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姊妹山东行(十七)参观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

杨军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6月10日,我们来承德的第2天,参观承德著名的八大庙中的两个庙宇,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这两个庙宇都是承德著名的庙宇。</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庙号称小布达拉宫, 是乾隆为祝贺自己60岁生日和母亲80岁大寿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虚弥福寿庙号称班禅行宫,是乾隆70岁生日,请班禅六世贺寿,模仿其西藏住所建造。</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意为观音菩萨的道场‌,特指中国河北省承德市的普陀宗乘之庙,该建筑群因仿照西藏布达拉宫而被称为“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 ‌,又称“ 小布达拉宫 ,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 80寿辰而下令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该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狮子沟村,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占地2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历时四年,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竣工‌。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的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庙内共有6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更是汉藏建筑融合的典范。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反映了清代鼎盛时期的建筑艺术水平和社会活动情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1961年,普陀宗乘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 的石狮子‌位于该庙的山门前,是一对石狮子,象征着皇家寺庙的威严与等级。这对石狮子昂首雄居于左右两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普德宗乘之庙 的碑亭位于寺庙中轴线山门与五塔门之间,建筑形制为重檐黄琉璃歇山顶,平面呈方形三开间,四面设拱门,属清代皇家碑刻典型规制‌‌。</p> <p class="ql-block">  碑亭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汉白玉须弥座为基座,采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碑文,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碑亭不仅是纪念普陀宗乘之庙建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  碑亭不仅是纪念普陀宗乘之庙建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立有三通石碑,中央为乾隆三十六年御制 《普陀宗乘之庙碑记》 ,东为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p> <p class="ql-block">  西为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p> <p class="ql-block">  其中汉文部分为乾隆皇帝亲笔书写‌。</p> <p class="ql-block">  普德宗乘之庙的石象‌位于庙门前,是一对跪姿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1。这对石象不仅是寺庙的装饰,更是佛教大乘派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有着石狮子,还有两尊威严的石象。大象在佛教中象征着力量和智慧,特别是大乘佛教的象征。有趣的是,这两尊石象的前腿膝盖后弯,呈现出一种不可能的跪拜姿势。</p> <p class="ql-block">  这种设计并非偶然,而是设计师有意为之,象征着西藏对大清的绝对忠诚。大象的力量象征着普渡众生的任务,而释迦牟尼诞生时白象入胎的故事更是增添了大象的神圣性。</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走上五塔白台。</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 的五塔白台‌是 承德外八庙 中极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的中部,是普陀宗乘之庙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竣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时四年半。</p> <p class="ql-block">  五塔白台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色佛塔,分别对应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象征着火、地、水、风、空五大元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五塔白台前。</p> <p class="ql-block">  五塔白台漂亮极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景观都是乾隆皇帝按照西藏的布达拉宫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照相比较亮。</p> <p class="ql-block">  大白台上的五塔漂亮极了。</p> <p class="ql-block">  看那边的景观更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塔下面的白台。</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看五塔白台。</p> <p class="ql-block">  老顾去参观了西罡殿,那里是佛教信徒打坐的地方,上面没有房顶,所以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大白台的墙上有一棵绿树,这样的景色多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白台在红墙的外面,我们没有进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向大红台小布达拉宫走去。</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通往大红台的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就在我们的身后。</p> <p class="ql-block">  这座寺庙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的60岁生日和母亲的80岁生日而建造的,同时也是为了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加强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五塔白台作为普陀宗乘之庙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五塔白台上的五色佛塔不仅象征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还代表了宇宙的五大元素。塔身上装饰有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钢杵等图案,象征五佛五智‌。这些设计元素不仅展示了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推崇。</p> <p class="ql-block">  兄妹前行在去小布达拉宫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走进了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普德宗乘之庙 的琉璃牌坊‌位于庙宇的中部,是庙宇前中部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一条等级界限。</p> <p class="ql-block">  这座琉璃牌坊采用清式三间四柱七楼三券门设计,以红黄绿琉璃瓦覆盖,单翘单昂斗拱,三券门以汉白玉为边饰。</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坊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建筑艺术品,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文化意义。它标志着清朝官员和少数民族贵族在庙宇前的不同待遇,反映了皇帝对少数民族的礼遇和对边疆稳定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牌坊上共有七层楼,包括一正楼、二次楼、二夹楼、二边楼,正楼和次楼用歇山式,夹楼用夹山式。