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阿德莱德 非洲之外最大的 蒙纳托野生动物园撷影

haoguoying,

<p class="ql-block">  蒙纳托动物园坐落于南澳大利亚州的蒙纳托区,距离阿德莱德70公里,于1983年开园,占地1000公顷,是一个非洲大陆之外最大备受欢迎的野生动物园。在这个面积广阔的园子里,动物生活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荒野和草原之上,可以随意地走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游客们可选择乘坐游览车或徒步前往目前已开放的七个生活着不同种类动物的区域(占整个园区三分之一面积)游览参观。如果徒步要有12公里的路程。总之,不论是乘车还是徒步,在这里既能观赏到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更能欣赏到那些可爱甚至珍奇的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动物园还因别具特色的动物展览而知名,如罕见的白犀牛、澳大利亚的长颈鹿群等。同时还是澳大利亚大的植被恢复计划区。蒙纳托动物园参加了多种多样的关于濒危动物保护的项目,为澳大利亚当地物种的繁育做出了杰出贡献,如兔耳袋狸、尤金袋鼠、黄足岩沙袋鼠、条纹袋狸等。除此之外,动物园也为国外动物的繁育做出了成绩,如弯角剑羚、曲角羚羊、白犀、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非洲野狗等。</p><p class="ql-block"> 难得周一孩子们放假。吃过早饭后,我们全家老少三代带上头一天准备的食品水果,开车前往蒙纳托,开始了被称为“荒野召唤”之行。大约四十多分钟路程,到达目的地。动物园的票老年人优惠,当天可以多次进出。园内游览车沿七个园区十几个重要观赏点行驶,每10分钟一班,定点上下,每辆车上都有志愿讲解员,你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景点下车步行参观之后,再回到或另选择上车点继续乘车,全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免费。</span>蒙纳托野生动物园太大了,一上午时间我们仅仅看了四个园区,见到来自非洲的猫鼬、冕豪猪、斑鬣狗、黑猩猩、黄足岩袋鼠、塔斯马尼亚魔鬼(袋獾)‌、长颈鹿、鸵鸟、非洲野豹等动物。中午回到游客中心休息区午餐。下午再次乘游览车进园,将剩下三个园区走完,先看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一种蒙</span>古野马),据说这种马在蒙古已经没有了,只有在澳洲才能看到。途中遇阵雨,天空出现漂亮的彩虹。我们又见到了斑马、白犀牛,再次见到长颈鹿、袋鼠、非洲驼鸟、红鹿等。在第6园区我们见到了非洲野狗和狮子。一天的野生动物园之行,在七色彩虹的映照下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蒙纳托野生动物园门口广场</p> <p class="ql-block">园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每辆游览车都有一位志愿者讲解员,讲解的既详细又风趣。</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猫鼬,群体生活,抗毒能力强,主要生活在非洲喀拉哈里地区。</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非洲冕豪猪,体长约60-90厘米,体重10-30千克。体型肥大,头小、眼小,四肢短粗;头骨较细小,颧弓不外扩,而鼻腔却甚膨大;有20枚齿根很浅的牙齿。差不多整个身体都由鬃毛所覆盖。以棘刺闻名,棘刺有保护御敌作用,遇敌时棘刺竖立抖动,发出“沙沙”声响,紧急时能后退,再有力地扑向敌人将棘刺插入其身体。分布在意大利、北非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图为雌冕豪猪。</p> <p class="ql-block">图为雄冕豪猪。</p> <p class="ql-block">黄足岩袋鼠是一种濒危的有袋目哺乳动物,属于长足动物家族 ,具体分类为袋鼠科 。它们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南澳大利亚东部和昆士兰州的偏远地区,特别是在崎岖的地形和露出地面的岩石上生活。黄足岩袋鼠的毛皮颜色多样,通常是棕色、灰色、白色、黄色或橙色的混合色,这些颜色有助于它们在岩石丛中隐藏自己。它们的脚很粗糙,有肉垫,可以在山崖和岩石上灵活跳跃,尾巴也有助于保持平衡‌。黄足岩袋鼠非常灵活,能够在岩石间跳跃,一步能跳4米远,甚至还能爬树和翻越峭壁。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避免炎热的夏季,而在冬季则会在岩石上晒太阳。黄足岩袋鼠主要以草为食,但在旱季也会吃落叶和灌木‌。</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园区里的犀牛雕塑。</p> <p class="ql-block">黑猩猩是灵长目人科,属哺乳动物。身体臃肿,手臂较长,双腿较短,没有尾巴,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黑色长毛,但脸、双耳、手指、脚趾裸露无毛,面部呈灰褐色,眉脊很高,眼睛大且眼窝深凹,头部两旁的耳朵大而突出。雄性的体重通常要重于雌性。在野外很少能活过40岁,但在人工饲养状态下,可以活到60岁以上。</p><p class="ql-block">黑猩猩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栖息在热带雨林和湿润的稀树草原上,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由1只成年雄性率领。食量大,喜欢吃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则经常吃昆虫、鸟蛋,或者捕捉小羚羊、小狒狒等体形偏小的动物。近几年黑猩猩的数量急剧减少,1900年时,地球上还生存着约200万只黑猩猩,但到了20年前只剩下了十分之一,而今天只有二十分之一,即大约只有10万只黑猩猩幸存于世。</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园区景色。</p> <p class="ql-block">亚洲象是长鼻目象科,属哺乳动物。