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 姚晓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心事,天下父母的共性。一对男女结婚后,想要一个孩子就成了他们共同的心愿和牵挂。当新生命在母亲腹中悄然萌动,这份牵挂就具体了起来:定期检查的预约单、各种营养补充剂、做做合适的运动、胎教音乐的播放列表……所有这些都成了心头放不下的事。待到分娩之痛撕开寂静,那瞬间的心事如决堤洪流,只求一声啼哭划破长空,宣告母子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降生为家庭增加了幸福和欢乐,却也凝固成另一副更沉甸甸的担子。养育一个新的生命,让他健康成长成了父母的心事。母亲的身材曲线被时光悄然修改了轮廓,父亲的闲暇时光与个人爱好被悉心折叠收起,化作深夜回家时孩子睡颜旁一盏微弱的灯。奶粉罐、尿不湿、辅食机……琐碎日常堆叠如山——从此“我”悄然隐退,“我们”与“他/她”成为生命新的坐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教育问题成为父母新的心事。幼儿园上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双语的还是蒙氏的……焦虑在每一次比较中滋长。待小学的钟声敲响,那“为了更多选择”的响亮口号下,是学区房的重担、国际学校的天文数字、课外班的连轴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事如磐石,压在心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父母累心,经济条件欠缺的父母更要省吃俭用:衣服一穿多年,10块钱攥出汗。但只要学习需要,必定竭尽全力。这十几载光阴,那“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已化作父母心房里一根沉默的支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高考时,母亲身着鲜亮旗袍,针脚里缝着“旗开得胜”的滚烫期盼;父亲紧握木雕小马,粗糙的纹路刻满“马到成功”的无声呐喊。考场外的每一道目光、每一次踱步,都是最为灼热的心事——以爱为名,以未来为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读者老师们,如果您已为人父母,不妨回忆一下往事,将心事讲给孩子。您的心事,远非负担,而是生命河流中最深沉的回响。如果您尚在父母羽翼之下,也可以主动问问父母,那份被岁月磨得粗糙却始终温热的爱意,在望向你背影时那混合着骄傲与担忧的复杂目光里。我们不必等到自己也成为父母,才读懂那份托举的深情。此刻的理解,此刻的倾听,便是对这份浩瀚心意最温柔的回应。父母的心事,如大地托举万物生长,却常寂然无声。那是我们生命最初的土壤,也是我们行走世间,永远可以回望的星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姚晓勇先生出席社会公益活动</p> <p class="ql-block">编者注:</p><p class="ql-block">姚晓勇:原籍河北无极姚家营人,现居北京。原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主任医师、文职二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致谢网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