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 年 6 月 11 日上午</p><p class="ql-block">地点:学校阅览室</p><p class="ql-block">主备人:吴光正</p><p class="ql-block">参与教师:冯晓敏、吴冠英、李琼、庞李福、王夏汉、麦勋魏</p> <p class="ql-block">一、备课启程:精心预设,明确方向</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主备人吴光正老师围绕教材解读、学情把握、教学架构三大板块,展开详实的教学设计阐述:</p><p class="ql-block"> 1、教材剖析:强调《角的初步认识》是几何图形学习的启蒙课,需从生活场景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引导学生经历 “观察 — 操作 — 归纳” 的完整认知过程。</p><p class="ql-block"> 2、学情洞察:结合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主导的特点,提出以直观教具、趣味活动降低学习难度,化解 “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等认知难点。</p><p class="ql-block"> 3、目标定位:确立 “认识角的特征、掌握画角方法、理解角的大小变化” 三维目标;</p><p class="ql-block"> 4、环节设计:通过 “情境导入 — 探究发现 — 实践应用 — 总结延伸” 四步,设计折角、比角、画角等操作活动,让数学知识 “可触摸”。</p> <p class="ql-block">二、思维碰撞:共研共议,优化细节</p><p class="ql-block"> 参会教师以 “提升课堂实效” 为核心,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度研讨,金点子频出:</p><p class="ql-block"> 冯晓敏老师:建议导入环节增设 “角的闯关游戏”,利用希沃白板互动功能,让学生在拖拽、连线中初步感知角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吴冠英、麦勋魏老师:针对 “角的大小与边无关” 的难点,提出用 “放大镜观察角” 的对比实验,直观呈现边的长短变化不影响角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 李琼、王夏汉老师:提议课后延伸 “角在生活中的创意应用” 实践,鼓励学生用拍照、手工制作等方式记录生活中的角,打通数学与生活的界限。</p> <p class="ql-block"> 庞李福老师:在练习环节补充 “找错纠错” 任务,展示学生常见的画角错误案例,以辨析深化知识理解。</p> <p class="ql-block">三、成果凝练:集思广益,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 经过热烈讨论,团队对原设计进行迭代优化:</p><p class="ql-block"> 1、导入升级:采用 “动画短片 + 互动游戏” 双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p><p class="ql-block"> 2、难点突破:设计 “角的变形记” 系列实验(吹角、拉角、叠角),多维度验证角的大小规律;</p><p class="ql-block"> 3、分层作业:设置 “基础巩固、动手实践、思维拓展” 三阶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p> <p class="ql-block"> 此次集体备课,是一场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教学的深耕。未来,二年级数学组将以此次研讨成果为基石,让《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充满趣味与深度,助力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快乐探索,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照:冯晓敏</p><p class="ql-block">编辑:吴光正</p><p class="ql-block">审核:李钦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