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书与育人的交汇处遇见光

刘桂芳@阳光

<p class="ql-block">昨日两个刚完成高考的孩子便奔回学校,见她们笑盈盈地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我并不意外——离校这几年,她们总爱回来坐坐,聊些课堂外的琐碎。可真正让我心头微动的,是她们说“考完第一个想找的就是您”。作为只教过一年半的“过客”,她们记挂的或许从来不是公式定理,而是某堂课时我分享的处世态度,或是批改作业时画在边角的鼓励涂鸦。</p><p class="ql-block">晚上向老公“炫耀”这份师生情时,忽然读懂:教书是渡人的船,育人方是抵达的岸,而孩子们眼中的星光,正是照亮前路的灯。</p><p class="ql-block">今日监考时的插曲,更让我对“育人”二字有了刻骨体会。当小姑娘身旁的水渍映入眼帘,她泛红的眼眶与颤抖的肩背让我瞬间揪心。四年级的孩子怎会突然尿了裤子?我蹲下身轻触她的额头,温声问是否哪里不适,她却只是摇头。刹那间,无数自责涌上心头:是不是我平日板着脸,让她不敢举手?是不是上课进班太早,她没顾上跑厕所?</p><p class="ql-block">待孩子妈妈送来干净衣物,换完衣服的小姑娘却哭得更凶。同行的孩子小声告诉我:“她妈妈说晚上要揍她。”我心头一紧,转身对全班说:“XXX这节课太投入了,就像陈毅爷爷读书时误吃墨水那样,太专注才没察觉呀。”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竟有三个小家伙下课后抢着帮她擦地。看着她渐渐舒展的眉头,我忽然明白,育人有时不过是用善意编织一张网,接住坠落的自尊。</p><p class="ql-block">下班后拨通孩子妈妈的电话,才知这孩子有尿床问题,而家长惯用拧大腿、训斥的方式“教育”。我忍不住劝道:“孩子需要的是理解,不是惩罚。若总这样,压力只会让情况更糟。”电话那头的母亲连连道谢,说从未想过老师会为这点“小事”费心,并教给自己正确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暮色漫进办公室,案头的教案还摊开着。或许我无法立刻治愈孩子的生理困扰,但当她看到同学主动递来的纸巾,听到我为她辩解时的温柔语气,心里那点因难堪而生的冰,总会化掉一些吧。</p><p class="ql-block">教书是手握粉笔在黑板上写诗,育人却是用爱焐热每个灵魂——这或许就是教育本该有的模样:在知识的田垄间播撒种子,更要在心灵的土壤里浇灌出向阳的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