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外形独特,具有壮硕的身体、巨大坚实的脑袋、鼻部显著延长且十分灵活;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几乎无毛;四肢粗壮,足为圆形;长有一条长尾,尾尖有黑色的长毛;雌象体形稍小;幼象通常皮肤颜色更深,体表具有更多的刚毛(硬毛);雄象长有象牙,雌象象牙较短,一般不能直接观察到;亚洲象耳朵较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亚洲象主要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欢群居,无固定住所,活动范围广。雌象是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18—22个月才可以产下1头小象。幼象会跟随母象及其象群多年,直至10—15岁时达到性成熟。大象的寿命有七八十岁。亚洲象性情温驯,容易驯养,在东南亚被视为“活的起重机”。亚洲象因为整体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而数量日趋下降。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中国境内野生象仅存300余头。</p> <p class="ql-block">南部白犀牛是奇蹄目犀科哺乳动物。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厚而光滑,体表近似灰色;头部特长,门齿和犬齿退化,发达的7对颊齿有非常厚的石灰质层;有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肩部由发达的髓棘形成隆起的肩峰,髓棘连接着韧带以支持头部;四肢粗壮有力,前、后肢均具三趾;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雄性体重大于雌性。为世界上最大的犀牛。</p> <p class="ql-block">‌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特有的食肉有袋类动物,也是该地区最具标志性的野生动物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成年雄性平均体重约8公斤,肩高约30厘米,头部占比大,下颚强健,能咬碎骨头。‌‌‌‌皮毛呈黑色,胸口和臀部有白色斑纹,体味浓烈,夜间活动时发出多种威胁性叫声(如咆哮、鼻息声),因此得名“塔斯马尼亚恶魔”。‌‌以腐肉为主,偶尔捕猎小型哺乳动物、昆虫等,有时甚至会食用活体动物。其强大的咬合力使其成为少数能咬碎猎物骨骼的哺乳动物。‌‌独居,领地意识强,领地内若发现其他袋獾尸体,会通过“挑食”行为减少竞争(仅食用特定类型腐肉)。‌‌在受到威胁时通过打哈欠展示獠牙威慑对手,或通过挖洞躲避天敌。‌‌已被列为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因面部肿瘤疾病(DFTD)锐减。该疾病通过唾液传播,导致77%的感染个体死亡。‌‌</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园区景色。</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据介绍园区里共生活着24只澳大利亚长颈鹿。</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与园区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园区入口休闲区。</p> <p class="ql-block">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蒙古野马)。普氏野马,是属纲奇蹄目马科哺乳动物;其体形似家马,头大颈粗,耳短小而圆,无长额毛,鬃毛短而直立,背部中央有一条黑色脊线,尾基部毛短,四肢下部前面黑色;其夏毛背部浅棕色,体侧色淡,腹部黄白色:冬毛长而厚,毛色较淡,呈浅黄色。普氏野马别称蒙古野马,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喜欢栖居于草原、丘陵、沙漠,一般喜欢集群生活,冬季群大,夏季群小,感官敏锐,性格机警、暴躁;白天活动,体壮擅跑,无固定栖息地;耐渴,主要食用芨芨草、芦苇,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普氏野马2岁性成熟,一般在6月份发情交配,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驹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随群奔跑。寿命为25-35年。因人类无情的猎杀、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多重原因,普氏野马于上个世纪中叶在野外灭绝。目前,全世界仅有的普氏野马不足1500匹,是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的物种。</p> <p class="ql-block">鸵鸟。</p> <p class="ql-block">非洲鸵鸟(世界上最大的不会飞的二指鸟)。</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与鸵鸟。</p> <p class="ql-block">鸵鸟与鹿。</p> <p class="ql-block">袋鼠。</p> <p class="ql-block">非洲野狗,属于食肉目犬科哺乳动物,又称四趾猎狗或非洲猎犬。其腿长身短、体形细长;身上有鲜艳的黑棕色、黄色和白色斑块;吻通常黑色,头部中间有一黑带,颈背有一块浅黄色斑;尾基呈浅黄色,中段呈黑色,末端为白色,因此又有“杂色狼”之称。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一带。栖息于开阔的热带疏林草原或稠密的森林附近,有时也到高山地区活动。其结群生活,没有固定的地盘,一般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逗留时间较长。非洲野狗性情凶猛,以各种羚羊、斑马、啮齿类等为食。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非洲野狗正处在灭绝边缘,自然界中仅存两三千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濒危(EN)保护等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非洲狮子。</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七色彩虹架天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