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鹰潭市第一小学思政教研组以"红色引领"为核心,组建"领翔教研团",通过专题讲座引领、课堂教学实践,构建起立体化、生活化的思政教育体系,推动思政课从"课堂讲授"向"价值塑造"转型,成效显著。</p> 专题讲座引领:深挖地方资源,创新跨学科融合 <p class="ql-block"> 副校长彭淑芳在"用好江西地方教材与学科教材跨学科融合上好思政课"专题研讨会上,为全校思政教师带来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讲座。彭校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及生态文化的育人价值,提出创新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红色之旅中感悟革命精神;在非遗文化中培育文化自信;在绿色行动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彭校长还分享了"探寻红色足迹""魅力江西"等生动教学案例,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活力。她强调:"要让学生在家乡的山水中读懂中国故事,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 课堂实践展示:三大路径彰显育人实效 <p class="ql-block"> 在理论指引下,领翔教研团精心打磨了三个特色示范课堂,将育人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 <b>法治与健康同行,夯实师生素养根基。</b>胡琪老师执教的《健康与法律同行》,创新性地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融入教学。通过"买烟被拒""维权过期食品"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健康的保障作用。"健康承诺树"上贴满学生的行动誓言,展现了法治精神的内化过程。</p> <p class="ql-block"> <b>学科融合育人,激活思政课堂生命力。</b>副校长徐庆的示范课《圆明园的诉说》,巧妙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多学科元素,通过兽首回归串联近代屈辱与民族复兴等历史资料;结合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通过3D技术再现圆明园盛景,对比残垣引发深思,借助AI与雨果跨时空对话,感悟正义的宣言;最后围绕"文物的回归路"开展辩论,在思辨中厚植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b>地方文化赋能,厚植家国情怀。</b>吴琼老师执教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独具匠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韬奋祖居等本土红色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诠释了先烈、伟人、普通公民以及新时代少年儿童的不同爱国内涵,又通过"价值观成长树"记录学生日常善行的实践导向,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生活点滴,牢记习近平爷爷的教诲,扣好“品德”这人生第一粒扣子。</p> <p class="ql-block"> 从专题讲座的理论指引,到三大课堂的生动实践,鹰潭第一小学思政教研组构建了"理论—实践—反思"的育人闭环。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红色引领"品牌建设,以更富创意的教学实践、更接地气的育人方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课堂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