</p> <p class="ql-block"> 明间正楼前额有乾隆帝御题“普门应现”四字,后额为“莲界庄严”,象征着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牌坊前的月台上还设有石象一对,进一步增添了庙宇的庄严和神圣氛围‌。</p> <p class="ql-block">  兄妹几人坐在树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  前往大红台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今天来这里参观的人还不算多。</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大红台的下面。</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位于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内,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红台高约25米,下宽59.6大红台,位于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内,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红台高约25米,下宽59.6米,上宽55.15米。</p> <p class="ql-block">  你的身后就是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也叫做大红台。</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下以巨大的白台为基座,白台高约17米,上为砖砌(东、西原有殿,已毁),下为石砌。</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壁面的中部自上而下嵌饰着6个建筑式的琉璃佛龛,每个佛龛饰有瓦顶、斗拱、额柱、隔扇等。龛内为无量寿佛坐像,外帖帏幔。</p> <p class="ql-block">  墙面排列九层藏式梯形窗,窗分真假,故又称真假窗。相映,显得格外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中部有万法归一殿,殿四周有三层高的群楼,楼后的西面是慈航普度殿,东面有落伽胜境殿和重檐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从外表上看是用多个方体组成,每个建筑又以参差的高台为基础,上建汉族形式的亭楼殿阁,顶上覆镏金铜瓦,与台壁的红白颜色。</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可以走上大红台。</p> <p class="ql-block">  从登上大红台的外楼梯可以看到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 普德宗乘之庙的大红台第一层主要包括大白台和大红台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位置现在在白台上。</p> <p class="ql-block">  现在登上了白台。</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位于普德宗乘之庙的顶部,高达25米,下宽59.6米,上宽55.15米。大红台以巨大的白台为基座,白台高约17米,上为砖砌,下为石砌。大红台的壁面中部自上而下嵌饰着6个建筑式的琉璃佛龛,每个佛龛饰有瓦顶、斗拱、额柱、隔扇等,龛内为无量寿佛坐像,外帖帏幔。墙面排列九层藏式梯形窗,窗分真假,故又称真假窗‌‌。</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的顶部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显得格外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整个大红台及其附属建筑群共有六十多处大小建筑,其中最高的大红台有43米高‌‌。</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内部有万法归一殿,四周有三层高的群楼,群楼后的西面是慈航普度殿,东面有落伽胜境殿和重檐八角亭‌‌。整个大红台及其附属建筑群共有六十多处大小建筑,其中最高的大红台有43米高‌‌</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的顶部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大红台内部有万法归一殿,四周有三层高的群楼,群楼后的西面是慈航普度殿,东面有落伽胜境殿和重檐八角亭‌‌。整个大红台及其附属建筑群共有六十多处大小建筑,其中最高的大红台有43米高‌‌。</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大红台的千佛阁。</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虔诚祈祷身体健康,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开放,我们在外边照的相。</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大门和上面的屋脊都是琉璃瓦,红绿相配很好看。</p> <p class="ql-block">  房顶上的装饰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红台的观景台上。</p> <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一丝云彩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很高登起来吁吁带喘。</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来到了金顶的上边,这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给我们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殿名“万法归一”寓意“天下万法终归于此”,金顶设计强化了宗教神圣性与皇权威严‌。</p> <p class="ql-block">  按照人家摄影师拍的角度留下了影像。</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的金顶并非纯金打造,而是采用鎏金铜瓦工艺‌,使用头等金叶约14000至15000两(约0.7-0.75吨)覆盖铜瓦表面,形成金碧辉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鎏金铜瓦结构‌:主殿“万法归一殿”的屋顶由鱼鳞状铜瓦制成,表面通过鎏金工艺覆盖黄金。每块铜瓦的鎏金重量约50克(一两),总用量为14000至15000两黄金。‌‌</p> <p class="ql-block">  日军侵华期间曾刮取下层铜瓦的鎏金层,导致部分区域金层脱落,现存的屋顶下层颜色较暗。</p> <p class="ql-block">  世界共有三处普陀道场,分别位于印度、西藏拉萨和浙江定海,而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是清代仿照拉萨布达拉宫建造的第四处象征性道场。</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因仿西藏布达拉宫而闻名,虽规模较小,但建筑体量和艺术价值在内地寺庙中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金顶平台观景台上,看远方群山峻岭。</p> <p class="ql-block">  前方琉璃瓦阁真漂亮。</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是站到了最高层。</p> <p class="ql-block">  沿着通道向小布达拉宫的上层走去。</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观景平台上相互拍照。</p> <p class="ql-block">  二妹在登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现在登上了大红台第一层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  二妹夫妻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妹和老顾也登上了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二妹站在观景平台上眺望远方。</p> <p class="ql-block">  远方的景观太美了。大红台从外表上看是用多个方体组成,每个建筑又以参差的高台为基础,上建汉族形式的亭楼殿阁,顶上覆镏金铜瓦,与台壁的红白颜色相映,显得格外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那边是群山峻岭中的承德避暑山庄。</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层大殿里万缘普应。在这里的许愿很灵菩萨都能够达到你的满意。</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笔匾额“万缘普应”,四面群楼分别题有“庋经之阁”“秘密圣境”等,为汉藏建筑艺术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红台的中央建筑,里边都是各种佛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正在修善的大殿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  棚顶的绘画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大殿正在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  有些大殿也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  这里全是佛殿。