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财”或SUFE)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拥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上海国定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商科,1921年迁至上海并改组为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冶方雕像</b><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7年学校90周年校庆时设立,铜像揭幕仪式纪念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学校的题词“跑出学校门,到实际工作中再去学习”的深远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郭秉文雕像:</b><span style="font-size:22px;">位于国定路校区,作为学校创始人之一,其“四个平衡”教育理念(通才与专才、人文与科学、师资与设备、国内与国际)被铭刻于雕像基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发展里程碑:1996年入选“211工程”,2006年成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2017年起连续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创新模式:推行“拔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43模式”,成立匡时书院(经济学拔尖)和前沿交叉书院(数智新财经交叉学科),强化AI赋能财经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位列全国前3%,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均为A类学科,形成“数智新财经”战略布局,新增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专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专业建设:30个本科专业中,24个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如“金融+计算机”交叉培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倡导严谨学风与家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际化项目:提供“3+1”本科项目,全英文授课,对接海外院校学位认证,涵盖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训:</span><b style="font-size:22px;">“厚德博学,经济匡时”</b><span style="font-size:22px;">,倡导严谨学风与家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b>毕业生就业率高,以“经济匡时,富民兴邦”为使命,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财经人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杯咖啡把我带到了自己的大学校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上海电力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海电力大学</b><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能源电力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创建于1951年,2018年更名为现名,拥有杨浦、浦东两校区,覆盖本硕博及博士后培养体系,是南方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主席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上海电业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升格:1985年升为本科院校(上海电力学院),2006年开展硕士教育,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2023年设立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长期隶属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转为上海市属地化管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一流本科专业5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等4个专业获国际ASIIN认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科布局:以工为主,理、管、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一网两侧"能源电力学科体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类别,电气工程为博士后流动站学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区与学生:占地69.23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约1.4万人,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博士占比60.6%),包括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9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行业地位: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主席单位、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