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世财富》10大龙头文物银币

water

《百年传世财富》由10枚民国龙头银币组成,包含不同年份及版别的银币。“十大龙头文物银币”比袁大头还珍贵,比孙小头还稀缺,第一次将10大百年龙头银币一次集齐,弥补藏界空白。其中收录了光绪银币、孙中山银币、云南银币、福建银币和广东银币5连号等传世珍币。大龙头银元起源于清朝末期,流通于民国时期,见证了中国货币制度从传统向近代的变革。通过收藏十大龙头文物银币,可以直观了解民国时期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情况,以及银本位制度在民国的实施和发展。<br> 《百年传世财富》10大龙头文物银币包括:珍品伟人像银币-孙中山像银币;最珍贵的【区域流通】银币-云南省造·双旗银币;唯一铸有【官局造】的银币-福建官造银币;中国机制银币的鼻祖-光绪元宝银币: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光绪元宝【七分二厘】;唯一五连号银币-广东银毫:广东省造-中华民国七年贰亳,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八年贰亳,广东省造-中华民国九年贰亳,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年贰亳,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一年贰亳。<br> 整整10枚文物银元,每一枚都是文物真币老币,每一枚都经过钱币专业鉴定机构【国评鉴定】封装评级,逐枚鉴定,确保每一枚都是文物原币老币,扫描二维码可查询真伪,并出具唯一鉴定证书,是真正可以传世的文物级藏品,全国耗时数年仅收集200套。<br> <br> 光绪年间,国家内忧外患、财政窘迫,为缓解经济压力,清政府大量铸造银元。广东省造光绪元宝的铸造始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广东钱局,引进了英国先进的铸币机器,开始机制银元和铜元的铸造。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当时流通货币短缺的困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br> 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广东光绪元宝,直径约为 23.6 毫米,重量约为 5.4 克,大小适中,尺寸规范。钱币正面珠圈内铸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环“广东省造”,下环“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钱文书写规范,笔划有力,字形结构协调,布局端正规矩,透露出清朝末年的书法风韵。钱币背面是一幅栩栩如生的蟠龙图案,龙身蜿蜒盘旋,鳞甲分明,龙眼炯炯有神,彰显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龙图案周围伴有英文环绕,凸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整个钱币边缘圆润光滑,包浆自然,历经时光打磨,更添古朴与典雅,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气息。<br> 由于铸造数量有限,且历经动荡与战火,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广东光绪元宝存世量极为稀少。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收藏品,更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见证了清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状况。通过研究这枚钱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br> 在收藏市场上,它一直备受追捧,投资价值日益显现。不少集币爱好者将其视为无价之宝,不惜重金收购。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正面)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背面)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正面)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背面) 民国十八年(1929)广东省造贰毫银币和过去的广东省造贰毫银币设计上有了重大变化,币面上缘为“中华民国十八年”,币中无点珠圈,改为两束稻穗环绕交织的嘉禾图,三点和九点位各镌刻一九瓣凹芯有点花饰,寓意丰收与富足。币背镌刻孙中山先生半身侧面像,目光坚毅,面向左侧,彰显了革命先驱的伟大形象。<div> 整币字体工整,雕刻精细,展现出深峻清晰的打制工艺,铸造精美,银光闪闪,品相上乘,是广东银辅币中的珍罕之品。据悉,民国十八年(1929)广东省造贰毫银币在2024年3月20日拍卖成交价约162万元。</div> 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贰毫银币(正面) 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贰毫银币(背面) 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云南省造双旗银币,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属于贰角银币。其直径约 2.4cm ,重约 5.2g ,材质为银。当时国内经济动荡不安,货币体系亟待统一。为了规范货币流通,云南省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开始自主铸造银币,以稳定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这枚贰角银币乃其中的佼佼者,是最典型的区域流通货币。 云南省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小双旗贰角银币(正面) 云南省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小双旗贰角银币(背面) 福建官局造贰毫银币图文深邃,纹饰精美。其直径约2.36 - 2.4cm,重约5.2 - 5.3g,钱币正反面皆以珠圈将币面分为两部分。珠圈内铸刻楷书“贰毫银币”字样,上下右左分列其中,字体端庄工整,正中央有凸起圆点;珠圈外上端铸刻“福建官局造”五字,左右以小花饰之,雅致活泼,下端铸“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八字,字迹清晰,挺拔秀美。背面同样珠圈内铸刻阿拉伯数字“20”纪值,整体制造工艺精湛,立体感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福建官局造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贰毫银币(正面) 福建官局造库平一钱四分四厘贰毫银币(背面) 广东造币厂自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19年(1930年)所铸造的贰毫银币(即双毫银币),是民国时期华南地区流通的重要辅币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收藏价值。民国成立后,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19年(1930年),广东造币厂(原广东钱局)延续清代铸币传统,将旧币(龙洋)收回改铸“中华民国贰毫银币”即银辅币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的贰毫银币(面值2角,含银量约80%)因便于小额交易,成为流通主力。发行之后,商民称便,声誉颇佳。由于银毫作为找零用的,容易丢失,现在精美品质的存世量很少。<br> 广东省造贰毫银币,用白银合金铸造,艺术价值高,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银光灿烂,其貌可人,深受收藏爱好者喜好。<br><div>这里是唯一五连号银币-——广东银毫<br>1⃣广东省造-中华民国七年贰亳<br>2⃣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八年贰亳<br>3⃣广东省造-中华民国九年贰亳<br>4⃣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年贰亳<br>5 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一年贰亳<br></div> 中华民国七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正面) 中华民国七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背面) 中华民国八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正面) 中华民国八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背面) 中华民国九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正面) 中华民国九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背面) 中华民国十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正面) 中华民国十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背面) 中华民国十一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正面) 中华民国十一年广东省造贰亳银币(背面) 十大龙头银币收藏价值 《收藏证书》封面 说明书 鉴定证书 《鉴定证书》图例 《百年传世财富》十大龙头银币封装盒内照一 《百年传世财富》十大龙头银币封装盒内照二 《百年传世财富》十大龙头银币封装盒侧面照 《百年传世财富》十大龙头银币封装盒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