</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此休息。</p> <p class="ql-block">  绿色的琉璃瓦房是通上个观景台的楼梯间。</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长廊中休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下来通过的第二层平台。</p>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时候必须从这个绿色琉璃瓦的楼梯间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观景平台上的琉璃装饰。</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层观景平台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第二层观景平台上的一个彩色塔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面的一个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平台上看下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不仅是清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更是汉藏建筑融合的典范‌。它反映了清政府在宗教仪式和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此平台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  从上眺望白台五塔。</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上看远山近景。</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白色圆楼无窗的建筑被称为“ 无窗圆楼 ”‌。</p><p class="ql-block"> 无窗圆楼的具体位置在普陀宗乘之庙内,其设计独特,没有窗户,外观呈白色圆形,因此得名。这种设计在建筑学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是为了特定的宗教或仪式用</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层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位于普陀宗乘之庙内,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无窗楼前。</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这个无窗楼的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  无窗圆楼的具体位置在普陀宗乘之庙内,其设计独特,没有窗户,外观呈白色圆形,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种设计在建筑学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是为了特定的宗教或仪式用途。</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正式名称为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令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小布达拉宫内部的各个佛堂。</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小布达拉宫建筑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中的 全衡三界亭 是该庙宇中的一个重要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  全衡三界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建筑特色,布局随山势自由延展,没有严格的轴线。亭子本身具有重檐八角式建筑风格,顶部鎏金,与普陀宗乘之庙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金顶前,身后的两个亭子就是全衡三界亭。</p> <p class="ql-block">  全衡三界亭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成就和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  全衡三界亭位于普陀宗乘之庙内,是该庙宇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的第一层观景平台位于 大红台 的顶部,是整个寺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平台上拍摄外景。</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高约43米,主体建筑部分高约25米,下宽59.6米,上宽55.15米。大红台以巨大的 白台为基座,白台高约17米,上部为砖砌,下部为石砌。大红台的壁面中部自上而下嵌饰着6个建筑式的琉璃佛龛,每个佛龛饰有瓦顶、斗拱、额柱、隔扇等,龛内为无量寿佛坐像,外帖帏幔。墙面排列九层藏式梯形窗,窗分真假,故又称真假窗‌。</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的顶部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大红台内部有 万法归一殿 。</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上看远处的崇山峻岭。承德避暑山庄真是一个风水极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四周有三层高的群楼,群楼后的西面是 慈航普度殿 ,东面有落伽胜境殿和重檐八角亭。整个大红台及其附属建筑群共有六十多处大小建筑‌。</p> <p class="ql-block">  身后就是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  落伽胜境殿和重檐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遗址,也是旅游的热门景点。游客可以从白台式山门进入,依次游览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白台僧房区、东/西罡殿、大红台和万法归一殿等景点。全衡三界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慈航普渡,普陀宗乘之庙主殿之一慈航普度是承德 普陀宗乘之庙 (小布达拉宫)内的重要佛教殿堂‌,位于该庙核心建筑 大红台 的中央区域,与主殿 万法归一殿 共同构成宗教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作为藏传佛教殿堂,慈航普度象征观音菩萨(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的化身)的教化之力,体现乾隆时期“政教合一”的政治理念‌</p><p class="ql-block"> 殿顶采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与周边白台、梵塔形成汉藏融合风格‌。布局依山势而建,无明显轴线,体现曼荼罗坛城式宗教意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向最高峰登去。</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了最高峰慈航普度。</p> <p class="ql-block">  现在站在比较高的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达拉宫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金顶平台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走到山下看到了一棵300年的五叶枫树,他已经和石头融为一体了,它被石头裹在中间顽强的生存,它的这种精神值真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走下山来我们又看到了五塔门白台。</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园路,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其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艺术传统,由于经营的年代、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在造园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在清代兴建的园林中,不仅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名园,更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的一个杰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的琉璃牌坊‌,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 西藏六世班禅 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 扎什伦布寺 形制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以藏式建筑为主,建筑手法与平面布局明显带有汉式寺院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虚拟福寿庙。