度寻幽向小园,<br>相同景致复新观;<br>绿茵深处闻山鸟,<br>藤蔓无言上石栏。<br></h3> <h3>街边花摊<br>很喜欢这些小花店,,在City 看到,就画出来了。</h3> <h3>街角老酒馆的黄昏<br>这种开在老建筑里的酒馆,用上海话来说:老有腔调咯。不过大多数当地人还是喜欢坐在外面。可能他们认为更有腔调吧🤭</h3> <h3>小河淌水<br>画的时候忽然想起一首歌:小河淌水。又想到人类以河为题的文学、音乐🎶、美术作品。这种对河流情有独钟,大概是有河流的地方就有生命吧。</h3> <h3>闲中好,静对西窗外。竹雨诗有声,云山画无界。<br>闲中好,浅醉溶冥想。望影知月升,闻风识画放。(随拍)</h3> <h3>家附近的风景<br>傍晚看到对过人家的灯光,朦朦胧胧的蛮有味道的,正好哟一个小画板就画下来了。</h3> <h3>丹德农山里的杜鹃花<br>墨尔本现在是冬季,到杜鹃花开还要几个月呢。记得郑板桥有句诗:留得春光过四时。画画就是这点好。</h3> <h3>秋水老梧桐</h3> <h3>一个有砖雕的角落<br><br>客至幽庭欲问茶,<br>廊前惊起两三鸦。<br>苔留履迹人何在,<br>唯见沿阶绽野花。</h3> <h3>有砖石路沿的街口<br>在City所见,不懂为什么要在路沿铺这一段砖石,大概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吧?倒是蛮有味道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