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货脚踏车”生产第一家——大兴车行

黄振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近日,从朋友处觅到一张“</span><b style="font-size:15px;">大兴车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告,16开纸质,单色单面印刷,不怎么漂亮,但文案中所提供的信息熵还是非常可观,为研究上海国产自行车的起始之源可作借鉴,实不可多得。为方便与读者切磋探讨,笔者这里将仿单中的“告白”打包照搬如下:(原文中标点符号为笔者添加,为否正确?还望斧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行首先创造国货脚踏车,出品陆种商标</b><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注:有八旗、红马、双马、三鸡、美鹿、新女等六种商标)</span><b style="font-size:15px;">,原料均选上乘,质地坚固而经久耐用,复敷以极光亮夺目的油漆,再釆用新发明科学电气烘漆方法,可得永不退色和剥削等垢病,比舶来品有过而无不及,悉心研究,立志与舶来品竞斗,聊悉一分国民天职。经过四历年之成绩,已得到着爱国同志的热枕推销和采用取值,比舶来品便宜而从廉,驾驭神速而轻灵,在兹青天白日旗下,立誓永不涨价,以答同胞狂热提倡的美意,敝行再进一步声明,购车立出保单,以征爱国同志的信仰:先总理手定民生主义,提倡国货救国,尚希同胞快快醒晤,挽回国家利权,杜塞洞开漏卮,党国幸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大兴车行:上海第一家制造国货脚踏车的车行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5月5日-8日,第33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在骑行文化区自行车集市,《上海脚踏车记忆——一场穿越百年的骑行之旅》作为此次展览会互动的收藏展也如期呈现。笔者作为参展者之一,有幸去现场参观了“永久“、“凤凰”两家上海老牌自行车制造生产商在本届展览会的精彩亮相,都有新款名车推出,各领风骚。可以说,“永久”“凤凰”都想成为上海同业中的”一哥”。两家厂历史背景都光鲜亮丽。“永久”前身为日商“</span><b style="font-size:15px;">昌和制作所 </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0年创办)”,抗战胜利后收归国有,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中央直属企业之一;而“凤凰”前身则始于“</span><b style="font-size:15px;">同昌车行 </b><span style="font-size:15px;">(1897年创办)”,2015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中华老字号品牌联盟认定“凤凰牌”始于1897年。事实上,从上面“</span><b style="font-size:15px;">大兴车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仿单告白中得知,中国最早的自行车工业制造是从自行车零件制造开始的。而开设于虹口密勒路(今峨眉路)的大兴车行(1920年创办),为“</span><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创造国货脚踏车”</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厂家,时间为1926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就是说,</span><b style="font-size:15px;">同昌车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虽1897年创办,但仅是一家专门经销外国产的自行车商行而已。上海</span><b style="font-size:15px;">大兴车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虽成立于1920年,但1926年即开始聘请2名日籍技工,购入进口钢管和接头,正式进行自行车车架的组合、焊接和油漆,配以部分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红马、白马牌自行车销向市场。次年,上海</span><b style="font-size:15px;">润大车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也在自制部分零部件的基础上配以其他进口零部件组装成飞龙牌自行车。以上这些国产自行车分别于1927、1928年参加上海国货展览会和杭州西湖博览会展出,得到好评。</span><b style="font-size:15px;">同昌车行</b><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到1930年才开设自行车制造厂,其车架、前叉等主要部件均自行制造,且品种规格较多,配以少量进口零部件组装成平车、童车和三轮运输车等,采用飞马、猛狗、飞人、飞虎、飞熊、飞鹰、燕子牌等商标,通过上海同昌车行和南京、汉口分行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而日商在上海开设的</span><b style="font-size:15px;">昌和制作所</b><span style="font-size:15px;">迟至1940年之后,才开始生产铁锚牌自行车供货上市。综上所述,从时间节点而言,上海</span><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创造国货脚踏车”</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是上海大兴车行,时间是1926年。