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晚上在朋友的托管部,我的心,被一位年轻的妈妈深深刺痛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和两朋友闲聊,隔壁房间突然传来大声的呵斥,刺得人耳膜发颤,朋友低声说:就是刚才进来过的三年级小男孩,很好动,坐不住,写作业很磨蹭,每天晚上妈妈来接,看到儿子作业还没做好,就大发雷霆。 </p><p class="ql-block"> “磨磨蹭蹭”、“一晚上在干嘛”、“快点”、“今晚就别睡觉了”……一声声尖锐的呵斥,像一根根刺扎进我心里。 </p><p class="ql-block"> 我让朋友请那位妈妈过来聊聊,试图缓解一下她的情绪和焦躁。</p><p class="ql-block"> 但回应我的,是隔壁更急促、更高亢的催促声。妈妈显然拒绝任何沟通,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必须立刻完成的指令和亟待发泄的焦躁。</p><p class="ql-block"> 按捺不住,我起身走了过去。小男孩正慌乱地往书包里塞着书本文具,他的动作僵硬而笨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惧——他噤若寒蝉,妈妈就站在旁边,急促的呼吸声,清晰表达出她的怒不可遏,目光像鞭子一样抽打在孩子身上,嘴里不断重复着催促和怨怼。</p><p class="ql-block"> 我拉着身体僵硬的妈妈过来,劝她消消气,让朋友先陪小男孩,小男孩瞬间流着泪看着我,似乎带着祈求,又似乎看到了救星,这无助的眼神又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真希望能将他们家今晚的狂风暴雨化作和风细雨。</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妈妈的愤怒和抗拒,她半推半就走进房间,我还没来得及介绍,身边的这位朋友是家庭教育专家,她扭头就走了出去,大声喝道:“快回家!”</p><p class="ql-block"> 和两位朋友默然相视!我心里不禁产生诸多疑问:这孩子是她亲生的吗?她爱这个孩子吗?她考虑过孩子在人前要尊严的吗?她夫妻感情好吗?她工作压力大吗?她是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吗?</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我的心在隐隐作痛。</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女儿曾经说,她觉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做到父母喜欢的样子,才能得到父母的爱。</p><p class="ql-block"> 直到今晚我才突然明白,作为旁观者的我,都要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她亲生的,那处于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中的孩子,母爱在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爱是最好的老师!心灵的培育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心灵是要爱滋养的!</p><p class="ql-block">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被名为“教育焦虑”的巨石压得喘不过气的家庭缩影。那份望子成龙的急切,在现实的疲惫与无助中,扭曲成了言语的利刃和情绪的狂风暴雨。那份催促背后沉重的爱,传递到孩子心里,早已变成了难以承受的恐惧与自我否定。</p><p class="ql-block"> 焦虑,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从社会传导到学校,从学校挤压到家庭,最终,无可避免地,重重砸在最弱小、最无助的孩子身上。</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女儿爸爸跟我们母女俩说,他有个设想:等他回来,办个家庭教育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 他说现在“问题”孩子很多,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对“问题”父母,一个“问题”家庭。他想从家庭教育入手,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这正印证了我给他信中写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p><p class="ql-block"> 他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教育之“术”已是登峰造极,教育之“道”必将在“涅槃”中炉火纯青。</p><p class="ql-block"> 也印证了我信中写到的“向世人传递智慧,点亮世人心灯!”是老天赋予他的新的使命。他将以终点为起点,续写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p><p class="ql-block"> 从此日起,我踏上了家庭教育学习之路,边学习边分享!</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75%取决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教育水平和认知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家庭教育公益课敞开大门之时,很大一部分家长,免费让他学都不愿付出时间精力,那凭什么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呢?</p><p class="ql-block"> 究其原因,身为父母,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将自己置于“教育者”的神圣位置,仿佛“家长”之名即是一道免学金牌。当要求孩子“必须爱学习”之时,却默认自己拥有无需继续学习与成长的豁免特权。</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书桌前专注的身影,远胜过千百句空洞训诫;只有爱学习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请勇敢踏入那公益课堂,以行动向孩子昭示:学习并非童年刑役,而是生命持续壮大的根系;成长亦无年龄界限,如同《礼记·学记》所警醒:“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p><p class="ql-block"> 父母与孩子在知识阶梯上相互扶持、同步登攀,方能构筑起一个家庭真正的“学习共同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