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城市的喧嚣中久了,心便像被无形的绳索束缚,渴望着山野间那一抹自由与宁静。今天上午,听闻离县城5公里的伏龙村龙穿岩一带菌子繁多,我与爱人和两位战友及三位好友,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场寻菌(儿时称捡菌)之旅。</p> <p class="ql-block"> 清晨,阳光还带着一丝羞涩,我们驱车就来到了龙穿岩半山腰。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缓缓展开。脚下的小路蜿蜒曲折,两旁的草丛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轻微的“沙沙”声,那是大自然轻柔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 山腰通组公路旁,是战友爱人经营的法欧度.宝利服装店一位王姓员工的娘家,下车后,她的母亲便带着我们进入山林中寻找菌菇。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便询问她母亲带该处小地名,她母亲告诉我叫“龙穿岩”,她是年轻时从习水与桐梓交界的官店镇嫁入王家的,不知道这地名的来历。我从地理地质角度,向她解读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龙穿岩所在区域可能由于岩石特性(如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 ),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溶蚀、侵蚀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奇特的洞穴、岩石穿孔等景观 。水流不断冲刷岩石的薄弱部位,使得岩石被穿透,经过长年累月的塑造,最终形成了如今被称为“龙穿岩”的独特地貌,因其形态仿佛巨龙穿破岩石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 我又从民间传说角度,为大家讲龙穿岩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期,此地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一条善良且法力高强的神龙怜悯众生,自遥远的天际腾云而来。它施展神通,用巨大的身躯奋力撞穿了坚硬的岩石,为当地引出了地下水源,解救了万民。神龙穿破岩石的地方就形成了如今的龙穿岩,人们为了纪念神龙的功绩,便以此为它命名,并将此地视为神圣之地,传颂着神龙的英勇事迹。 </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我们己走进山林,树木愈发繁茂,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那是山林独有的气息,让人瞬间沉醉。寻菌的人并不多,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在寂静的山林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林,树木愈发繁茂,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那是山林独有的气息,让人瞬间沉醉。先期而来的两位捡菌人在山的另一边,我们六位分散寻菌,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在寂静的山林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 我瞪大了眼睛,仔细搜寻脚下每一寸土地。起初,一无所获,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可就在我有些灰心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在一棵大树的根部,几朵小巧的蘑菇探出头来,像是在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它们嫩黄色的菌盖,带着淡淡的绒毛,菌褶洁白如雪,在阴暗的角落显得格外醒目。我兴奋地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将它们采下,捧在手心,仿佛握住了大自然赐予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山林愈发幽静。脚下厚厚的落叶层,像是一张柔软的地毯,每踩一步都能感觉到落叶的窸窣。突然,一抹鲜艳的红色映入眼帘,原来是一丛红菇。它们如同艳丽的花朵,在绿色的山林中绽放。红菇的菌盖圆润饱满,颜色鲜艳欲滴,菌柄粗壮结实。我兴奋地呼喊起来,声音在山林间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约一个小时,方便袋里的菌子渐渐多了起来,有胖嘟嘟的大菌姑,有模样奇特的松菌,还有散发着淡淡清香我叫不出名的菌。每发现一朵菌子,都像是一场惊喜的邂逅,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专门在林中寻菌,一直在识别野生菌是否有毒,不停在问身边的人。这的确是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许多有毒野生菌和可食用野生菌外观相似。一边捡,一边掌握其一些识别方法。</p><p class="ql-block"> 首先,观察生长环境。可食用野生菌一般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松树或栎树上,例如松茸通常生长在松树和栎树的混交林地带。有毒野生菌常在阴暗、潮湿、肮脏的环境生长,但这不是绝对的,很多毒蘑菇也长在相对“干净”之处。</p><p class="ql-block"> 其次,看形状特征。一是菌盖。可食用野生菌菌盖较平展,形状规则,表面大多光滑。例如香菇,菌盖呈圆形,表面有一层淡淡的光泽。有毒野生菌菌盖中央可能有明显凸起,形状怪异,表面可能有疣状、颗粒状等凸起物。像一些鹅膏属的毒蘑菇,菌盖就常常中央隆起。 二是菌柄。可食用野生菌菌柄较为均匀,质地坚实,基部不会突然膨大或缩小。如牛肝菌的菌柄粗壮,上下粗细较为一致。 有毒野生菌菌柄可能形状奇特,基部有时膨大呈球形,或有明显的鳞片、环带等结构。毒鹅膏菌的菌柄基部有一个明显的球状体,菌柄上还有一圈菌环。三是菌褶和菌管。可食用野生菌一般来说,可食用蘑菇的菌褶颜色较浅,多为白色、浅黄色等。如双孢菇,菌褶初期为白色,成熟后渐变至淡褐色。多孔菌的菌管通常排列规则,管口较小且均匀。有毒野生菌部分毒蘑菇的菌褶颜色鲜艳,如绿色、黑色、紫色等。例如亚稀褶红菇,菌褶为红色至紫红色,且颜色分布不均匀。</p> <p class="ql-block"> 最后,闻气味。可食用野生菌大多具有独特的香气,如鸡枞菌有浓郁而清新的香气,让人闻后感觉愉悦。有毒野生菌气味常常刺鼻、难闻,甚至有腐臭气味。比如一些毒蘑菇会散发出类似臭鸡蛋或腐败植物的气味。不过,也有少数有毒蘑菇气味不明显或闻起来还比较香,所以不能仅靠气味判断。 </p><p class="ql-block"> 捡回来的菌还平进行化学测试 。可食用野生菌将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不变色,一般表明该野生菌无毒。另外,在煮野生菌时,放入几瓣大蒜,如果大蒜没有变色,也初步说明野生菌可能无毒。有毒野生菌如果葱白很快变色,或者煮菌时大蒜变黑,则野生菌很可能有毒。但这些方法并非绝对准确,不能完全依赖。</p><p class="ql-block"> 寻菌途中,王姓员工母亲教我识别野生天床,说来也巧,很快就发现了一株,这是我首次知道天麻杆状。一个半小时太阳已当顶,我们穿行在绿色的山林中,好似被染上了一层金黄,显得更加神秘而美丽。我带着满满的收获,缓缓走出山林。</p><p class="ql-block"> 回到王姓员工母亲家,人们又去掰毛竹笋,她母亲每家送了一颗包得很紧的莲花白菜。</p> <p class="ql-block"> 龙穿岩山上翠阴浓,小径通幽觅菌踪。雨润林苔添秀色,风摇野木送清淙。黄白伞盖藏榛莽,深浅精灵隐棘蓬。篓满归来情逸兴,山光染梦韵无穷 。此次龙穿岩捡菌之行,不仅让我收获了美味的菌子,更让我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寻回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那些在山林间穿梭的时光,那些与菌子相遇的瞬间,都将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想起,心中便满是温暖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