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水老家,古民房多被拆除,万幸抢拍到几张原貌图片,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成为珍贵的纪念。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一个山村不同时代的感人故事。那座被标记为“锋杭故居”的建筑,安静地伫立在村子中央,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几百年来的物是人非,祠堂院、古楼院和其他宅院,共同构成了这个古村落的独特风貌,漂泊游子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眷恋总是伴随着浓浓的乡愁,还有那独特的自豪感和魂牵梦萦的归属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p> <p class="ql-block">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这里走出许多前辈先贤和当代英才,村里人称之为“龙果”…</p><p class="ql-block"> 高考成绩公布之日,正是龙果树人家盘点之时,今年又能结几个大“龙果”呢?</p> <h3> 刘富裕:其实富裕与贫困是儿时的“伴侣”…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刘富裕以民办教师身份于当年考上西北师大,毕业后回清水一中当了三年中学教师,1984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入职西安化工研究所。终于从崔刘村的祠堂院走进古都长安,成为一名研究员和企业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59岁英年早逝,但他与贫困抗争坚韧不屈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有幸, 在他西安的家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h3> <h3> 刘阿娇:回复高考时,她是红堡中学的一名代理教师,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冲破“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世俗观念,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厚实的功底,1977年首届高考,一举中榜,从榆树底下的老院子走向省城兰州,大学毕业后留到省城中学任教,直至退休。她是一位高级教师,也是一位妈妈校长,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深受学生爱戴… </h3> <h3> 刘阿英:刘阿娇的胞弟,半年后“春招”时中榜,从这条土路出发,走向北京,走向牛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因为他的特殊成就,国家有关部门在人民大会堂曾经召开庆功会;《天南地北天水人》等众多媒体曾专题报道…<br>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h3>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775年前后的古楼院老上房,是这个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走出三举人一进士的风水宝地… 刘养锋为1801年拔贡,刘杭为1877年进士, “拔贡主秦晋,履十县五州 为政有绩泽被儒林;进士官黔浙,留谜语诗墨 唯才是举名扬平湖——锋杭故居”。 春节春联红灯笼,不仅装饰了苍老的门面,也装饰了村民们的心灵。即便是冬季,那摇曳的树木也显得生机勃勃,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p> <h3> 雨季来临,塌房烂院最怕恶语狂风,文化文物亟需多方呵护!</h3> <h3> 25年高考日这一天,古房子的维修工作正式动工,良苦用心日月可鉴…那破败的庭院,散落的建筑材料与工具,见证了村民们对家园的热爱与执着。</h3> <h3> 破旧的房间,腐朽的木头,受损的窗户,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墙壁上贴着各种报纸,那是一层一层的糊墙纸,时代感极强,从70年代穿越到90年代…</h3> <h3> 这不是一幅水墨画,是一张朦胧的村庄实景照,房屋错落分布在山坡上,树木稀疏覆盖山丘,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变迁与沧桑。<br>诗云:<br>远看寒山土路斜<br>白云深处少人家<br>院烂房塌人四散<br>荨麻草淹文冠花 <br> ————归泪 </h3> <h3> 以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锋杭故居”为基础筹建区域性村史馆,这不仅是对“乡村野事”的敬重,更是平民百姓特别是外出打工者和外地定居者心灵的归宿。 <br> 把根留住,魂有归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