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盘点天津四大教堂,你最喜欢哪一个?望海楼教堂、安里甘教堂、紫竹林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开教堂(排名不分先后)下面一一道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望海楼教堂</p><p class="ql-block">望海楼教堂是天津市区一座形状很有特点的教堂,哥特式建筑,很有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它坐落于海河东岸狮子林桥(天津大爷跳水的地方)旁,地处三岔河口 。这里原有一座望海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曾是清代皇帝出巡天津时游玩的地方。这一带车船交汇,商贩云集,是水陆交通的要道,望海楼的旁边还有崇禧观、望海寺等庙宇。 </p><p class="ql-block">1862年,望海楼一带成为法国的租界地,法国传教士卫儒梅获得该地"永租权",法国随后将望海楼行宫旧址改建为法国领事馆。1869年,法国传教士谢福音在原址地基上建造了望海楼教堂,成为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原名圣母得胜堂)。</p> <p class="ql-block">建筑坐北朝南,石基砖木结构,正面三座平顶塔楼呈"山"字形,两侧塔顶饰有排水兽头。教堂历经三次损毁,现建筑是按1904年原貌重建。教堂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三次损毁(1870年教案、1900年义和团、1976年地震)。</p><p class="ql-block">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望海楼教堂被愤怒群众烧毁,酿成中外冲突。清政府在列强压力下1895年用赔款在原址重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教堂再次被焚毁,1904年法国用"庚子赔款"修复,并增建角楼。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教堂严重受损,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2007年至2012年再次修缮,恢复宗教使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教堂体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特式建筑"以窗代墙"特点,</span>侧面由一排尖拱窗与玻璃彩绘组成,阳光透过彩绘玻璃投射到教堂内部形成五彩斑斓的光影,营造出神圣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里甘教堂</p><p class="ql-block">安里甘教堂是一座古老的教堂,由英国圣公会于1903年建成,初名"诸圣堂" 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复兴(高耸钟楼、剑形花窗)与罗曼复兴(阶梯式扶壁)被称为"天津的英国教堂"。</p> <p class="ql-block">安里甘教堂很特别,特别在于它从未真正属于某个时代,英租界鼎盛时期,它是侨民的精神寄托,战乱时期,它是平民的避难所,工业化浪潮中,它化身生产车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革期间这里加工无线电元件的工人,与彩绘玻璃上的圣经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span>现在它又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安里甘文化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1936年一场大火,将礼拜堂烧得只剩山墙,次年重建时,天津工匠用本地青砖替代英国红砖,让教堂染上几分中国灰调。</p> <p class="ql-block">做为艺术中心,平时有一些音乐会和各种艺术展览活动。教堂东南侧的配房和教堂前面的露天场地为咖啡馆。需消费(如预约咖啡馆)才能入内参观拍照,没有进院,隔栅栏拍了一张。当有活动时参观教堂内部主厅需要买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安里甘教堂的沧桑感,能很好的营造历史氛围,曾为多部电影的取景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影《南京!南京!》(2009年,导演陆川)</span>在安里甘教堂拍摄了重要场景,教堂在电影中作为南京陷落时期的避难所出现。</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战争》(2013年,导演尼克.鲍威尔)这部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3D史诗电影也选择安里甘教堂作为取景地,讲述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故事。教堂的历史感与影片主题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紫竹林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称圣路易堂)</span></p> <p class="ql-block">紫竹林教堂,得名于清代康熙年间修建的紫竹林禅寺,寺庙在咸丰年间已破败,但地名保留至今。1860年这里被划为法租界,教堂建于1872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历史文化价值高。</span></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因素,教堂中西合璧,采用青砖木结构,再饰以中华的传统砖雕艺术装饰,是一座具有浓郁文艺复兴晚期风格的希腊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教堂上部的圆形<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式</span>砖雕是这座教堂的堂徽。白色的宝瓶(4个)一个就有两米高。</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边各有四根爱奥尼式希腊柱,</span>两侧的小门上方各有一个十字形的砖雕花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局部细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开教堂</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按着箭头指示的方向,向教堂正门走去…</p> <p class="ql-block">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目前无主教驻守),典型的法国罗曼式风格,已被列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教堂顶部三座绿色穹顶青铜十字架呈"品"字形分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绿色穹顶(铜制的)建造初期是金色的,时间长了生了锈就变成了绿色,</span>但是因为是一体铸造无法修复</p> <p class="ql-block">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处于闹市区(</span>滨江道国际商场对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平日对外开放,所以进进出出人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热门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进教堂前,先沿着教堂的外部Walk了一圈,欣赏建筑的外观……教堂建筑主体是用红黄色花砖砌造的,不但有特色,而且提升了整体美感。</p> <p class="ql-block">教堂在入口处的四尊铜像,是四本福音书的4位作者:路加、若望(约翰)、圣马窦、马尔谷。</p> <p class="ql-block">我是4月19日下午去参观西开教堂的,感觉教堂好像要举行什么活动,问志愿者才知道,明天(4月20)是西方的复活节,当天晚上7:00有宗教活动(弥撒)。</p><p class="ql-block">从这个门进入教堂。</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内部,非信徒只能在红线外或沿着墙壁四周参观、拍照。</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柔和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洒下,一排排整齐的长椅(<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能是因为晚上有活动,早早就有人占好座位了)</span>承载的是无数信徒的虔诚与祈愿。</p> <p class="ql-block">教堂不大,再加上挂的满满的“标语口号”(不知应该叫什么,且先这样叫着),显的不够高大庄严,据说教堂内有管风琴我没有看到呢?</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祭坛</p> <p class="ql-block">四周墙壁上挂着充满宗教色彩的彩色画,</p><p class="ql-block">靠墙还有十二尊铜像,是《最后晚餐》中耶稣的十二门徒。</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彩窗、</span>灯饰。</p> <p class="ql-block">这四座教堂的建造既是西方宗教在天津传播的产物,也是近代殖民历史的见证,<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信徒的精神寄托,</span>其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构成了天津独特的文化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