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微言——装睡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濂写了一本书——《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2012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因为这本书,“装睡的人”成了网络流行用语。周濂(人大教授)和其妻子刘瑜(清华教授)都是非常优秀的学者,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装睡的人”是一种隐喻。既然是装睡,那就不是真睡,是醒着。清醒的人根本就不存在“叫醒”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装睡呢?自然是想回避试图“叫醒”他的人,那又为什么要回避呢?当然是出于利益考量,在他看来,此时此刻,“睡着”比“醒着”更符合他的利益。装睡就是伪装。动物世界里有很多伪装的例子,把颜色和模样伪装成跟环境很相像,其目的是便于狩猎,或者躲避被猎杀。这些伪装技能是动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演化出来的结果。人生活在社会上与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里,有许多相似之处,装睡如同动物伪装,是趋利避害的行为。人如果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随时受到威胁,装睡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策略,可以规避风险。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很多装睡的人,在暴风骤雨的斗争时期,装睡的人更多。然而,一旦风险解除,或者一旦猎物(利益)出现,这些人立刻就醒了。所以,对装睡的人,叫是没有用的,唤醒的方法,不是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就是诉诸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要说服一个人,不是诉诸理性,而是诉诸利益”。同样,对于装睡的人,唤醒他们的也只能是利益。利益有二种方式实现,一种是交易实现,如,只要你愿意支持我们,就可以换来奖赏,或换来安全(安全也是一种现实的利益);另一种是出于正义的无条件的给予,如,创造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让装睡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不用再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一个桥段,张麻子与黄四郎争斗,张麻子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于鹅城老百姓,谁赢他们就帮谁。今天那些装睡的人,本质上就是鹅城里的广大群众,只帮赢家,跟赢家走,因为这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人性使然。所以,如果想要唤醒装睡者,你最好是赢家,只有赢家才有能力保护装睡者,装睡者才会主动的醒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1日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