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塬人家,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span></p>  <p class="ql-block">  《南塬人家,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一凡原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只因“南塬人家”的微信名字是“一棵树“。南塬人家真实的名字叫郭明亮,他是一个卖管子的生意人,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认识“南塬人家”是结缘于抖音,确切的说是因为他曾经写过一篇《背馍》的文章,在报刊上连续转载。从此,我每天在抖音里与“南塬人家”的文字相遇。与其说是与文字相遇,不如说是每天八点在耐心的守候他的美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每天要拜读他的文章,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一个习惯。有时候忙于家务或码字,错过了最佳的阅读时间。后来我便关注上了“南塬人家”,我从他的空间里得知他是一个卖管子的生意人。生意时好时坏,没“上帝”的时候,他就坐在店里敲文字。我从他的文字中也知道了他家的成员:有女秘书、大女儿、还有东校、西校的两个孩子,我知道这两年来,他每个月有一个“月月汇”工程,我还知道他老家东坡的麦地,也有他村上的柿子树,还有他大嫂给他擀的手擀面等,我也拜读了他写下许多关于“三“系列的文章。直到前几天,他写了一篇文章咨询粉丝们,他应该现在写“三”系列什么文章?我未敢在文章下留言,只在私信里留言让他写其他“三”系列,没想到郭老师即刻回复了。我们简单的交流了一下文学创作,就这样,我们互加了微信。当我点开微信时,“一棵树”三个字进入我的眼帘。我想他也在瞬间看到我的微信名时,心中一定也会在“偷笑”。关于他的这个微信名我没有问具体寓意,不过这半个多月来,我好像悟出了一点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棵大树应该是他老家东坡的一棵大树,而恰巧我的老家门前也有一棵百年大柿树,它是我们村子的标志性大树之一,只是好可惜,好多年前在一场火灾之后,这棵树一直半死半活着。大前年夏天,这棵枯萎的大树树终于在一场狂风暴雨之后彻底消失了。但我还在手机里依然保存着那棵大柿树的图片,我又舍不得删。我看着他手机里那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我忽然想写“南塬人家”其实就是一棵树,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他这棵树,一直努力的成长、结果,我相信在将来,人们会品尝到他这棵树上结下的果实。</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看着我家麦田里被火烧伤的那棵大柿树,嶙峋的骨,百年的风霜终将在一场火中消失。如今,我家麦田大柿树不见了,它在我的手机图库里珍藏着。我隔屏看着“南塬人家”的微信头像,他的确是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他的粉丝们每天都等着他的文章在上午准时推送。当然,也包括我在期待他的文章每天准时推送。他手机里的树枝繁叶茂,他的这“一棵树”的树影,仿佛在我的稿子上摇曳。他的文字是一棵树的叶,思想就是根。我每天拜读他的美文,如果不写一篇文字记录一下,怕我的记忆力出问题,所以我要写一篇文章加深一下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塬人家”不仅是一棵树,他其实本身还是一本书。他每天推送的文字就是书的一个章节,有的章节写满了遗憾,有些段落藏着回甘与幸福。我想作为他的儿女,应该感到是骄傲与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叫“南塬人家”的父亲。郭老师的文章如同一棵树,春去秋来,他的一棵树现在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而他的一行行文字,就是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一棵经历了风雨的参天大树。郭老师每天用一支笔浇灌他这一棵文学之树。他的这棵文学之树,就是长在老家东坡的一棵树就。所以他的笔下有写不完的故乡情、故乡的柿树、故乡的麦田、故乡的人和事……“南塬人家”每天尽力为这棵独立的文学之树,增添养分,他已撑起了文学的这一棵大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些人写作是为了变现,有些人喜欢在草稿纸上写,“南塬人家”喜欢每天在抖音里与大家分享他的生途文字。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开门后营业,然后坐在他的小店喝着茶,敲打着生途文字,中午按时回家吃饭。下午开门后,如果店里没有人来打扰他,他整个下午会在手机上继续敲打文字。所以我认为“南塬人家”是陕西作家协会的会员,更是抖音上写作的“抖音作家”。他一边是左手谋烟火,一边右手写诗意,以文养心。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出像郭老师这样精美的文章。我时常有文笔枯竭的时候,但“南塬人家”在抖音上获得很大的影响力,妙笔生花,他的每一篇文章,让人百看不厌。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坚持写作和坚持阅读都是冷清的。但他却每天准时推出文章,每一篇文章,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位粉丝的心田。他的文章像阳光的温暧,又像春雨的滋润;他的文采功底扎实,句句入心入肺;他的一行行文字直抵人的心底;人们都知道它叫“南塬人家”,好多人并不知道他真实的名字叫郭明亮,我喜欢称他为郭老师,因为我生活里面也有一位同事大姐,人称她郭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刻的暖风吹过我的窗台,我对着手机屏幕看着一棵树的微信头像。写作,写生途文字是郭老师每天重复的事情。他每天记录生活,只是为了记忆和书写的延展,也是为了让那些失去的回忆在文字里重新解读。它记录生活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记录他们一家人的日常。在如今这年代,能耐得住寂寞,每天初心不改在写作,尤其是他写的那些“三”系列,让人拜读后满眼热泪,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全写了出来。人,不可能永远活在晴天,也不可能天天悲催。郭老师一边经营着他的小店,一边每天书写着他的生途文字,他的确就是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啊!他每天在抖音上坚持写作推文,确实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抖音作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刻,我看着窗外邻居挂的鸟笼,听着它们动听的鸟鸣声,又继续在美篇上敲打文字。我其实渴望郭老师这些文字未来能变成铅字,我将是他忠实的购买者和粉丝。当然出不出书也没有那么重要,每天有无数的粉丝在期待的他的文章,在他的空间浏览。这一刻,我想他的生途文字早在抖音上推送了。我却在又突发奇想,倘若路遥先生还活着,他大概也已经是76岁的老人了。他和郭老师一定会在陕北的窑洞里,或者在渭北的高原上互诉衷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一个“坐家”,不喜欢圈子互捧,更不喜欢文人相轻一说,虽然我和郭老师只加微信半个多月,也没有任何的再交流过,但我通过他的文章,我更相信“文人相亲”一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喜欢码字的平凡人。我知道郭老师每天写生途文字,这些年一写就是900多篇,着实让人敬佩。这个时代不缺写作的人,像郭老师这样写作的人不多。他的文笔和写作精神,让人为之折服。但我却知道他的生途文字影响了许多读者,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辰,指引着许多文人探寻写作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窗外是骄阳似火。阳光照在我的窗前,窗外的银杏树与我相看两不厌,沙发一角的水培红薯苗已经很旺盛。尽管生活中的琐碎如藤蔓缠绕人心,也不妨碍我用文字书写今天的这篇习文。我想郭老师的城市此的也一定是一个艳阳天。6月的风裹着麦香,会从他老家东坡的麦田里游荡到他的小店。也许,郭老师此刻正在店里敲打着他的生途文字。而我也在美篇里敲打着这篇习作,彼时,这篇习文即将完成。我却没有勇气在抖音上制作,因为我自始至终感觉我给一个陕西作家协会的会员,人们心中抖音的“南塬人家”写这篇文章,还会是略写笔力拙劣的。此刻我在偷笑,我想郭老师昨天晚上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用一支拙笔,竟然写下了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南塬人家”的确是一棵树,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6月11日,一凡落笔钛城。</span></p>  <p class="ql-block">              感谢雅阅,婉拒送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