其次是上海润大车行,时间是1927年。第三位是上海同昌车行,时间是1930年。第四位是日商昌和制作所,时间是194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的大兴车行</span><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创造国货脚踏车”</b><span style="font-size:15px;">,应该称之为最早开始“组装”国货脚踏车,仅有别于全进口而已。因为中国最早的自行车工业制造,都是从自行车零件制造开始的。虹口峨眉路上的这家民族资本开设的大兴车行,在轰轰烈烈的国货运动推动之下,率先开始尝试自己制造自行车。从史料记录看,上海大兴车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创办自行车零配件制造厂且有少部分进口配件组装“国货脚踏车”的这类民族工商企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民国初年,在上海的市场上,同昌车行经销的兰翎、三枪、飞马、飞轮、飞人等各牌自行车等都是从英国进口的。查看当年国内的报刊杂志,常见的自行车销售广告,无一例外都是为舶来品代言的。到1920年代,上海进口的自行车主要品牌有捷利、克利、三枪、双飞、飞马、伊文思、郑特、老虎等。待大兴车行1926年</span><b style="font-size:15px;">“首先创造国货脚踏车”</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他车行纷纷效仿,形成一股自创风气后,进口自行车的价格开始有所下降,进口车与国产车展开激烈的竞争,形成自行车消费市场的两大主要商品来源地。由于技术、材料、设计、品牌等诸多原因,导致旧中国民族自行车生产竞争不过外国,主要原因是‌技术积累薄弱‌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1927—1936年间,无论是输入的价值还是输入的数量,在自行车出口市场中占优势地位的国家主要是英、日、德、美、法、俄等,他们控制着中国自行车的主要市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图画晨报》封底广告,1933.8.20 (黄红林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民国时期的大多车行经销的都是洋品牌自行车,市场被进口货所占领,这也大大刺激了国内民族企业的发展,他们从生产零件开始,逐渐拼装属于自己的“国货”,虽然未完全摆脱对进口零件等的依赖,但求上进的一些民族资本的行车在厄境中奋发有为,成为近代中国新兴工业的代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民族主义崛起,在国货与洋货的较量中,也增强了民族资本企业的自信。1926年上海大兴车行开拓进取,自主创新,首先推出六款新牌“国货脚踏车”,其市场的销售价分别是,八旗牌每辆55元,红马牌每辆50元,双马牌每辆48元,三鸡牌每辆45元,美鹿牌每辆40元,新女牌每辆40元。由于大部分采用了国产配件,使得成本降低,在市场竞争中有了优势,在上海同业中名利双收。而相反,一些利用全进口配件组装成整车的车行,其因成本高昂,出品售价居高不下,其销路也遭局限。如1933年同昌车行利用全进口配件组装而成的飞鹰牌脚踏车,每辆的市场价高达75元,比大兴车行最贵的八旗牌脚踏车足足贵了20元,比最便宜的新女牌脚踏车贵了接近一倍。抗战前,沪上自行车价格基本稳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同昌车行:上海第一家经销进口脚踏车的车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开始,上海自行车行业面临原材料供应、产品销路和资金周转等重重困难,在上海市政府帮助下,于1950年5月成立了上海自行车工业同业公会。计有会员207家,对主要自行车企业都派遣驻厂代表,并于1950年和1951年分别成立了上海脚踏车工业第一联营所和第二联营所,前者有会员33家,联合制造生产牌自行车;后者由41家企业组成,共同生产新华牌自行车。1956年,中信、王华昌等22家小厂并入</span><b style="font-size:15px;">公和合营大兴车行制造厂,</b><span style="font-size:15px;">生产新华牌前叉。1958年,该厂隶属原上海自行车二厂领导。1964年又划归上海自行车零件五厂。1970年划归上海自行车三厂成为生产前叉的专业车间。随着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前叉作为自行车的重要部件,需求量逐渐增加,促使该车间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工厂‌。1979年,上海自行车三厂生产前叉专业车间又脱离独立,重组成为</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上海自行车前叉厂</b><span style="font-size:15px;">(集体所有制)。生产的前叉为上海自行车三厂和自行车四厂配套,分别采用凤凰和飞达牌商标,出口前又采用新华牌商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右图:上海脚踏车工厂第二联营所“新华牌”自行车说明书;左上:“大兴车行”自行车牛皮工具袋、左下:“新华牌”自行车头牌 。 【截图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证章:上海公私合营大兴车行制造厂 【截图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我们在研究和探讨中国近代自行车制造发展史的同时,不能忘却上海“大兴车行”,在舶来品自行车占领整个旧上海消费市场的那个时代,其开疆拓土,自主创新,奋发有为,制造“国货脚踏车”与舶来品脚踏车展开竞争,成为上海民族自行车制造业的排头兵。其先锋模范作用,为振兴国货、挽回利权所起的责任与担当。其功业与事迹,应该被国人所铭记,也必将载入近代中国民族自行车工业发展史册。</span></p>