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华民族园南园[458]

牛玉明

<p class="ql-block"> <b>前 言</b></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市亚运村西南,占地50公顷,是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为各民族提供一个面向国际展示民族文化传统的窗口。1994年6月18日中华民族园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中华民族园南园建成开放。</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园分南北两园,园内建有民族村寨56个,还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南北园内各有民族村寨28个,建有中国最大的铸铁雕塑以及仿真热带榕树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沧源岩画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6月10日,我参观学习并用手机拍摄了中华民族园南园民族村寨、雕塑、溶洞、瀑布、岩画等博馆部分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b>中华民族园南园北门</b></p> <p class="ql-block"><b>  一、民族村寨、庙宇、雕塑、溶洞、瀑布、岩画及自然景观</b></p> <p class="ql-block"> <b>白族本主庙</b></p><p class="ql-block"> 白族每个村寨都建有本主庙供奉本地区的保护神。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庙里祈求保佑。逢"本主"诞辰日,要杀猪宰羊,举行祭祀活动。本主庙,按白族建筑形式建造,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庙门木隔扇精雕细刻,饰以鲜艳的彩绘,使建筑整体呈现华丽、宏伟的景象。庙内供奉的本主是大理国王段宗榜。并按照白族传统风俗,进行开光、请神等一系列仪式。庙高4.8米,建筑面积12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b>供奉的本主是大理国王段宗榜</b></p> <p class="ql-block"> <b>本主庙楹联</b></p><p class="ql-block"><b><i>聖德巍巍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恩不服 </i></b></p><p class="ql-block"><b><i>神威赫赫如佛如来如明如暗永锁乾坤</i></b></p> <p class="ql-block"> <b>白族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b>南园凤湖</b></p> <p class="ql-block"> <b>凤湖东壮族村寨</b></p> <p class="ql-block"> <b>凤湖西纳西族村寨</b></p> <p class="ql-block"> <b>云南大理三塔</b></p> <p class="ql-block"> <b>水族村寨</b></p> <p class="ql-block"> <b>贵州一线天</b></p> <p class="ql-block"> <b>大闹天宫</b></p> <p class="ql-block"> <b>大理主塔</b></p> <p class="ql-block"> <b>蒙古族包房</b></p> <p class="ql-block"> <b>沟火广场</b></p> <p class="ql-block"> <b>回族村寨</b></p> <p class="ql-block"> <b>石窟长廊</b></p> <p class="ql-block"> <b>石刻大佛</b></p> <p class="ql-block"> <b>大理主塔音乐广场</b></p> <p class="ql-block"> <b>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p><p class="ql-block"><b> 锦绣中华--针尖上的民族记忆</b></p> <p class="ql-block">  一針一线,绣山河锦绣;千丝万缕,织文明长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刺绣是天声的诗,是流动的史.是镌刻在织物上的民族密码。从苍茫草原到烟雨江南,从雪域高原到碧波海島。五十六个民族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经纬纵横间編织着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的敬畏、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希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展览以"针尖上的民族记忆"为脉络带您走进中华刺绣艺术的瑰丽長廊。毎一幅绣品都是民族历史的切片:苗绣的图腾里藏着先民迁徙的密码,侗族的纹路中流淌着江河的韵律,苏绣的细腻勾勒出水乡的灵秀,藏绣的粗犷承载着高原的豪情。针脚间跳跃的色彩、是羌族少女对日月的呢喃,是彝族火把节跃动的星光,更是各民族交融共生的文化基因......。</p> <p class="ql-block">  一針穿越千年,一线联接寰宇。当展厅的灯光渐暗,那些跃动在织物上的星辰、山川与传说。依然在寂静中生长。从江南水乡的丝理春秋。到雪域高原的彩线史诗:从苗族的创世密码,到元宇宙中流淌的数字绣脉,这达场穿梭于经纬之间的文明之旅,从未止步可对往昔的凝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见:古老的纹祥在量子屏上重组基因,听见绣娘指尖的梭子与代码同频共振。那些曾被封印在博物馆玻璃后的图腾,正以全新的语法.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刺绣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将历史绣入永恒的标本,而在于让每一代人都有权利以针为笔,在文化的长卷上续写自己的段落。当草原的苍狼纹化作宇航服内衬的守护符,当彝族的马樱花在虚拟世界绽放为数据洪流中的灯塔,传统便不再是远方的回响,而是未来的先声......。</p> <p class="ql-block">  <b>三、马背上的传奇民族-蒙古族</b></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是一个拥有千年文明和草原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在中国,他们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地。蒙古族的名称意味着"永恒之火",代表了他们不息的精神和力量。目前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人口约为629.06万人。</p> <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传统蒙古文由回鹘式字母演变而来,目前仍在使用。游牧经济是蒙古族的传统基础,他们利用草原资源发展了畜牧产业,主要有绵羊、山羊、牛、马、骆驼。蒙古马以其耐力和适应力著称,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蒙古"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唐书》,后在元代正式定名。蒙古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无数变迁与融合,在铁木真统一漠北各部之前,蒙古族的前身﹣﹣室韦人已在蒙古草原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色。随着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征伐,蒙古族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四大汗国的建立更是将蒙古族的文明远播至世界各地,为现代中国版图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蒙古族地区经历了更为错综复杂的政治变迁。沙俄的侵略、清朝的统治以及蒙古族内部的纷争,使得蒙古族历史充满了曲折与动荡。然而,蒙古族人民始终坚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意志。最终,在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下,蒙古族人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与平等。</p> <p class="ql-block"> <b>生活习俗</b></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作为草原文明的传承者,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坚韧的民族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逐水草而居,与蓝天、白云、骏马、羊群为伴,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孕育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p> <p class="ql-block"> <b>居住环境</b></p><p class="ql-block"> 蒙古包是蒙古族极具代表性的居所,通常搭建在水草丰茂之地。其外形呈圆形,主要由木头、毛毡等材料构成,这些材料轻便易携,使得蒙古包的搭建与拆卸都非常便捷,且可多次重复使用。内部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传统蒙古包中央设有炉灶,既用于烹饪也供取暖,四周则摆放床铺、柜子等生活必需品。</p> <p class="ql-block"> <b>饮食文化</b></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饮食独具特色,主要以羊肉、牛肉和奶制品为食材。烤全羊作为款待贵宾的最高礼遇,彰显其饮食文化的尊贵;奶茶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常与奶皮、奶豆腐等佐食,口感醇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