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端午节。天气凉爽。去了成都摩诃池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在传统假日时光,在花园城市之芯,在仲夏的花香柳绿中,与隋唐池沼默默相对——物是人非,一眼千年!</p> <p class="ql-block"> 从公元前311年秦张仪筑城算起,成都作为一座都城已经存在了二千三百余年;据唐卢求《成都记》——公元586年,隋蜀王杨秀扩建子城取土成湖之史实,说明成都城之中心,二千年未有改变;由“摩诃池”之名来自胡僧传说,表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成都,已初具容纳万千气象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 摩诃池重现成都,得益于近年多重考古发现、和隋唐以降历史文献及大量文人诗词歌赋。</p> <p class="ql-block"> 2013年,考古人员在后子门成都体育中心附近,发现了唐代建筑基址 、 明代蜀王府基址和人工河道遗址 ;2016年,考古人员又在成都市青龙街市三医院工地,发现了摩诃池西北角遗址;更劲爆的是,2023年,在成都体育中心发掘点,发现了隋代摩诃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4日,摩诃池公园一期项目正式开放。摩诃池公园一期,在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成都实验小学以北,西御河沿街以南,项目占地面积约63亩,水域面积约11亩。</p> <p class="ql-block"> 今天,距离古摩诃池问世,已经过去了1440年。</p> <p class="ql-block"> 公元586(开挖于公元582)年,隋蜀王杨秀扩筑子城取土形成的人工水面摩诃池,是斯时成都最美的宫苑瑶池。水域面积约500亩。</p> <p class="ql-block"> 公元785年,唐德宗剑南节度使韦皋开通解玉溪(水源来自郫江北段),汩汩流水自西北斜向东南贯穿成都城,摩诃池得到了活水滋养。</p> <p class="ql-block"> 公元853年,唐宣宗剑南节度使白敏中为摩诃池再开一条水源,让金水河(禁河)引流江(一说郫江)注入摩诃池。</p> <p class="ql-block"> (上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源源不断的活水,清洁了摩诃池水质,秀美了湖岸风光。摩诃池,当仁不让地成为唐时成都的中央公园。</p> <p class="ql-block"> 达官显贵在此纵情声色,文人雅士在此泛舟唱和。</p> <p class="ql-block">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李白)的达观;“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杜甫)的闲适;“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武元衡)的轻快,“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薛涛)的追忆;“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高骈)的靓丽。</p><p class="ql-block"> 摩诃池,是岁月静好的拼图。</p> <p class="ql-block"> 公元870年,南诏军队进逼成都,陈重兵于城外。据欧阳修《新唐书·南蛮传》载:蜀孺老得扶携悉入成都,阊里皆满,户所占地,不得过一床,雨则冒箕盎自庇。城中井为竭,则共饮摩诃池……</p><p class="ql-block"> 摩诃池,是危机时刻的救命符。</p> <p class="ql-block"> 五代时的前蜀,摩诃池被纳入皇宫禁苑,更名为“龙跃池”。前蜀皇帝王建,环池筑宣华苑,绵延十里,极尽奢华;其子王衍即位,继续扩展池水及周边亭台楼阁,“龙跃池”变为“宣华池”,欲将皇族奢侈进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 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成都,史称后蜀。孟知祥病逝,其子孟昶即位,再次扩修摩诃池,并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 至此,历经三百多年的摩诃池,水域面积达到了一千亩。“北至青龙街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西至东城根街,南抵成都博物馆新馆,东南到东华门遗址”(《成都东华门考古探秘(下)》),堪比成都版“西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望无边、碧波荡漾的池水,尤为后蜀贵妃花蕊夫人钟爱,她在《宫词》中数次写到人间仙景摩诃池:“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p> <p class="ql-block"> 后蜀末主孟昶,与南唐末主李煜有几分相似,面对如花美人如玉绿水,禁不住赋诗一首《玉楼春·避暑摩诃池上作》:</p><p class="ql-block">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p><p class="ql-block">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p><p class="ql-block">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p><p class="ql-block">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首诗传到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耳朵里,这位有勇有谋的英雄不免动了觊觎之心。