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漫步在上海豫园商城区域,迎面而来有熟悉的许多老字号名店,又见到国内外新晋的名牌商店。它们的广告牌、产品介绍不少都用艳丽的霓虹灯、电子屏装饰起来,在黄梅季的阴晦天里格外耀眼夺目。</p><p class="ql-block">游客络绎不绝,边说笑,或边拍照。其中的洋面孔比往常更多,显露出新奇的神情与微笑,气氛一派祥和。</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九曲桥畔的绿波廊,这家曾经接待多国元首政要以本帮菜闻名的餐饮店古色古香,一些大名人照片置于楼梯两侧的墙上。女服务员工装一律是湖绿色衬衣和黑长裤。店里的食客不少,边享用美食边轻声交谈,亦间或透过棕红色窗棂朝九曲桥一瞥,让自己仿佛置身于水墨画中。</p> <p class="ql-block">人的感觉若出于映照反射已够深刻,而如果出于对比则更为强烈。无论在豫园商城溜达,或是在餐饮中,我脑际自然断续地闪现出前些天观看的三部外国影片。国外的远景与眼下的近景之反差令我震撼。</p> <p class="ql-block">一部名为《西线战场1918》,是德国早在1930年8月11日就首映的故事片。该片记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同属一连的4名德国士兵在法国前线惨烈的战事中体现出无奈和苦痛,德国百姓无衣无食,频受妻离子散之灾。</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故事片《上尉》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影片描述德军一个逃兵在奋力逃脱后捡到一套上尉军装得以冒充并活了下去,后在其他部队中慌称奉元首之命前来调查战况,最终不免被揭穿而处死。士兵厌战,为活命偷盗食物而遭受杀戮的情况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反映2022年8月乌克兰东部城市马林卡被俄乌战争毁灭,由乌克兰警察以头盔摄像机拍摄的《白天使–马林卡的终结》则是一部纪录片。它记述一辆被称为“白天使”的老式救护车,反复艰难地穿行于战区,解救撤离普通居民,突现了屋毁人亡、牲畜爱犬被迫丢弃的惨状。</p><p class="ql-block">这三部片子均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揭示了战争的无情,虽然片子的背景、内涵和性质各不相同,但前线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痛苦,以及平民的悲惨境遇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都令人深思和慨叹。</p> <p class="ql-block">不言而喻,脑际闪现的三部影片中的苦难与今天在豫园商城漫游中目及感受的祥和快乐真是云壤之别啊!</p><p class="ql-block">余华的小说《活着》之深刻在于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意义在于为活着本身而活。此话读来有些拗口,仔细想想历史与现实,过往与现在,思考人之所遇,其所言不虚,可谓诚哉斯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下豫园商城的繁华、祥和景象与那三部影片中的惨烈、无望强烈对比着,我思绪翩翩。</span></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活着,那么活着必然希望安宁祥和。</p><p class="ql-block">安宁祥和的生活靠什么?靠独立自主、自信自强,靠上下同心、改革开放,靠强大国防、改善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