</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 ‌,又称“ 班禅行宫 ,是清代 乾隆皇帝 为迎接 西藏六世班禅 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该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园路,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须弥福寿之庙建于1780年,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以藏式建筑为主,同时融合了汉式寺院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之庙。</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园路,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该庙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了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 扎什伦布寺 形制兴建的。须弥福寿之庙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以藏式建筑为主,建筑手法与平面布局明显带有汉式寺院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p> <p class="ql-block">  虚拟福寿之庙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班禅六世的行宫。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须弥福寿之庙,正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曾历经忧患的西藏高原,在清政府平息了策旺阿喇布坦的叛乱后,又对西藏地方实行了废除藏王,设噶夏,规定四个噶伦的职权等政治改革,相应地限制了一部分农奴主的势力,使得班禅、达赖执掌了实权。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保持了和平安定的局面,清政府与西藏的关系也不断密切。当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以狡诈的手段进入日喀则,要求和西藏订立商约时,六世班禅站在维护民族统一的立场上,态度鲜明地表示:“西藏是属中国大皇帝管辖,须(听)命中国皇帝”,以未经清朝皇帝批准而予以拒绝。可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野心不死,多次派侵略分子进藏采取阴谋手段,制造班禅和达赖之间的矛盾,离间西藏地方和清中央政府的关系,以达到侵略分裂西藏目的。西藏政教首领认识到要抵抗侵略就要紧紧依靠清中央政府。因此,六世班禅在得到乾隆举行七旬庆典的消息后,通过章嘉国师,主动要求朝觐。乾隆皇帝闻此消息,欣然允许。并对此事极为重视。</p> <p class="ql-block">  碑亭‌是 外八庙 中唯一一块设置赑屃的石碑,显示出此庙的与众不同,体现了乾隆对 六世班禅 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我的身后是碑亭。</p> <p class="ql-block"> 碑亭面阔三间,四面开拱门,乾隆帝御题匾额“智光普照”。碑亭内内置御碑一通,以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须弥福寿之庙碑记》,记述建庙背景‌。</p> <p class="ql-block">  从侧面上看赑屃拖着的碑。</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还在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61年3月4日,须弥福寿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须弥福寿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走向大红台。</p> <p class="ql-block">  大妹夫老顾在碑亭后面打坐。</p> <p class="ql-block">  在须弥福寿之庙的山门前,有一对造型独特的石象。</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象在佛教中代表大乘教派,寓意普渡众生。象头顶置宝瓶,象征“太平盛世,五谷丰登”。这些石象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还寓意着吉祥和丰收‌。</p> <p class="ql-block">  石象头顶置宝瓶,象征“太平盛世,五谷丰登”。这些石象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还寓意着吉祥和丰收‌。</p> <p class="ql-block"> 该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园路,建于1780年,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坊是须弥福寿之庙的重要建筑之一,具有三间四柱七楼的汉式形制,翼角飞翘,斗拱层叠,流光溢彩。牌坊正面匾额上刻有乾隆亲笔题写的“总持佛境”,背面则是精美的琉璃腾龙戏珠图案‌。牌坊后面是大红台,外墙深红色,内部由三层群楼围绕妙高庄严殿组成封闭院落,营造出神秘莫测、与世隔绝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兄弟姊妹在城墙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但现在来到了西藏高僧班禅六行宫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观光旅游大马车。</p> <p class="ql-block">  它的建筑本身不仅富有高度的建筑艺术和特色,而且对于加强清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团结,共同抵御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坊是须弥福寿之庙的重要建筑之一,具有三间四柱七楼的汉式形制,翼角飞翘,斗拱层叠,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  牌坊正面匾额上刻有乾隆亲笔题写的“总持佛境”,背面则是精美的琉璃腾龙戏珠图案‌。</p> <p class="ql-block">  牌坊后面是大红台,外墙深红色,内部由三层群楼围绕妙高庄严殿组成封闭院落,营造出神秘莫测、与世隔绝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个琉璃瓦的牌坊真的是太漂亮。</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的大红台 ‌,是该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寺正中,与普陀宗乘之庙的布局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高约25米,下以巨大的白台为基座,白台高约17米,上为砖砌,下为石砌。</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壁面的中部自上而下嵌饰着6个建筑式的琉璃佛龛,每个佛龛饰有瓦顶、斗拱、额柱、隔扇等,龛内为无量寿佛坐像,外帖帏幔。墙面排列九层藏式梯形窗,窗分真假,故又称真假窗‌。</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这里休息一下准备返回,现在离开了承德,下一站是锦州。</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双峰寺高速公路入口进入高速,向锦州进发。</p> <p class="ql-block">  今天气真好,蔚蓝的天空上大片的白云特别的漂亮。</p> <p class="ql-block">  老王专心开着车带领我们去锦州。</p> <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开满了黄花,特别漂亮。</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锦州西站下高速。</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锦州市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锦州火车站附近的锦州大厦。</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不愧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小布达拉宫和班禅六世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因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定位、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的规模、承载清代政治文化功能的多重价值而闻名于世。‌它不仅是清代皇帝避暑理政的皇家行宫,更通过融合多民族建筑艺术与‘自然天成’的园林设计理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并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