不久,北宋铁流呼啸而至。孟昶、花蕊夫人连同皇室珍宝及蜀地财富,都被掠往北方,车拉船载,数月经年。</p> <p class="ql-block"> 被囚北宋皇庭的花蕊夫人,有一首《述国亡》诗留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君王城上竖降旗,</p><p class="ql-block"> 妾在深宫那得知?</p><p class="ql-block"> 十四万人齐解甲,</p><p class="ql-block"> 更无一人是男儿!</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摩诃池水,永远在花蕊夫人心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 改朝换代,摩诃池在北宋时被荒废。河流改道,水域面积缩小了一半,摩诃池回到初时的五百亩。</p> <p class="ql-block"> 陆游在蜀中生活期间(1170年-1178年),多次游览摩诃池这座曾经盛极一时、却已荒废的宫苑池沼,并留下了数首感慨深沉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 《摩诃池》二首 (收录于《剑南诗稿》),这是陆游直接以摩诃池为题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消魂。</p><p class="ql-block"> 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p><p class="ql-block"> 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p><p class="ql-block"> 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p> <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垄连云树参天。</p><p class="ql-block"> 百岁兴衰谁得料?满川新涨已漪涟。</p><p class="ql-block"> 摩诃池依然很美,但陆游所见已大不如前,好些地方已填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 公元1378年,明太祖第十一子朱椿封为蜀王,他填平摩诃池大部分,用八年时间筑起占地五、六百亩的王府“皇城”,只有西南方向残存着一片摩诃池水域。明代学者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记载:“今此池已为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涟漪隔岸,林木蓊翳,游者寄古思焉。”</p> <p class="ql-block"> 恢宏的蜀王府,因明末张献忠屠城,毁于一旦。清初官员到成都,城内竟找不到作廨署的屋舍,四川省府不得不改设在保宁府(今阆中县)。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即张献忠灭亡的14年后,才将四川省府迁回成都。</p> <p class="ql-block"> 公元1665年(康熙四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明皇城旧址上,修建贡院,作为乡试场所。第二年即康熙五年的乡试终于从阆中迁回成都举行。据说此时皇城废墟西北角一带尚余些许水洼。</p> <p class="ql-block"> 公元1914年, 四川军政府将摩诃池最后一点水光抹尽,填平洼地成为警卫队演武场。至此,润泽成都一千三百余年的摩诃池,隐入历史,成为故纸堆里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 时间翻过一百年。摩诃池再现人间。</p> <p class="ql-block"> 作为未来天府中央公园的核心部分,摩诃池遗址公园一期项目分为柳桡台、摩诃挹翠、信步花道、宫墙遗址展示、白果苑、芙蓉阁、摩诃池演变七个部分。七个景点演绎不同的历史故事,让游人深入其境,感受摩诃池的千年韵味。</p> <p class="ql-block"> 信步花道上铺就的青砖,因袭了唐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 白果苑中的一棵四百年树龄的银杏🌲,见证了摩诃池的消亡和复兴。根据规划,摩诃池要恢复初时的五百亩水域呢。</p> <p class="ql-block"> 芙蓉阁上芙蓉开,我以为是致敬才貌双全的花蕊夫人。因为花蕊夫人,芙蓉花成为成都市花,成都亦可用“蓉城”指代;尤其她那首《述国亡》,惊天地泣鬼神,悲歌响彻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 明宫墙遗址展示,说来真是令人心痛。明末张献忠暴行之后,成都城垣尽毁,百姓几无存留,竟没能传下蜀王府真实样貌!只能以墙基遗留展示给后人。</p> <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岁月静好的今天,让人倍感珍惜。</p> <p class="ql-block"> 您噍,复现的摩诃池一方水域中,红鲤戏水金鲤跳跃,激起游人一阵阵欢呼。</p> <p class="ql-block"> 华盖如亭的榕树下,一位姑娘在多角度采撷美景。</p> <p class="ql-block"> 柳桡台上,有人闲坐,有人远望,有人屏息观察水中鱼儿。</p> <p class="ql-block"> 一条硕大金鲤在浅底一动不动,它在想什么呢?我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知道它是安静的。周遭一切,静谧又祥和。</p> <p class="ql-block"> 愿天下承平,摩诃池永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