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力策的美篇

邢力策

<p class="ql-block">  嵊州大厦建造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文/邢力策</p><p class="ql-block"> 嵊州大厦,一直是嵊州市地标性建筑,曾经是嵊州人的骄傲。特别是顶部的旋转餐厅,承载着许多人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座大厦高十八层,建筑面积11629平方米。其顶部的旋转餐厅,由主体向外悬挑三点五米,为圆柱锥形结构。旋转餐厅楼面中间设置两米左右的旋转带,通过机械传动,九十分钟旋转一圈,能俯瞰县城的四面八方。嵊州大厦竣工于1995年。如今三十年过去了,至今还独特地屹立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每当路过,其建造过程还历历在目,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1993年底,我从到任不到半年的矿业总公司调任至嵊县建筑总公司,兼任嵊建公司总经理。当时的嵊建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国企,创办于1958年。此时由于前任总经理长期生病而在职病逝等多种原因,公司业务萧条,内部管理混乱,经济诉讼堆积。亏损严重,濒临倒闭。</p><p class="ql-block"> 临危受命,我感觉这是只烫手的山芋,要在短时间内治理好公司,并非易事。不料,1994年4月的一天,当时的县委书记一只电话,把我召到他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走进书记办公室,只见分管建筑的常务副县长也在,一见这两位主要领导,我便忍不住埋怨道:“什么破公司,我真的难以着手开展工作。”书记一脸严肃地说:“正因为这家公司面临危机,才把你这个救火队长从矿业调过去。但我们今天不是叫你来诉苦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爱怎么烧就怎么烧,我们不管。今天叫你来是向你布置任务的。”</p><p class="ql-block"> “什么任务?”我带着忐忑的心情问道。</p><p class="ql-block"> “县里已经着手做撤县设市准备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供销社在建的天华大厦收归,建造一座现代化建筑,作为设市后的市委市府办公大楼。其中,作为办公大楼功能性的布局必须重新设计。工程必须在明年十月份之前完工。”</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天华大厦是嵊建公司的在建项目,裙房已结顶,主体建筑已完成四层框架,但由于甲方的原因,已经停工。天华大厦原来是建造宾馆的,改成办公大楼后,功能布局必须修改施工图。按照当时的施工技术,在两年内是很难完工的。</p><p class="ql-block"> “领导,你们有没有搞错。一万多平方体量的建筑,又因功能改变需要重新修改设计方案。现在离明年十月只有十八个月了,这个任务我完成不了。”</p><p class="ql-block"> “能不能完成是不允许讨论的。这是撤县设市的重头戏,你这个主角只能唱成功,不许失败。”</p><p class="ql-block"> “那…那资金来源呢?”</p><p class="ql-block"> 这时常务副县长接过话题说:“资金不用你考虑,由县政府全额拨款。”</p><p class="ql-block"> “这还差不多。”我对这两位主要领导非常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任务的义务,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一回到办公室,就立即联系了原设计单位,说明情况后,他们答应在原来的基础上,二十天拿出修改后的施工图纸。</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嵊建公司管理严重滞后,公司一分为三,各自为政。各项目虽然设有项目部,但内部实行计划管理,原材料统一采购,统一制作构件,统一调配。部门与项目之间互相扯皮,项目经理没有自主权,工程质量和进度无法保证。为适应市场经济,公司着手实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撤销三个分公司和所有附属部门,全面实行项目负责制,高度集中全公司所有资源,公司内部管理全部引入市场机制,以适应建筑市场环境。整顿、调整后的公司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精神振作,曾经一度形成“白加黑”的工作制度,只要办公室没有通知休息,晚上就要开会上班。</p><p class="ql-block"> 在按时拿到天华大厦修改后的施工图后,公司马上与项目经理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项目部责任到底,权利到位,利益挂钩。目标只有一个,工程必须在明年十月交付使用。当时的项目经理袁汉君,善于打硬仗,落实管理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项目部的积极性,稍作调整,项目立即恢复施工。</p><p class="ql-block"> 此时,嵊县撤县设市后的地名已经确定,随之,这个工程项目也被命名为“嵊州大厦。”</p><p class="ql-block"> 嵊州大厦当时是全县在建的第一高楼,也是嵊建公司承建的第一个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相结合的施工技术,因高层建筑顶部设置旋转餐厅,施工难度很大。</p><p class="ql-block"> 高层建筑顶部建造旋转塔楼,当时省内只有杭州百货大楼和宁波中农信国际商厦两个项目。从结构上来说,杭州百货大厦和宁波中农信国际商厦的旋转塔楼都是用底盘直接架在建筑主体上的,而嵊州大厦旋转餐厅的设计,是在主体上向外悬挑。按当时的施工技术,嵊州大厦的施工难度是全省第一。在旋转餐厅悬挑结构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承重架搭设。为攻克难关,公司组织技术力量和项目部一起反复进行荷载试验,最后确定采用三十根重型工字钢,焊接在主体建筑上,作为悬挑的承重架,之后再用钢模板做成圆形的模型进行浇捣施工。为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公司添置了大型塔吊和高层施工电梯。</p><p class="ql-block"> 在项目部的努力下,施工进度很快。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项目部基本实行轮班昼夜施工。1994年除夕,正好遇上旋转餐厅底盘开始浇捣,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四十八小时连续施工。公司有关领导与项目部全体员工在施工现场一起度过除夕之夜。我记得当时还让剡溪宾馆蒸了肉馒头送到现场,大家一起共进夜宵。</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浇筑旋转餐厅主体时又遇到了难题。因为主体建筑的钢筋密度很大,混凝土插塞器无法穿透振捣。这可是事关建筑主体质量的大问题。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最后用混凝土插塞器振捣和人工手持钢筋辅助插塞的办法,防止主体浇捣出现空鼓现象,以保证工程质量。当时商品砼还没有流行,不要说混凝土输送泵。这么多方量的混凝土都是靠几台老式的搅拌机搅拌,用畚斗车一车一车通过施工电梯传送。可见当时的施工设备还很落后。</p><p class="ql-block"> 项目部夜以继日的施工,嵊州大厦终于在1995年3月如期封顶,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并向项目部全体员工发出了苦战六个月,全面完成嵊州大厦施工任务的动员令。 </p><p class="ql-block"> 工程封顶后,全面进入粉饰工程。在项目经理袁汉君的精细组织下,嵊州大厦终于在1995年10月顺利完工,为1995年12月6日在嵊州大厦前面举行的撤县设市庆典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我清楚地记得,在前一天为撤县设市搭建庆典平台的现场,首任市长笑着对我说,不简单,工程如期完成,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再给你取个“绰号”,叫“拼命三郎。”</p><p class="ql-block"> 承建嵊州大厦,既是对嵊建公司的重大挑战,也是重振嵊建公司雄风的重大契机。随着嵊州大厦胜利竣工,嵊建公司市内建筑龙头企业的地位又得到确立。继而,公司又承接了市内第二只高层建筑邮电大楼。短时间内,锻压城、22万伏变电所、建设银行大楼、国商大厦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公司的业务量也节节上升,并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赴上海收编建筑老板,组建嵊建公司上海十大工区,让嵊建公司这面旗帜插在了上海滩上。1996年,嵊建公司的建安产值突破两亿元,1997年申报一级施工企业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值此撤县设市三十周年,回忆嵊州大厦的建设历程,仍心潮澎湃。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参与者,共忆那段峥嵘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