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望"再别康桥"

点云

<p class="ql-block">  我偶然发现了一块字迹斑驳的石碑,那熟悉的诗句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历经近百年,依然广为传颂,历久弥新,堪称中国近代诗歌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将“爱”与“美”融为一体,温润动人;又以具象与意象交织,将“情”与“景”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赏析之作层出不穷。然而,我虽无他们的文采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却有幸来到《再别康桥》的诞生之地,更惊喜地发现,这片土地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仿佛时光未曾流转。于是,我尝试以电子图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意境具象化,让徐志摩先生的诗意跃然纸上,使我们得以用双眼“望见”《再别康桥》。</p> <p class="ql-block">  在大不列颠游历的日子里,我特意前往了举世闻名的剑桥。在一处游人如织的地方,我偶然发现了一块字迹斑驳的石碑,那熟悉的诗句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是否真的踏上了这片圣洁之地,那“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地方?80年前,徐志摩以《再别康桥》为经,以《沙扬娜拉》为纬,编织了一个梦,一个寄托在那片云彩之上的梦。</p> <p class="ql-block">  剑桥,这片恒古不变的学术圣地,与徐志摩的才情相遇,召唤了无数追梦者。难怪有那么多来自中华大地的学子,无论“学霸”还是“学渣”,都在这块镌刻着“再别”的石碑前虔诚膜拜。</p> <p class="ql-block">  诗中的“柳”“草”“篙”“虹”,都隐匿在夏虫的沉默中,映照在悄然而至的云彩之上。</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先生以他惊世骇俗的笔墨,描绘出一幅百年前的画卷,诉说着他对母校与心仪之人的依依不舍。对于这位情商极高的诗人而言,这份离愁别绪,又岂是凡夫俗子所能轻易领会?</p> <p class="ql-block">  我只能借助数码科技的力量,为大家呈现一幅具象的《再别康桥》,以图解的形式致敬徐志摩先生的旷世奇文。愿这份视觉清茶,能为读者带来一丝诗意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再别康桥(原文)</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悄悄地我走了,</p> <p class="ql-block">正如我悄悄的来;</p> <p class="ql-block">我挥一挥衣袖,</p> <p class="ql-block">不带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  我轻轻地走了,离开徐志摩他轻轻来的地方,那天上的云彩好象是带不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